根据中国外汇管理局要求:
1. 全球职业交易大赛仅提供交易商所在地监管公布的登记监管信息

2. 全球职业交易大赛为了客观公正,不接任何品牌类、营销类或导流类广告

3. 根据《关于严厉查处非法外汇期货和外汇按金交易活动的通知》在大陆境内擅自开展外汇期货交易均属非法,提高意识,谨防损失 已了解>>

价值成长

价值成长

(17919)个赞

(171)篇文章

展示账户

账号 净值 余额

暂无

平安完蛋了?

作者: 价值成长 | 2020-03-26

点击上方“价值成长”关注我们!↑

一个有“心”的公众号

最近这小平安,有点小过分,一直跌跌不休。

也许,可能有的朋友会说,今天不是也涨了点吗,但其实今年平安就没怎么硬过,最后一个高点出现在19年的90元,从此之后便开始萎靡不振。

就按今天的收盘价来看,大家知道意味着什么吗?

意味着当前的估值和平安19年时候的70元,17年的50元,15年的30元差不多。

前几天我在《为啥跌!!!》这篇文章中说,平安跌破60我直播板蓝根煮泡面吃。

结果,更有甚者,直接在留言区留下这样的评论:

看的我是一连拍手叫好,和他们比我的赌注根本不值一提。

但我对平安的估值的评判,从去年开始到现在一直都没变过,以现在来看,平安的股价 80 块以下是便宜,80~90 块是合理,70 块以下那是可遇不可求的天赐良机。至于会不会到达100 元,我觉得那只是时间问题,中间的过程是直接涨到100,还是跌回70在涨到100,那我就不知道了,我不是上帝。

*****

当然,玩笑归玩笑,平安既然股价这样不堪,一定是有缘由的,肯定是发生了一些事的,要不然这个号称中国股市的小标杆,保险业的清流,不可能这么萎靡不振。

那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这就要从新业务价值说起了,我们可以看到,平安的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速从18年开始一直在下降,最近几个季度都是维持在5%左右。

大家可能对这个新业务价值没什么感觉。

简单来说,新业务价值推动内含价值,换句话说新业务价值反应的是公司未来的内含价值和利润。

现在假设,我们每个人都买10年期的保险分十年买,这些保单折算到第一年就是新业务价值,如果这样的话,这十年公司的利润会一直增长,只不过增速会在减小,直到最后一年,第十年变成0。

 

这个大家不理解的话,你可以这样理解,新业务价值每年增长,就相当于每年买公司的保险人变多了,那么保险公司未来净利润增速也就可以保持高增长。

 

所以平安新业务价值降低了,本质上是反应的一家保险公司的未来,如果增速降低了市场的反应肯定是低于预期的。

 

估值,说白了就是对公司未来现金流的折算,这家伙新业务价值增速低了,而且只有5%,那就意味着未来的价值可能在缩水,至少这个预期是是这样的,所以估值下降啊,股价不涨啊。

事实上,我们可以看到,从18年开始公司确实出现了保费和代理人下降的情况。

代理人下降,保费也下降,保险买的不多,新业务价值上不去,自然未来预期下降,股价不涨。

*****

那既然这样,我们为啥要投资它呢?这不是自找没趣吗?

主要是因为,市场的预期,尤其是我们大A,主要是根据现在公司的既定事实的线性外推而已罢了。

18年的茅台了,因为公司短期的经营波动,股价一度跌到500元,当时市场上几乎很大一部分人说,茅台这家公司本身就不值这个价,就该跌。

现在市场在狠狠抽这些人的嘴巴。

在A股市场总是对公司现在的情况做过分的推测,一家公司不是看多就是看空,当你看多的时候,你能找出一堆理由,当你看空的时候你也能找出一堆理由。

18年我们谈东方雨虹的时候,股价一直跌,一直跌到10块多,几乎所有人都拿它的大股东质押高,甚至一度传言要爆仓,现金流不好,应收账款多.....说事。

但是今年呢,雨虹突破30元的时候,市场上的看法,又说雨虹是防水龙头,公司成长高,巴拉巴拉,一堆理由。

但其实公司还是那个公司,公司本身没变。

*****

所以,我们现在需要考虑的问题不是平安接下来会不会跌的问题,而是当前市场给他的既定事实的外推是否真的如市场所想的那样。

如果不是,现在显然是不错的投资时机,而且可以说是相对低点,如果是,那么就算现在买入之后,公司还是会一直萎靡不振的,反而是抄底抄在半山腰。

因此,我们的逻辑关注点,不是平安现在估值怎么样,而是平安未来能否转暖,这是主要的思考点。

当前,其他保险公司的年报还没出,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数据看到,各大公司得新业务价值都在下降,太保18年的新业务增速是1.49%,19年半年报增速是-8.36%,新华18年的新业务增速是1.22%,19年半年报增速是-8.70%.,港股的太平保险,18年的新业务增速是-2.94%,19年半年报增速是-13.30%。

这时候你在看平安,你就会发现好像不那么难看了,不算增长吧,但至少是正的没出现过负的。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此次的新业务价值的增速下降,并非平安一家,是整个保险行业的整体的现状。

 

事实上,2017 年以后,整个行业都迎来了急刹车,因为监管提倡保险业应“回归保障”, 发挥保险产品的本质功能。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最近这几年来国家的政策都在倡导立足保障性保险的发展,之前的高增速得益于分红险和万能险,这些保险它们的特点就是久期短,能够释放利润的年数少,可以使得新业务价值的账面数字好看一点,站在我们老百姓的角度来理解,主要就是好卖,短频快。

可是,如果从长远的角度来说,立足保障性保险是保险行业未来发展的大趋势。

所以上到监管层,下到各个保险公司都在极力的调整内部架构,就在今年2020年,各寿险公司陆续启动了2020年“开门红”大会,各家公司“开门红”主打产品来看,不再像往年那样侧重于理财型保险产品,更多的是推出了保障型健康险产品。

正是基于此,才使得整个保险板块的疲软。

但从盈利模式上来说,之前的分红险或者说短期理财保险,主要的盈利来源在利差上,这是一种恶性模式,而像保障性保险,它们的盈利主要来源于死差和费差。

我们从18年整个全国的寿险保费收入来看呢,出现了近年来的首次下滑,但尽管如此,中国平安的寿险业务依然同比增长20%左右。这主要得益于平安的盈利模式。

之前在:再谈保险行业:说说保险的盈利模式!这篇文章说过,寿险的改革,对只依靠利差来盈利的公司是有比较大的压力的,在没改革之前A股似乎也只有平安可以在死差和费差上盈利,其他的公司基本只能靠利差来获得收益。

但,因为平安的盈利模式更加健康,在整个行业如此大的改革压力下,虽然行业内的保险公司新业务价值都在下降,但是只有平安可以稳住正增长。

*****

其实,站在长期的角度,新业务价值主要和两个因素有关系:

一个是新保保费,一个就是新业务价值率。

ps:注意新业务价值和新业务价值率的一字之差

前者最直接的其实就是代理人数量和质量决定的,而后者主要是寿险品种决定的。

虽然平安最近两年代理人数下滑,但可以发现,代理人的质量却在提升。

19年虽然比18年代理人少了,但是总的NBV却比18年高,人均出单数也比18年要多。

我不知道读到这里大家有没有想到点什么,现在平安保险确实存在代理人下滑的压力,但基本还可以维持住NBV。换句话说平安的人均 NBV 提升弥补平均人力的下滑从而带动了NBV 正增长。

从新业务价值率来看,虽然,从长到下从里到外,都在减少短期理财险的配比,深化寿险改革,但我们可以发现,保障性保险的型业务价值率确实最高的。

而长期保障型保险A股过去也只有平安做的好,大家总在站在客户的角度对平安保险说三道四,但很少有人站在公司的角度来看,它可是少有的可以从利差和费差中能赚钱的公司。

事实上,寿险结构也是影响新业务价值率的主要因素,多年来,平安一直都是均衡发展。

就在10年开始,平安的前五大产品保费收入一直在下滑,这也从侧面反应出该公司的多元化程度正不断增加。

多元化的好处就是经营稳定,不至于像很多市面上的朋友,无脑给平安未来的利润砍一半,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多元化也使得公司的新业务价值波动相对比较稳定。

多年来,平安的寿险结构都比较均衡,新业务价值率才会更加稳定,所以当面临寿险大改革的时候,可以更好的平滑应对,不至于出现很多公司新业务价值负增长的情况。

另外,平安的长期保障型保险的优势其实早在11年就凸显出来。

若以传统寿险和长期健康险加总计算中国平安长期保障型产品保费收入,自11年公司长期保障型产品收入占比就已经呈现增长态势。

正因为平安自身的结构优势才使得平安的新业务价值率逐年递升。

到现在为止我们就可以知道,平安未来的新业务价值中要想提升,主要的增长点在新保保费的收入,而新保费收入的增加,主要看代理人,虽然去年代理人数下滑,但是人均产出不降反增,正好弥补了代理人数量下滑的窘境。

故此,我认为代理人的量和质,也必将是平安改革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我们的关注点。

但其实自18年开始,保险整个行业除了之前基数小的公司,大部分公司都出现代理人下滑的情况,今年大概率也是。

代理人增速的下滑,带来的就是各大公司新保费的下滑。

这里面最重要的原因,其实就是自各大公司长期保障性保险转型以来,从淡化开门红到适当增加储蓄年金等其他产品的销售,站在代理人的角度,长期保障性的保险不好往出卖,而且不像短期理财保险短平快,代理人赚不到钱赚钱慢,自然留存率不高。

另外,最重要的是,代理人说到底也是人,人数的增长因为前几年的基数很小,所以每年增长特别快,站在更远的角度,代理人的数量肯定是有天花板的,就算全国人给当保险代理人,不也才14亿也是有顶的,当然这个例子有点极端,但代理人的数量的增速迟早是会有这么一个顶的。

也就是说,代理人的增速减缓或者不涨是早晚的事。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对标国外一些优质的保险公司,它们对于代理人的管理,相比数量更加注重代理人的质量。尤其是一些大公司,当代理人以及到达一个量级,在继续高增长,绝对不是易事。

如果从18年,甚至马上得19年所有保险公司得年报来看,我们就可以清晰得发现,越是体量大得公司越注重有质量得人才发展。因为对于大体量的公司,数量得增长是有瓶颈得,只有发展代理人质量才是王道。

比如太保的转型2.0,平安的科技赋能,等等这些都在支持者代理人的质量改革,就目前平安19年的年报显示,我们确实看到了它这方面改革的成效性。

另一方面,保险行业,至少在我国我说他是个好赛道不为过吧,不论是从发达国家比,还是从国民的意识中比,保险这个行业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而在这个空间里,数过来的保险公司一把手就可以,几个公司在这个行业搓麻将,几个人分一大块蛋糕,不存在新的竞争者,这站在行业的角度来说,保险显然是个竞争比较稳定的一个行业。

由此,我认为,平安现在的经营波动,是整个行业的大趋势,而保险这个行业的发展,还有很广阔的空间,现在的一系列改革都是为了这个行业更加优质和长远的发展,保险行业长长足发展,是公司立身的根本。

针对到具体公司,平安面临代理人留存率的问题,一方面是保险改革带来代理人收入的影响,另一方面就是平安的主动去“清虚”,淘汰低产能代理人。

这是大公司的必经之路,目前来看公司的代理人,质的提升确实初见成效,而新业务价值率得益于公司的产品的多元化以及产品的设计等,也可以稳步提升,基本可以稳住了新业务的继续下滑趋势。

因此,我个人的推断,今年很有可能是平安的转折年也是关键的一年,马总在 2019年业绩发布会上也指出, 2021年以及往后将迎来新业务价值的常态稳健可持续增长。

如果让我给平安总结四个字那就是:深蹲起跳。蹲下来是为了跳的更高。

*****

目前对平安争议最大的两个外部因素,一个是互联网保险,一个就是今年中国保险市场对外资全面开放。它们会不会对平安或者保险业有一个冲击。

至少就目前来看冲击可以忽略,咱们先说互联网保险,互联网保险虽然最近几年比较火热,但那仅仅是大家看到的表象而已。

互联网保险不论是渗透率还是市场份额总共只有5%左右,就这,也是因为整个行业的大转型,使得互联网保险的收入自18年已经开始连续下滑了。

另一个就是外资开放。其实WTO之前国内就有外资保险了,但后来都没发展壮大,最后都退出了中国的市场,现在它们在进来?要知道,保险的特有资源,规模,以及体量,这个可不是一个新进入者能快速复制的。

因此,总得来说,短期来看(至少3~5年)以上两个外部因素都其实对传统的保险公司影响较小,不足为虑。

*****

平安,我们之前谈的也挺多了,市面上的对他的研究也不少,其实我更喜欢冯柳说的一句话,只对基本面做简单假设,不对基本面做强假设。

比如,我们对平安只判断它不会更差了,但不预测未来有多少利润,增速多少。

经过上面的的梳理,平安长期价值优势不减,现在面临的所谓的“经营困境”才使得公司股价疲软,才能给我们这样一个价格。事实上,历史上只要平安出现过新业务价值的波动,现在来看,都是绝对的黄金坑。

但短期受疫情影响,我可以确定的说,一季度的业绩不会太好看,毕竟保险说到底还是人和人面对面交流卖的比较好,疫情来了,大家都在家隔离,保险的销售这方面肯定是会有压力的。

这一年是平安的改革关键年,同时也是疫情爆发的一年,压力还是比较大的,平安的业绩不好看,接下来股价多多少少还会有波动。

但我可能不像其他的投资人直接把平安一棒子打死,一家公司投资它的时候,是站在正视它的不足开始的,如果投资一家公司只看到它的优点而没有任何瑕疵,那我反而心里还不踏实。另一方面,对于公司来说只有在困境中才能拿到便宜的筹码,过去是,现在也是。

因此,我自己投资平安的手法就是:拉长战线;用整个2020年布局,随着市场的波动,逢低买入,边打边看,耐心等待,低吸筹码,静待花开。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推荐阅读

平安跌破80元意味着什么?中国平安,再跌我都坐不住了保险行业主要靠谁来赚得收入?再谈保险行业:说说保险的盈利模式!公众号不更的日子里,我一般都会在价值成长社群。如想离我更近一步,并且想学习更多方法技巧,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入我们:
用户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