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下的执法,莫为力度忘温度 | 新京报快评
不能为了执法力度而忘了执法温度。
▲视频截图。
文 | 丁慎毅
同为抗疫,粗暴当弃。但承压状态下,也总会有些擦枪走火的情况。
3月2日,一段“城管暴力执法,群殴一名配菜分拣员”的视频,在网络中热传。当日下午,当地城市管理执法局回应,该视频内容属实,目前正在调查此事,“有结果后我们会及时公布。”
双方“不同频”,是冲突由头:被殴打者是生鲜企业员工,由于公司与当地社区有供菜合作,员工便在店前分拣;涉事城管认为这是违法经营,因为该社区下发通知,周边小区均不允许有卖菜的摆摊点。员工不让执法人员没收相关物品,双方言辞逐渐激烈,最后演变成视频里的撕扯、殴打内容。
是乱摆摊点,还是兼顾防疫和居民生活便利的惠民措施,看起来是评判此事是非的重要依据。这是“因”。
但就“果”来说,不管怎么说,粗暴执法都该避免。
疫情防控时期,城市管理工作强度高、任务重、压力大,城管人员存在急躁情绪,这可以理解,但不能忘了规范执法的要求,不能为了执法力度而忘了执法温度。这是底线。
无独有偶。就在前些天,有一网民在当地基层党建工作群上传一小商铺内多名身穿城管制服的男子制止商铺营业,并搬走店内多宗商品、关停商铺的视频。当地城管的理由是:省市区三级疫情防控指令要求“所有非必需的公共场所一律关闭,一切群众聚集性活动一律停止。”
好在此事得到了妥善处理:疫情防控指挥部向商铺业主徐某赔礼道歉,责成联合执法专班退还扣押商品,并对相关执法人员进行了批评教育。
必须看到,这类简单粗暴的执法只是个例,也跟抗疫压力下的“忙而后乱”不无关系。
当下绝大多数城管工作人员都毫无怨言、毫不犹豫地投入到战疫一线工作中,并结合疫情防控时期城市管理工作的特点,适时地对城市管理工作方式方法进行调整,以说服、劝导和服务的方式做好疫情防控时期城市管理工作,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但即便粗暴执法是个案,在特殊时期需要全社会齐心防疫的背景下,也该尽力去避免。
公安部副部长杜航伟近日就表示,在保障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当中,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坚持宽严相济,多一些柔性执法,多一些说理执法和人文关怀,尽量化解掉旧矛盾,不产生新矛盾。
这针对的是公安系统。对城管执法来说,宽严相济的原则其实也该适用。
事实上,城管本来就有七分服务、二分管理、一分执法的“721”工作法。如果涉事城管人员多搭上几句话,问问具体原因,多些“情、理、法”结合,可能冲突也能避免。
就此看,我们希望各地城管人员给予民众更多执法温度,也希望有关方面也能对城管人员予以减压和必要疏导,避免抗疫压力传导到执法强力上。当执法更有温度,也自然会凝聚起同心一向的抗疫合力。
□丁慎毅(职员)
编辑:胡博阳 实习生:张晓雨 校对:陈荻雁
推荐阅读:
“照抄应急预案”:疫情防控岂能如此“拿来主义”?| 新京报快评
万众一心齐“战疫” ,打好武汉湖北保卫战 | 新京报快评
以积极灵活的政策调度,保障企业复工复产 | 新京报快评
公共场所体温检测互认,也是高效抗疫良策| 新京报快评
秉持“首善担当”,全面落实防控政策 | 新京报快评
美国与塔利班签署“和平协议”,能否带来阿富汗持久和平? | 新京报快评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