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了解>> 根据中国外汇管理局要求:
1. 全球职业交易大赛仅提供交易商所在地监管公布的登记监管信息
2. 全球职业交易大赛为了客观公正,不接任何品牌类、营销类或导流类广告
3. 根据《关于严厉查处非法外汇期货和外汇按金交易活动的通知》在大陆境内擅自开展外汇期货交易均属非法,提高意识,谨防损失

犀利财经

犀利财经

(26921)个赞

(122)篇文章

展示账户

账号 净值 余额

暂无

低垂的果实摘完了怎么办?喜马拉雅把自己卖给了腾讯音乐

作者: 犀利财经 | 昨天 23:47

2024年11月4日,我给喜马拉雅的创始人余建军发了一条微信,说下次方便的时候,要好好聊聊。他回复说:“好啊”。

前一天,喜马拉雅的创作者大会在浙江嘉兴举行,现场来不少大V,经济学家马光远的分享让我印象深刻,小朋友喜欢的怀沙也带着孩子来到了现场。

嘉宾走向会场的路途中,地上贴了不少“金句”,有一张照片里,余建军站在的这样一句话:“只有确定了人生的方向,才能不断地前进。”当时,摄影师正好拍到了这一张。

当天,很久没有在公开场合发声的余建军,分享了近两年的创业感慨和对人工智能浪潮袭来的感悟。

以下是现场我拍摄的视频(画面有些粗糙,请见谅):

转眼,时间来到2025年,年头上,还听说,喜马拉雅今年要IPO。紧接着前段时间,传出腾讯要收购喜马拉雅的消息。最终,时间定格在2025年6月10日,传言成真,尘埃落定。

6月10日,同时在美国和中国香港上市的腾讯音乐发布公告称,腾讯音乐娱乐集团与Ximalaya Inc. (喜马拉雅控股)及若干其他订约方就其拟议收购喜马拉雅订立并购协议及计划。

图片

喜马拉雅是中国领先的在线音频平台之一,交易交割后,喜马拉雅将成为腾讯音乐娱乐集团的全资附属公司。交易的交割,取决于相关监管部门的批准及若干其他交割前提条件。

于交易交割时(含其他步骤),喜马拉雅相关股东及喜马拉雅的僱员持股计划参与者持有的喜马拉雅权益性证券须予以注销,在不计息及受限于若干条件及调整的前提下,以换取总计如下述组合的对价:

(1)总额为12.6亿美元的现金。

(2)本公司将发行的A类普通股形式的股票,其总数不超过截至不晚于交易交割前五个工作日的工作日当天本公司已发行及发行在外的普通股总数的5.1986%。

(3)受限于并购协议的条款规定,在交割时及之后将分批向创始股东(如并购协议所定义)发行的不超过总股数0.37%的该等A类普通股。

此外,根据并购协议,喜马拉雅将进行与交易有关的若干现有业务的重组。

看到这个消息,我给余建军发了一条微信,不过他并没有回复。想必大量的人都会给他微信的吧。

他的朋友圈动态,停留在2024年11月3日那个在嘉兴的喜马拉雅有声之夜。

此次腾讯音乐集团收购喜马拉雅的公告发出后,喜马拉雅官方也公开发声,表示,“双方后续将共同推进相关流程。喜马拉雅也将保持现有品牌不变、现有产品独立运营不变、核心管理团队不变、公司战略发展方向不变。我们承诺合作伙伴与喜马拉雅签署的各类合同均会如约履行,每一位客户权益也依法受到保护。”

图片

喜马拉雅不是一个年轻的企业,它成立于2012年8月,之后几年的发展也相对顺利。

2012年11月,喜马拉雅的网站1.0版本上线,2013年2月推出iOS版本,2013年7月推出Android版本。2013年3月,喜马拉雅正式上线移动客户端,成为国内领先的在线音频内容平台。

2014年3月,喜马拉雅完成A轮融资,金额为1150万美元,成为当时中国互联网音频行业最大融资个案。

2014年5月,喜马拉雅激活用户数突破5000万,同年11月完成B轮融资,金额为5000万美元。

2015年9月,喜马拉雅用户群体达到2亿,成为国内最大的移动音频分享平台。

2017年,喜马拉雅推出直播服务和智能音箱小雅;2018年推出面向少年儿童的故事音频平台“喜猫儿故事”APP;2019年推出喜马拉雅极速版。2019年,喜马拉雅在胡润全球独角兽榜中排名第84位,估值达200亿元人民币。

不过,最近几年,喜马拉雅曾多次尝试上市。2021年5月,喜马拉雅向美国SEC递交招股书,后因市场环境变化等因素撤回美股IPO申请。同年9月,喜马拉雅转战港股,但招股书失效。2022年3月,公司更新了招股书,但之后没有进一步进展。2024年4月12日,喜马拉雅再次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

2022年第四季度,喜马拉雅首次实现单季度千万级的盈利,这也是公司创业十年来的首次盈利。2023年,喜马拉雅经调整净利润为2.24亿元,实现了年度盈利。

为了实现盈利,喜马拉雅曾采取了一系列成本控制措施,包括裁员和降低营销费用。2018-2022年,喜马拉雅的亏损金额分别为7.74亿元、7.73亿元、6.05亿元、7.18亿元和2.96亿元。终于到了2023年,公司实现净利润37.36亿元,经调整净利润为2.24亿元。

喜马拉雅的员工总数从2021年末的4342人,降到2022年末的2883人,裁员比例为33.6%;再降到2023年末的2637人,相较于2022年末裁员比例为8.5%。如果以2021年为比较基准,喜马拉雅在2年之内合计裁员1705人,裁员比例高达39.26%。

2024年11月,喜马拉雅创始人余建军在公司的创作者大会上表示,过去两年公司做了很多调整,包括内部把很多公司部门打散重组,让公司的层级从原来最多有六七层变成只有三到四层的层级,2023年公司管理者从300人调整到只有不到150人,组织变扁平,也变简单了。

那个创作者大会上,余建军也谈到了AI带来的影响,因为人工智能,消费音频内容变得更加的方便,除了手机,还有车里、智能手表等,“如果我们把语音交互的服务做好,在车上、通过耳机听喜马拉雅语音直接交互,包括手表市场等,未来音频消费、内容消费的空间更加广阔,包括频率提高等,这些都是面向未来增量的机会。”余建军说。

余建军当时还表示,我们利用先进的这生产力,加上各位创作者先丰富的经验,非常好的审美,就有机会打造出专属于我们个人的AI Agent。所以通过这个AI Agent帮助大家以更全天候、更便利的去服务每一个人。“我们可以成为这个人机结合,人机共生的关键的价值创造的推动者。”

而此次腾讯音乐全资收购喜马拉雅之后,对用户和创作者而已,应该影响不大,不过能否实现余建军在AI时代下的新愿景,后续值得期待。

在此附上,喜马拉雅的融资节奏

喜马拉雅自2012年成立以来,共获得了12轮融资,累计获得资金接近100亿元人民币。

如果按这个融资规模,此次腾讯的12.6亿美元,基本上让多年来的投资人平均持平吧,相当于平价退出。

以下是喜马拉雅历年来的主要投资情况:

2012年:成立初期,证大集团投资1500万元,与余建军和陈宇昕共同发起设立喜马拉雅。此外,证大集团还曾投资“那里世界”项目2000万元。

2013年3月:喜马拉雅APP上线,同年5月完成A轮融资,获得1150万美元,投资方包括SIG海纳亚洲、凯鹏华盈和Sierra Ventures。

2014年10月:完成B轮融资,获得5000万美元,成为国内音频行业最高融资额。

2015年:完成B1轮融资,金额高达11.23亿元人民币。同年,B轮融资金额为5000万美元。

2016年:完成C1轮和C2轮融资,其中C1轮融资由小米集团、普华资本、京东科技、中视资本等领投,金额为10亿元人民币。同年,C2轮融资金额为3.73亿元人民币。

2017年:完成D轮融资,金额为10亿元人民币。

2018年:完成E1轮至E4轮融资,其中E1轮获得5.57亿美元,E2轮获得3.25亿美元,E3轮获得2000万美元。此外,E1轮由Hermitage Capital独家投资。

2021年:完成最后一轮融资,估值达到43.45亿美元。

上市前,兴旺投资持股10.37%,挚信资本持股9.94%,腾讯持股5.33%,泛大西洋资本持股4.1%,普华资本持股4.04%,小米持股3.38%,阅文集团持股3.05%,合鲸资本持股2.9%,创世伙伴资本持股2.11%。

附上余建军在2024年11月3日嘉兴创作者大会现场的分享

大咖说| 喜马拉雅创始人余建军:低垂的果实都被摘完了,互联网下半场怎么办?

2024-11-04 16:27:28 新闻晨报

“互联网的发展到了下半场,然后很多低垂的果实其实已经被摘完了,这个时候应该怎么办? ”喜马拉雅创始人兼CEO余建军说,AI的发展又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和挑战,行业竞争的加剧等等。我们在这样环境下怎么去行动,怎么样去推动公司乃至行业的变革,才是这个行业更好的面向未来的出路?

11月3日在浙江嘉兴举行的喜马拉雅2024“有声之夜·年度创作者大会暨峰爆榜颁奖典礼”上,余建军认为,最近听说天猫双11晚会举办了8年,现在也停办。所有这些问题,其实是一个共性的问题,怎么更好的回归到客户需求和客户价值本身,这是整个行业共同面临的挑战。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喜马拉雅平台活跃内容创作者超过290万,他们来自千行百业,覆盖中青老少。十二年,喜马拉雅这个“音频小岛”长成“声音宇宙”。

目前,喜马拉雅已经累积了包含459个品类的4.88亿条音频,总内容时长超过36亿分钟,包括个人成长、历史人文、亲子情感、商业财经、娱乐等内容。喜马拉雅全场景平均月活跃用户达3.03亿。

余建军坦诚,公司过去2年做了很多事情,最近邀约了很多c端用户到公司内部来,听听他们的声音;公司也邀约了平台的创作者到公司内部,做深度的交流,去倾听每个创作者他在平台的辛酸苦辣,以及他们对平台的殷切的期望和建议。

同时在组织架构上,喜马拉雅内部把很多部门打散重组,让公司的层级从原来最多有六七层,现在变成只有三层到四层的层级。

“去年,我们的管理者从300人调到只有不到150人,公司的层级减少,组织变扁平,组织变简单,让更多的公司小伙伴和员工、所有的管理者到一线去去倾听用户的声音,去帮助创作者成功。”余建军说,这些行动虽然还没有产生最终的累累硕果,但有价值的,是有意义的,而且是非常正确的方向。

在余建军看来,在不确定的变化中也有确定性,比如看日本逝去的30年,人们对精神文化的消费,精神内容的消费是持续上升的,每一个人也都渴望在迷茫、在焦虑中找到精神的避风港,找到能量的来源,这也是行业面向未来广阔发展的基础。

提到AI的发展,余建军认为,AI的发展确实是非常剧烈的变革,会影响各个行业,而且整个过程也是机会和挑战并存。人工智能或者叫智能化的一个浪潮,肯定不会是在只在智能驾驶领域,理论上在不同的行业都会发生变革。

“变革其实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机会,包括生产力效率的提升,比如由于人工智能,我们消费音频内容会变得更加的方便,比如说现在大家是在手机上听,有很多孩子在手表上听,包括在车上听。车上,喜马拉雅现在有将近两三千万的月活,但它的日活的比例还不够高,如果我们把语音交互的服务做好,在车上用户每天戴上耳机就可以直接听喜马拉雅,语音直接交互。手表上、智能眼镜里,音频的消费内容、消费空间其实更加广阔,用户消费的粘度、频率会变得更高,这其实都是我们面向未来增量的机会。”余建军说。

在余建军看来,从长期来讲,AI的影响肯定是持续而深远的,目前其实还是AI发展的早期阶段。

面对AI带来的改变,余建军认为,第一叫取代你的不是AI,而是其他会用AI的人。比如在设计行业,取代设计师的其实不是 AI,而是其他会用AI的设计师;取代客服的,其实不是 AI,也是会用AI的客服。这个事情,各个行业各个领域的职业都会发生,所以AI并不会取代人类。

“我们把我们人类对目的、对意义、对好作品的审美,和AI的先进生产力结合到一起,从而能够产生更优质的作品、更高效的产生作品。如果我们意识到这一点,我们又会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去拥抱AI,这也是我们面向未来更大的机会取胜的一个关键。”

其次,在AI里有一句话叫:有多少人工,才会有多少智能。人工智能不会凭空产生,人工智能产生是需要语料需要数据。

各个行业非常优秀的创作者、主播,就是这个领域拥有最丰富的经验和技术的人,拥有最好的艺术审美的人。“所以我们利用我们先进的生产力,加上各位创作者先丰富的经验,非常好的审美,就有机会打造出专属于我们个人的 AI引擎,AI Agent,从而可以帮助大家全天候的、更便利的去服务每一个人。

余建军还分享了一个小故事,他说有一次在公司接待费勇老师,他讲过一句话让余建军非常有启发和触动。

“他说我们这辈子活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叫变化,一个叫不变。前面我们聊了很多关于AI的话题,它解决的是变化的问题,但其实我们这辈子活着,有比变化更重要的命题,就是不变的问题,我们的对人心人性的思考,我们对意义和价值的思考。”余建军说,把先进的生产力,跟我们想要创造的意义和价值连接起来,不断迭代,不断知行合一,相信这样,我们就会越来越笃定,越来越从容,越来越自信。

备注:本文首发新闻晨报官方网站,此次更新有一些变化

用户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