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了解>> 根据中国外汇管理局要求:
1. 全球职业交易大赛仅提供交易商所在地监管公布的登记监管信息
2. 全球职业交易大赛为了客观公正,不接任何品牌类、营销类或导流类广告
3. 根据《关于严厉查处非法外汇期货和外汇按金交易活动的通知》在大陆境内擅自开展外汇期货交易均属非法,提高意识,谨防损失

资管网

资管网

(56393)个赞

(264)篇文章

展示账户

账号 净值 余额

暂无

内卷王比亚迪:2500亿应付款背后的供应链之殇

作者: 资管网 | 10小时前

比亚迪2025年一季度的财务报告上,2507.73亿元的应付账款赫然在目。这个数字比去年末的2416.43亿元又攀升了一步,更比2020年末的429.83亿元暴增近5倍。如今,这笔相当于企业总负债42.2%的巨款,每天都让供应商处于煎熬之中。表面看是比亚迪的“无息负债”盛宴,实则是整个中国汽车行业深陷内卷泥潭的缩影——当头部车企付款周期不断延长,数量庞大的中小供应商在双重挤压下苦不堪言。

​财务表象下的产业链压榨​

拆解比亚迪的财务结构,稳健的表象隐藏着对产业链的极致压榨。企业资产负债率降至70.71%,有息负债仅占4.9%,但应付账款及票据高达2526.62亿元,叠加其他应付款后总额竟达到近4000亿元。这种操作本质上把供应商变成了“隐形银行”。更严峻的是,账期竞赛正在全行业蔓延——奇瑞(143天)、长城(163天)等传统车企同样深陷其中。数据显示,中国头部上市车企的应付账款规模已普遍达到营收的30%-50%,形成恶性循环。

​产业链的连锁崩塌​

代价正在产业链每个环节显现。去年末比亚迪要求供应商“2025年降价10%”的函件,撕开了体面合作的伪装。一边是10%-15%的年度压价,另一边是127天的付款周期,双重挤压下零部件企业平均利润率已跌破5%。一位供应商痛陈:“连活下去都艰难,创新投入从何谈起?”更深远的影响开始显现:中汽协发出警告,无序压价导致零部件采购价连年下降10%-15%,上游经营恶化必然引发质量滑坡。今年一季度汽车投诉量激增,正是产业链危机的现实映射。

​创新根基的掏空与觉醒信号​

当2500亿应付账款像雪球般滚动增大,创新根基正在被掏空。2024年汽车行业利润率仅4.3%,2025年一季度降至3.9%的冰点。更刺眼的对比是:比亚迪研发投入142亿元虽创新高,但占营收比远低于应付账款占比。畸形的财务结构透露出危险信号:价格战和内卷式竞争,正让中国车企在“重应付、轻研发”的歧路上越走越远。真正的企业竞争力来自技术创新,而非压榨伙伴。

​破局之路:从账期革命到价值重构​

行业警报已经拉响。5月底,中汽协联合工信部发布反内卷倡议,剑指“价格战破坏产业链安全”,监管层正酝酿强制缩短付款周期、建立供应商投诉通道等实质性措施。长安汽车王孝飞宣告“不打价格战,用产品硬实力说话”,奇瑞尹同跃亦坦言“降价是最痛苦的决定”。头部车企需意识到,账面千亿现金与供应链资金枯竭的矛盾不可持续。当务之急是缩短账期,准建立共赢机制。更重要的是转向价值竞争:将研发投入转化为硬科技突破,通过海外市场拓展提升国际竞争力,以服务构建差异化溢价。

产业利润率跌破4%的关口,宣告“压榨供应商换增长”的模式已濒临崩塌。龙头企业应付账款的每一笔延付,都在透支行业信用;每次对上游的极限压价,都在腐蚀创新土壤。监管重拳落下之际,更需要企业的价值觉醒——毕竟,健康的汽车产业不是零和博弈的战场,而是所有参与者共生共荣的热带雨林。唯有打破内卷魔咒,才能让中国从汽车大国走向汽车强国。

白银:大周期的觉醒

费率在雨夜浮动时

浙江硅王罗立国和他的合盛硅业:多晶硅“豪赌”下的寒冬

用户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