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价狂飙,大众破局空间渐被压缩
黄金价格的持续飙升,本质上是全球经济秩序与权力结构变迁的镜像。随着金价一步步突破历史新高,这场看似 “全民狂欢” 的财富盛宴背后,却折射出普通人在阶层跃升道路上的重重困境。

财富缩水现状
在聊黄金之前,我想先跟大家聊一下最能反映国内居民资产状况的地产。

上图是一线城市2008年以来二手房价格走势图,选择一线是因为更具代表性。
从图中看,北京、上海、深圳、广州二手房的价格较2021年峰值普遍回落30%,基本跌回2016年的水平。那么,这是不是意味着老百姓的资产缩水了30%呢?
其实并不是。因为很多人买房是通过按揭,还有利息成本。房价下跌时,房贷不会跌,只有按期还贷房贷才会减少,所以房价下跌其实少的是你的净资产。
那这和黄金有什么关系?
要知道,房价跌幅一般是以人民币来算的,人民币是纸币,纸币具有天然的膨胀属性。具体可以参照M2的走势。

截至2025年3月,中国的货币总供应量达326.06万亿,较2016年增长了230%。
货币持续膨胀,因为可以随时印出来。
与之不同,黄金每年开采量是相对固定的,没法随时印出来,所以黄金不会凭空变多。

参照国际金价的走势,2016年至今涨了约285.6%,大家发现没有?涨幅超过了M2的增速,这也就意味着黄金可以有效避免纸币贬值。
那如果我们以金本位来计量,一线房价跌了多少呢?
举个简单的例子大家就明白了,2021年上海一套房子总价500万(不考虑按揭),人民币汇率6.5,约等于700盎司黄金,如今房价跌至350万,人民币汇率7.3,按照最新3400美元/盎司的价格,700盎司黄金价值约1737万元人民币,粗略估算至少跌了80%。
聊到这儿,或许能帮大家解开一直以来的疑惑了。那就是,GDP年年涨,但是并未感觉到家庭财富增加,反而购买力越来越弱了,因为你赚钱的速度远远赶不上货币膨胀的速度,你赚得越多就亏得越快。
有人可能会问了,讲这些是为了劝大家去买黄金吗?
并非如此,当下很多人正面临财富缩水的棘手困局。经济增速换挡、资产配置失衡等多重压力下,财富在市场波动中不断 “蒸发”。
在探寻财富保值路径的过程中,黄金这一特殊资产的走势成为关键观察窗口。为何金价会在特定时期飙升?
其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经济密码与市场逻辑?这不仅关乎黄金本身的投资属性,更与宏观经济格局、货币体系变动等深层因素紧密勾连。让我们透过历次金价暴涨的表象,拆解其底层逻辑,为理解资产保值提供更深刻的视角。

历次金价暴涨背后的逻辑
从1970年至今,金价大致历经五轮大周期变动,每轮周期短则7年,长则20年。金价的暴涨暴跌始终与货币体系崩塌、地缘冲突、政策干预等宏观变量深度绑定。以下结合历史数据与当前形势,解析黄金价格波动的底层逻辑:

一、1970—1980年:货币体系重构与滞胀危机
1971年8月15日,尼克松总统宣布终止美元与黄金的直接兑换机制,标志着长达27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终结。美元与黄金脱钩后,全球货币体系陷入混乱,黄金作为“终极货币”的属性被重新激活。随后10年间美国M2货币供应量增长240%,美元指数暴跌30%,黄金成为对冲货币贬值的核心工具。
其间冷战对峙、中东战争等地缘冲突加剧,黄金的避险需求与货币属性形成共振,进一步推升了金价走高。随着1973 年、1979 年两次石油危机的爆发,全球通胀率飙升至 12% 以上,美国实际利率长期为负,黄金作为抗通胀资产,价格从 35 美元 / 盎司飙升至 850 美元,十年涨幅超 23 倍。
二、1981-2001 年:美元复兴与技术革命
为遏制通胀蔓延,1980年代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上台后,采取激进加息政策,将基准利率提升至 20%,实际利率飙升至 8%,黄金持有成本激增,2年间金价暴跌 64%,之后短暂反弹。
但随着20世纪90年代美国信息技术革命爆发,纳指迎来黄金十年,涨幅超900%,资金从黄金市场撤离。期间1991年苏联解体、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进一步强化了美元地位,黄金的货币属性被削弱,20年间金价从850美元价格阴跌至 250 美元。
三、2001-2011 年:美元信用危机与全球化红利
经过互联网泡沫的狂欢,美国经济陷入衰退,美联储加大降息力度,将利率从 6.5% 降至 1%,实际利率长期为负,持有黄金的机会成本优势凸显。2000年欧元区的成立进一步削弱美元储备地位,新兴市场(如中国、印度)黄金消费需求年均增长 8%。
2008年雷曼兄弟破产引发流动性危机,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为尽快走出危机,美联储启动量化宽松大放水,资产负债表从 9000 亿美元膨胀至 4.5 万亿美元。黄金 ETF 持仓量激增400%,央行购金量年均增长 15%。10年间金价从 250 美元涨至 1900 美元。
四、2011—2018年:美元走强与投资需求退潮
2014年,美国页岩革命的成功,使美国逐步实现能源独立,能源自给率提升至 85%,减少了对外部能源资源的依赖,GDP 增速恢复至 2.5%,实际利率由负转正,同年美联储主席耶伦宣布退出 QE 并启动加息周期(2015-2018 年),美元指数上涨 20%。跨国产业链效率提升推动全球化加速,压制通胀预期,黄金抗通胀属性弱化,价格跌至 1049 美元。
五、2018-2025 年:去美元化与货币超发
2018年特朗普上台后,率先发动中美贸易战,俄乌冲突冲击供应链,新兴市场央行加速购金(2022 年购金量 1136 吨),黄金成为 “去美元化” 的战略工具。新冠疫情期间,美联储再次大放水,3年间资产负债表扩张至 9 万亿美元,实际利率跌至 - 1%,黄金机会成本优势凸显。美国债务 / GDP 突破 130%,引发全球对美元的信用危机,黄金作为 “中立货币” 的地位上升。2018年以来国际金价从1049美元上涨3倍,直逼3500。
从金价的涨跌周期可以发现,每一轮黄金的涨跌周期都很长,与美元信用、利率、央行购金行为、地缘政治风险、科技革命等因素密切相关。
当前,美国联邦债务突破 36 万亿美元,债务 / GDP 比率达 124%,财政赤字率连续三年超 6%。这种 “借新还旧” 的模式削弱了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根基。
今年一季度美元指数贬值 9%,创 2022 年以来最大跌幅,而黄金作为 “终极货币” 的替代属性凸显。央行购金趋势(年增 350 吨)将推动黄金 “去商品化”,向货币属性回归。
现阶段黄金已进入 “货币属性主导” 的新阶段,去美元化与债务高企构成其长期上涨的 “双引擎”。这轮金价上涨已经历经多年,结合过往经验来看,尽管短期存在回调压力,但在全球经济 “滞胀化” 与货币体系 “多极化” 的背景下,黄金的战略配置价值将持续凸显。

普通人破局空间被压缩
黄金价格的波动史,本质是全球权力转移与经济秩序重构的缩影。对于普通人而言,黄金的暴涨并非“财富机遇”,反而加速了阶层固化。
一方面,黄金的投资门槛被抬高,不再像以前那样‘便宜’,且回购时按原料价折算,普通人一买一卖即亏损 20% 以上;另一方面,机构通过央行购金、衍生品交易主导市场,而散户由于认知不足、信息不对称等,往往成为最后接盘者。黄金牛熊周期长达 5-10 年,普通人往往缺乏长期持有的耐心。例如,2011-2015 年金价跌 45% 期间,78% 的散户在下跌中途抛售,而机构通过定设摊薄成本,在高位获利离场。
黄金是货币体系危机的风向标,而非普通人的财富加速器。在这个“黄金十年” 里,唯有构建反脆弱的资产组合(如香港储蓄分红险、黄金 ETF定投),并理解黄金作为“盾牌而非利剑” 的定位,才能在财富分化的浪潮中守住底线。
2025年,还有哪些政策会继续落地?哪些优惠跟你相关?我们会持续跟踪。
这些信息我们都会放到我们的圈子里,不间断分享。
随笔、解读、互动、问答、直播、线下活动等着你。
米宅核心团队全天在线,38.8即可服务一年!
如果你愿意加入,下方扫码即可!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