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了解>> 根据中国外汇管理局要求:
1. 全球职业交易大赛仅提供交易商所在地监管公布的登记监管信息
2. 全球职业交易大赛为了客观公正,不接任何品牌类、营销类或导流类广告
3. 根据《关于严厉查处非法外汇期货和外汇按金交易活动的通知》在大陆境内擅自开展外汇期货交易均属非法,提高意识,谨防损失

新京报评论

新京报评论

(690307)个赞

(3292)篇文章

展示账户

账号 净值 余额

暂无

冒充车祸肇事者父亲,莫让悲剧沦为博流量工具 | 新京报快评

作者: 新京报评论 | 前天 21:10

图片

冒充肇事者父亲,不仅不尊重逝者,更冲撞了社会的朴素善良。图片▲这不只是网络事件,而是一起非常沉痛的刑事案件。图/IC photo文 | 江城

据“景德镇发布”微信公众号消息,近日,一外地网民自称是“廖某某案”肇事者父亲,在互联网平台发布相关信息,引发关注。

经查,该网民为吸引眼球,利用热点事件博取流量,冒充“廖某某案”肇事者父亲,在社交平台发布涉案相关视频。目前,公安部门已责令其删除虚假信息,并依法对其进行处置。

对于这起通报,需要补充一些背景知识。所谓“廖某某案”,指的是近期在江西景德镇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的“一家三口被撞身亡案”。2024年10月,肇事者廖某某因和他人发生口角,于是开快车泄愤,导致一家三口被撞身亡。

案情的细节非常悲惨,去世的夫妻均系独生子女,孩子还不满一岁,没想到却在顷刻之间家破人亡,受害者家属也不接受任何赔偿,只求将肇事者判死刑。这起案件引发了舆论的高度关注,人们对肇事者谴责,也对受害者报以极大的同情。

但没想到的是,这却被一些“流量贩子”盯上了。有人看到这背后的关注度,又想把这当作一门流量生意。于是冒充肇事者父亲的账号便出现了,想方设法蹭热度。

这种行为不仅庸俗而且缺德。须知这不只是网络事件,而是一起非常沉痛的刑事案件。冒充肇事者父亲,不仅不尊重逝者,也无异于在本就异常悲痛的家属身上撒盐,更冲撞了社会的朴素善良。

因此,冒充者被依法处置,可谓大快人心,这种行为既无聊又残忍。相关部门对其进行处置,既是清除网络空间的虚假信息,也是保障案件审理有一个正常透明的舆论环境,让社会的关注回归案件本身,而不是芜杂的噪音。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冒充当事人的蹭流量套路,近些年可谓层出不穷。比较典型的案例还有虚构的“秦朗巴黎丢寒假作业”事件。当时在摆拍视频的评论区,就有人冒充是“秦朗舅舅”。这次冒认家属对事件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迅速增加了所谓的“可信度”,也导致事件传播量级迅速提升,直至最后“翻车”。

这些冒充家属的行为虽然最终被拆穿,但客观上也提出了一个难题:相比于直白的文字、图片等信息造假,这种身份造假的核实难度其实更高。网民可以从事实描述的矛盾中发现端倪,但很难直接验明正身,这也客观上为一些无底线博流量的行为制造了空间。

这为互联网治理提供了一定的启示:对于这种自称当事人身份的信息,相关部门应当强化甄别。在一些具有较高热度的网络事件中,类似信息的排查应当进一步提速,避免虚假信息误导公众,进而产生次生舆情。

与此同时,互联网平台对于这类信息也应当强化审核。在信息尚未确定之际,不妨做出一定的提示,比如告知读者信息存疑、身份未经平台认证等,尽可能压缩模糊的空间。

类似的事件对于所有的互联网用户也都是提醒。如今网络造假的门槛已经急剧降低,在一些热点事件的背后,冒出一些“知情者”“当事人”,都不是什么稀罕事。人们也需要提高自身的网络素养,注意查证真伪,而不是轻易被带了节奏,落入了流量生意的陷阱之中。

撰稿 / 江城(媒体人)

编辑 / 马小龙

校对 / 赵琳

推荐阅读:“大幅降低对华关税”,需要美方拿出诚意 | 新京报社论“虚拟相机”骗过人脸识别,不止网约车平台要警惕 | 新京报快评冒名顶替30 年,谁该为这场“人生调包”负责?| 新京报快评“绝不用海归派”,董明珠“间谍言论”背离常识 | 新京报快评京东美团“外卖大战”,要在合法合规下合理竞争 | 新京报快评欢迎投稿:新京报评论,欢迎读者朋友投稿。投稿邮箱:xjbpl2009@sina.com评论选题须是机构媒体当天报道的新闻。来稿将择优发表,有稿酬。投稿请在邮件主题栏写明文章标题,并在文末按照我们的发稿规范,附上作者署名、身份职业、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以及银行账户(包括户名、开户行支行名称)等信息,如用笔名,则需要备注真实姓名,以便发表后支付稿酬。点击下方公号名片,阅读更多精彩观点图片
用户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