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政策,该出的都出了
文 / 巴九灵(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北京东城区的簋街,是全京城吃夜宵最热闹的地方,街上有两家火锅店,菜品差不多,价格也差不多,不过一家店里面没几位客人,门口有很多热情的服务员在拉客。另一家店门口两排小板凳,但很热闹,食客排队等号。
看了昨日国新办的发布会,吴晓波老师将目前的房地产市场类比成以上情形,并问道:“请问你会去哪一家?”
这一天,住建部部长拉上财政部、央行、自然资源部、金融监管总局的负责人,开了一场新闻发布会,介绍了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情况,宣布了一些楼市政策。
德科未来城市总编辑刘德科指出了发布会的“不寻常”。
“按照以往的惯例,这种发布会通常只有住建部在讲。这一次,五个中央部门一同出场——这体现了重视也正视了现实:房地产的‘止跌回稳’,不是靠权力有限的住建部就能实现的,它需要各部门紧密协同,形成政策合力。”
国新办新闻发布会现场对这次“齐心”的发布会做个简单总结,就是“四个取消,四个降低,两个增加”。
▶▷四个“取消”:取消限购、取消限售、取消限价、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标准。
▶▷四个“降低”:降低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降低首付比例、降低存量贷款利率、降低卖旧买新换购住房税费。
▶▷两个增加:一是通过货币化安置的方式,新增实施100万套城中村改造和危旧房改造;二是年底前将白名单项目的信贷规模增加到4万亿元,将所有房地产合格的项目都争取纳入白名单,应进尽进,应贷尽贷,满足项目合理的融资需求。
这样一套“组合拳”,全都摆到了台面上,“诚意”足够了,但获得的反响不算热烈。
A股市场上,房地产板块下跌了4.69%,隐隐约约透露一丝对政策的“失落”。
有一说一,从股价本身看,“9·24”政治局会议召开到昨天,房地产板块总共涨了21.75%,一些龙头股甚至上涨幅度达30%以上。
股市往往“买入预期,卖出事实”,当投资者们开始选择获利了结,也意味着一个短期的判断:“政策能放的都已经放了。”
星图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薛洪言则认为:“10月地产销售数据的好转,说明前期的政策组合拳已经见效,又何必再出新的重磅政策?”
梳理后我们发现,当前所有的楼市政策大都围绕“消化库存、落实保交楼、为房企纾困、增加消费信心”四个方面展开。
顺位第一的目标,是消化存量房。
这在本次发布会上涉及不少,甚至放出了新猛料:“用货币化安置房的方式进行100万套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
即将完工的安置房
这不免让人想起2015年“棚改货币化”时期拆迁户们捧着拆迁费去市场上疯狂买房,最终拉高房价的旧事。
不同之处在于,如今的100万套和当年每年600万套的棚改规模依然相差甚远,且限定在35个二线以上城市,而非全面铺开。
至于货币化安置的形式,综合专家们的意见,大概率是以房票的形式出现。
此外,这次新政还会搭配金融政策,这吸取了过去的教训。过去最需要城中村改造的大湾区的地级市(东莞、佛山等),却因为资金不到位而半途而废。
这些支持政策包括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给予专项借贷、允许地方发行专项债、给予税费优惠等。
而且住建部也表态,这100万套只是一个开始:“只要前期工作做得好,我们还可以继续加大支持力度。”
第二个政策重点则是“保交楼”,它不仅关乎金融安全,更是直接影响市场信心。
昨日的发布会,特意提到了今年保交楼顺利交付246套,随后给出了第二个政策“猛料”——面向“白名单”房企的“4万亿”信贷规模。
所谓的“白名单”,官方名为“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自今年年初开始实施。
这一机制相当于把贷款权交给地方,地方成立小组,通过审核把一些具备交付能力的项目(不只是停工的烂尾项目)列入银行白名单,银行“应贷必贷”,即便后续出了问题,也不会单方面追究银行责任。
整个上半年,房企贷款存量增加6100亿元,而新政要求年底前增加到4万亿规模,这一对比,未来几个月的支持力度相当大。
总的来说,落实好“去库存”和“保交楼”,就能为房企纾困,盘活了房企,也就稳住了房价。
一方面,当开发商卖掉库存房,回笼资金,支付完银行贷款和承建商资金,能带动经济发展。与此同时,当市场库存快速减少,有利于房价止跌。
另一方面,当加大房企融资力度,就能避免房企资金链断裂,也预防了新房价格出现恐慌式下跌。
如此看来,昨日的发布会,无论是旧政强调,还是新政出炉,都和“刺激”二字无关,主要目的在于稳楼市、稳房价,一如58安居客研究院院长张波的评价更直白:“稳定压倒一切,而非再次制造房地产的繁荣。”
建设中的楼盘
最后,四个方面中,最难也最无法预料的,是消费者的信心。总之又回到了开头的问题:这套组合拳像极了前堂打扫得干干净净,菜品备得整整齐齐,服务员笑脸相迎的那家火锅店,问题是你到底要不要进去。
在吴老师看来,需求拐点的出现建立在“心理拐点”的基础上:
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关键就看那些客官们,第一对自己有没有信心?第二对未来有没有信心?第三,是否还认为核心城市的房产仍是抗通胀的工具?接下来,关于这场发布会中的政策,以及楼市的未来,我们邀请了几位专家予以分析点评,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100万套“城中村改造”#
刘晓博
财经评论员
公众号“刘晓博说财经”
这100万套城中村改造、危旧房改造纯粹是增量,意味着原来的业主换购存量商品新房,而且一石二鸟,中国的住房存量减少100万套,房地产市场将增加100万套的需求,是非常大的利好。
假设每套面积80平方米,每平方米房价1万元,则总蛋糕规模是8000亿元。
另据住建部部长在发布会上介绍:仅在35个大中城市需要改造的城中村就有170万套,其他城市也有改造需求;全国需要改造的危旧房有50万套。
城中村改造施工现场
刘德科
德科地产总编辑
公众号“德科未来城市”
货币化安置浪潮即将重启。“棚改”这个政策框架,可以形成从金融到土地到产品再到购买的逻辑闭环。把“棚改”看作一个“筐”,把有效用的微观措施都往里装。同理,如果把“城中村改造”也上升为一个政策框架,那么楼市复苏才有真正的指望。
100万套当然比不上上一轮的“棚改”,但已不少了。要知道,2023年全国新建住宅销售套数也就大约1000万套,100万套货币化安置已经能产生足够的乘法效应。
张波
58安居客研究院院长
这次“城中村改造”对于项目的选择有侧重性,不是完全由地方政府单方面选定,而以是群众改造意向强,安全性突出的项目为主,因此有别于2015年大范围、大面积动迁,小区块甚至单个小区改造的占比会高。
而且上一次是全面去库存,包括各类中小城市,本次重点支持的是地级以上城市,尤其是人口集中的大城市,对这类城市的房地产市场需求提升和去库存作用更直接。
魏宏旭
安邦智库宏观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
货币化安置的资金来源一般为自由资金作资本金,其他从银行或金融机构贷款。拆迁补偿基本由各地根据当地经济、社会情况自行决定,这有很大差异性,可以参考各地房价的差异。
#关于消化存量房#
魏宏旭
安邦智库宏观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
货币化安置、扩大白名单其实都是间接消化存量房的措施。此前有关取消限购、降低利率、降低首付比例等措施,一方面效果并不理想,不足以扭转预期;另一方面,有些保交楼等存量问题,较为复杂,涉及问题房企的重整和债务风险处置,一时难以解决。所以才有增量措施出台,针对去库存。
张波
58安居客研究院院长
通过专项债来消化存量闲置土地也可视为消化存量房地产的范畴。
从现有的法律法规来看,超过一定时间土地闲置未开发则可以由地方政府无偿收回:一年以上未动工建设的要缴纳闲置费;连续二年未使用的,经原批准机关批准,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无偿收回用地单位的土地使用权。
土地闲置
这两年房企资金面压力增大,同时部分土地开发节奏变慢,甚至暂停,如果根据相关法规“一刀切”进行无偿收回,对当下已存在债务风险的开发行业将产生较大的影响。
而通过金融侧的支持,让各地方政府有意愿回收部分闲置土地,一方面减少了房地产开发侧风险的上升,让房企能更好在当下环境中积极“自救”;另一方面也让地方政府更有意愿主动回收,并优化高效利用于闲置土地。
#关于“4万亿”白名单#
刘德科
德科地产总编辑
公众号“德科未来城市”
众所周知,“保交楼”这场仗不打赢,楼市很难恢复到正常状态。但是有了“白名单”机制,不意味着就是下了大决心。因为落地速度没有足够的紧迫感。
从年初到9月下旬,八个半月的时间,“白名单”发放信贷量才只有1.43万亿元;如今已经达到了2.23万亿元。如果数据是真的,那么说明在过去二十多天的时间,他们迅猛提速了。
若真能按照这个速度,那么年底前达到4万亿元,应该是能实现的。要基本解决保交楼问题,至少需要7万亿元;虽然4万亿元离7万亿元还有距离,但至少有了“年底前”这个限定条件,有了紧迫感。
#关于楼市未来#
张波
58安居客研究院院长
对于买房或卖房人士,市场目前整体已经处于底部空间,但不排除部分城市会有“超跌”现象出现,政策面推动“止跌回稳”的态势不会变,预期四季度一线城市的成交量止跌回稳,在高能级城市有自住需求的,可以在市场上多看多比较。
点击视频▼立即观看本篇作者 | 徐涛 | 和风月半 | 责任编辑 | 何梦飞
主编 | 何梦飞 | 图源 | VCG
2024年宏观经济热门音频集锦点击下图▼立即了解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