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了解>> 根据中国外汇管理局要求:
1. 全球职业交易大赛仅提供交易商所在地监管公布的登记监管信息
2. 全球职业交易大赛为了客观公正,不接任何品牌类、营销类或导流类广告
3. 根据《关于严厉查处非法外汇期货和外汇按金交易活动的通知》在大陆境内擅自开展外汇期货交易均属非法,提高意识,谨防损失

叶檀财经

叶檀财经

(335248)个赞

(1764)篇文章

展示账户

账号 净值 余额

暂无

一场重大考验,正在逼近中国

作者: 叶檀财经 | 10-09

长期征集

日子很难,生活不容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有苦说不出的感觉,受苦的人最懂。

和吃苦相比,有苦难言,无人问津,可能比苦本身还难受。重生之后,叶檀老师变了很多,变得能吃苦,吃自己的苦,吃别人的苦。她说,有苦我们一起分担。每周六,叶檀老师都会亲自回复,并在公众号上发出,有苦难言的朋友,如果你也想和叶檀老师倾诉,把你的故事,发送到邮箱yetanbusiness@163.com,叶檀老师看到,一定会回复。记住,这世界还有人,关心你,在乎你,理解你。

文/青城桢楠

有不少媒体报道,黎巴嫩BP机爆炸事发之后,中东等地有不少国家,特别要求中国出口的商品,生产制造全链条都在中国当地。

还有的说,中国制造、中国零部件因此大受欢迎,正成为替代西方电子产品的首选。

在这么一个割裂,彼此不信任、地缘政治波诡云谲的时代,供应链安全超越经济本身,成为全球经济最重要的主题。安全、生存,永远是第一要义。

(图源:pixabay)

就在大家热火朝天地探讨黎巴嫩BP机之时,同样出于供应链安全考量,一件对中国制造影响更大的事情,正慢慢逼近。

9月21日,《财新周刊》发表了一篇题为《宁德时代要绿电》的文章,文中援引宁德时代企业公共事务部副总监刘子瑜的话:

欧盟即将发布的新电池法配套法案,将对当地销售的电池采取严格的碳足迹限制。而按目前条件,到2028年时,从中国出口的电池有可能无法达到欧盟市场的销售标准,影响很大。

据某电池协会的专家对财新说,“这相当于欧盟市场的'入场券',没达到标准就基本出局了。”

不达标,就出局。

欧盟的供应链安全 正在逼近中国

这是所有企业的大事

欧盟碳关税非常重要,不仅涉及的行业众多,而且是欧盟供应链安全最重要的武器。

早在2024年3月18日,《叶檀财经》曾撰文《事关5.5万亿中国出口 50亿穷人命运 欧盟“将了”世界一军 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更加艰难的未来》,详细探讨了欧盟碳关税的可能影响。

当时我们曾写到,欧盟理事会在2024年3月15日通过的《公司可持续性尽责指令》,被称为欧洲“供应链法案”。

(图源:pixabay)

法案规定,非欧盟国家,如果在欧盟的营业额超过1.5亿欧元,又或者收入超过0.4亿欧元,但全球营业额来自高风险行业的占比超过50%,即会被纳入审查,未来“享受”的待遇是不符合欧盟的环保和人权要求,将被“点名羞辱”,处以最多全球营业额5%的罚款。

这项“供应链法案”被认为主要针对中国。

从《公司可持续性尽责指令》的影响来看,纺织品、皮革(鞋)、矿产开发、食品制造等中国相对强势的产业,风险异常高。

我们在上述文章中还提到了一件事,2024年10月1日,欧盟推出碳边境调节机制(以下简称“CBAM”)过渡期实施细则,过渡期结束后,到2025年底,欧盟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征收“碳关税”的经济体。

(图源:pixabay)

所谓碳边境税(关税),就是要求进口到欧盟或从欧盟出口的高碳产品,支付相应的税费或碳排放配额。非欧盟生产商如果想在欧盟销售相关商品,就需要支付碳排放费用,费用金额将根据生产国和欧盟的碳价格差异而定。

也就是说,出口商品到欧盟的商品必须和欧盟标准看齐,看不齐的用碳关税补偿,成本跟欧盟一样高。既然和碳排放相关的计算方式、模型、认定标准都是欧盟说了算(在欧盟区域),对不齐在意料之中,中国的新能源电池等,未必有成本优势。

10月1日转眼就到,欧盟即将推出碳边境调节机制(以下简称“CBAM”)过渡期实施细则。

根据上述《财新周刊》的文章,宁德时代企业公共事务部副总监刘子瑜还提到: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是一个摆在台面上的法规,大家都能看得到,而碳足迹计算细则藏在法案里,不深挖进去很难发现。

碳足迹计算法案的重要性尚未被国内各界充分认知和重视,今后欧盟会通过越来越多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保护本土产业,刺激低碳经济。

(图源:pixabay)

所谓碳足迹,是指产品生产制造、使用、回收各环节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其中,60%的碳排放量是电力贡献的。

既然电力贡献最大,那对中国企业来说,想要达到欧盟的标准,拿到欧盟的路条,就得从电力上下功夫。

根据欧盟《电池碳足迹计算规则》征求意见稿,动力电池领域,想要达标只能认可两种方式,一种是电力直连,另一种是国家平均电力消费组合。

这两种方式,每一个都不简单。

(图源:pixabay)

国家平均电力消费组合这一长串名字,到底是啥含义?

7月12日,港澳及区域发展研究所有篇文章给出的一个相对清晰的定义,按不同发电类型(火电、天然气、可再生能源等)实际发电情况进行加权计算,得出结果。

涉及这样的计算需要有一个标准、数据库来支持。不同数据库给出的结果可能完全不同,因此采信谁的数据,就非常重要。

当然,这是欧盟的事情,我们没办法干预,只能接受。

欧盟采信谁的数据呢?美国数据库Sphera提供的数据。

(图源:pixabay)

据《财新周刊》,美国数据库Sphera提供的数据显示,中国的国家平均电力碳排放因子约0.7-0.8kgC02/kWh(即发电单位碳排放量),欧盟的结果是0.1-0.5kgCO2/kWh之间。

中国是欧盟的1.4倍到8倍之间。遵照这个标准,国内企业几乎不可能达标。

这条路走不通,那就只剩下电力直连。字越少,事越大,电力直连看似只有四个字,并不比国家平均电力消费组合好解释。

8月17日,据《CEEE独立研究与思考》的文章,电力直连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企业自发自用,另一种则是符合欧盟国家内部的共同规则和修订指令(Article 2, point (41), of Directive (EU) 2019/944 of the Europe)中的定义。

前者不用解释,一看就懂,后者就非常复杂了。

(图源:pixabay)

简单来说,欧盟规定,每个成员国都可以根据本国的情况来定义什么是直连,规定好之后,再和欧盟进行协商,欧盟通过了就可以认可。这里面的余地非常大,涉及欧盟国家自己的认定,有涉及和欧盟的协商认定。据《CEEE独立研究与思考》分析,这些认定的最终解释权在欧盟手里。

这有点像我们消费者买东西,商家为了免责都会来一句,最终解释权归XXX所有。

看到这,基本能够得出一个结论,如果中国和欧盟的关系好,弹性和余地就大,如果不好,欧盟铁了心要保护本土电池制造和新能源产业链,那中国电池出口(不是出海)可能就剩下华山一条路,绿电直连。

(图源:pixabay)

据《财新周刊》,欧盟此前的计划是,2025年2月18日起,进入欧盟市场的动力电池产品就得提供碳足迹报告;2028年2月,超过碳足迹最高阈值的电池产品将禁止进入欧盟市场。

2024年9月16日,欧委会市场委员蒂埃里布雷东突然辞职,上述进度有延宕的可能。不过即便延期,也拖不了多久,该来的还是会来。

火烧眉毛的是,如果把2025年提供的碳足迹报告直接当做最后评定的数据,相信大部分在中国本土生产的动力电池是过不了关的。

如若这样,将是灾难。

据电池世界在线的统计,2024年前八个月,中国电池出口最大的市场正是欧盟。德国、荷兰、西班牙、法国、意大利等国,合计占比接近30%。

宁德时代抄底光伏的真正原因想打破欧盟碳足迹桎梏

在出口欧洲的企业中,宁德时代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名。

据东吴证券统计,2024年1到3月宁德时代在欧洲的市场份额达到34.2%,超过LG新能源,重新夺回市场第一的宝座。

大哥不好当,在欧洲市场排名第一,意味着后续受到欧盟电池政策的变化影响也大。

前文说到,欧洲碳足迹规则之下,国内电池企业想要把产品直接出口到欧洲,只剩下绿电直连这么一条路。在《财新周刊》的报道中,宁德时代企业公共事务部副总监刘子瑜也表示:

由于电力平均碳排放水平短期内降不下来,一旦欧盟电池法案实施,中国电池企业想保住对欧洲的出口,绕开国家平均电力消费组合来降低电池碳足迹,只有实现绿电直供一条路。

宁德时代已经在落地执行。9月10日,晚点LatePost突然爆出消息,说宁德时代正寻求收购光伏组件及光伏电池片公司,目前正与光伏组件制造商一道新能源洽谈收购。

(图源:pixabay)

据索比光伏网&索比咨询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一道新能源的组件出货量在18GW-20GW之间,位居国内第9位。

另据InfoLink Consulting的最新数据,2024年上半年一道新能源组建排名再上升一位,与协鑫集成并列第八。

此前,还有传言说,宁德时代试图收购全球第五大光伏电池片制造商润阳。但,润阳已经被通威股份以50亿元收购51%股份的条件截胡了。

宁德时代收购一道新能源的消息出来之后,市场几乎都认为这是光伏行业见底的信号,认为是宁德时代看好光伏行业的未来。

其实,宁德时代的真正意图,也许是为了绿电直连做准备。

(图源:pixabay)

从技术角度看,宁德时代的做法可行,能够应对欧盟的政策变动,但从实际情况看,绿电直连的卡点已然存在。

卡在哪?卡在国内。

国家电网与南方电网是所有涉“电”环节绕不过去的存在。常规来说,想要用电就得从电网买电,一旦从电网买电就回到“国家平均电力消费组合”这条不归路上了。

绿电直连意味着绕开电网自己干。

(图源:pixabay)

2021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九部门联合发布《“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确实给绿电直连开了口子。这个口子实际执行是有条件的,得是新增用电负荷才能使用。

也就是说,宁德时代想要绿电直连,只能在国内的新项目上采用,已经有的电池产能是不能绿电直连绕开电网的。

为了保证出口,宁德时代表态愿意承担绿电直供给电网各环节制造的种种“麻烦”所带来的成本。

宁德时代愿意出钱,电网不见得乐意上桌。一旦给用电大户宁德时代开了口子,其他企业难免不会有样学样。大企业都这么干,电网的垄断地位也就瓦解了。

对于宁德时代来说,除了绿电直连之外,其实还有一条路,就是加速产能出海。

在宁德时代2024年半年报里面,海外产能的建设浓墨重彩。

在建工程里,欧洲地区的在建工程占到100亿,是最大的在建地区。

宁德时代还在半年报里面说,从海外看,欧洲新定点份额已获 40%+,25年H2开始起量,且海外产能加速建设。

从东吴证券制作的这张欧洲地区产能规划表格里,能够清晰看到,目前在欧洲布局电池产能最多的是韩系厂商,LG有90GWh,SKI有48GWh,三星有45GWh。

宁德时代,只有14GWh,产能释放要从2025年开始,在2028年跟上并超越LG的节奏。

2028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点。

(图源:pixabay)

前文提到过,按照欧盟的进度表,2028年2月,超过碳足迹最高阈值的电池产品将禁止进入欧盟市场。

宁德时代的时点把“拿捏”相当到位。

不过,产能出海并非易事。

9月20日,曾毓群在接受挪威央行投资管理机构CEO尼古拉·坦根访谈的时候就说,欧美国家之所以在电池制造领域落后,主要是两方面原因。

第一,愿意学电化学的人太少;第二,在设计、流程和设备方面尚有不足。

现在把产能落到欧洲,欧洲过去的弊病自然也会出现在宁德欧洲上。

欧盟的棋 越下越精 美国的越下越狠

9月21日宁波银行投资策略会专场上,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做了一场演讲。

演讲中,李迅雷说,美国如果对中国进一步加税,后面欧盟可能采取跟进策略。理由是,怕中国商品为了弥补美国市场损失,加快进军欧盟的步伐,冲击欧盟本土制造业。

最近美国确定对手套行业加税,英科医疗等对美国出口占比高的公司,股价遭遇重创,但公司以及相关投资者沙盘推演认为,未来马来西亚和中国的产能会来一场互换,马来西亚吃掉美国市场,同时让出非美市场,主要是欧洲。

(图源:pixabay)

道理很简单,马来西亚产能成本高,美国加税后,为了赚钱自然集中产能给美国。而中国成本低于马来西亚,进军欧洲性具有价比优势,马来西亚和中国产品各有优势,各自放弃一块市场,保住一块市场。

相信不少行业都在做类似的盘算,短期把中国产能集中到欧洲,中长期围绕美国建厂,以此理顺出海链条。

现在全世界都知道,为了应对美国市场风险,中国产品出海更需要非美市场。

既然如此,这些市场所在地比如欧盟拉美,就会利用这样的形势,针对性地加大和中国企业谈判的筹码,实现利益最大化。

土耳其、巴西、墨西哥其实都在这么做,有的过去有税收优惠,现在没了,有的干脆直接加重税,“逼迫”中国企业到当地建厂。

欧盟也会这么做。碳关税只是其中的一环,类似的事情会越来越多。

(图源:pixabay)

最近一段时间,为了新能源汽车加税的事情,中国商务部在密集和欧盟相关国家和部门协商。

据《经济观察报》9月20日的消息,在过去的6天里,中国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一路向北穿越了欧洲的“心脏地带”,从意大利、经德国,在当地时间9月18日到达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并在一天后会见了欧委会执行副主席兼贸易委员东布罗夫斯基斯,双方明确表达了通过磋商解决分歧的意愿,一致同意继续推动价格承诺协议谈判。

自2023年10月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启动反补贴调查、2024年7月5日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进口征收临时反补贴税生效以来,通过磋商和会谈解决贸易争端迎来了最关键的时刻。

(图源:pixabay)

9月17日,商务部部长会见德国总理府部长施密特,副总理兼经济和气候保护部部长哈贝克之后,施密特和哈贝克分别表示“加征关税并非解决之道”和“不赞成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

争取德国的支持非常重要,过去德国是弃权态度,最近传出消息,德国可能从弃权转向反对。

最新的消息显示,中国的努力取得了一些结果。据《观察者网》9月19日的消息,原定于9月25日举行的关于是否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的投票被推迟。

(图源:pixabay)

在未来的投票中,27个成员国中至少有15个国家投反对票,并且这些反对国家的总人口超过欧盟总人口的65%,才能有效阻止欧委会执行加税计划。难度不小。

我国对新能源如此紧张,除了台面上的原因,还有一些潜在因素。

据美国智库Rhodium Group的研报《山高水长,投资者远在天边》,过去3年,多数新兴产业的补贴处于止步不前的状态,唯独新能源汽车包括动力电池的补贴仍然在快速增长。足见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重视。

给新能源这么多补贴的原因,是弯道超车前景看好,相关领域进展迅速。

但过去几年一直表现出色的新能源出口在2024年放缓,出口占比甚至出现下滑。据招商证券统计,2024年以来,新能源三件套(锂电池、电动车、光伏)对出口的拉动作用开始减弱。截至2024年7月,三件套出口占比从2023年底的4.45%下滑到7月末的4%。

从产能看,出海几乎成了唯一选择。随着出海的迫切性上升,国内补贴的意义迅速降低,但钱已经撒出去了。

由于国内补贴、产能扩张,欧洲企业在中国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9月23日,华尔街见闻消息,宝马中国8月份在华销售遭遇重挫,同比大幅下滑42%,8月销量跌破4万台。

据市场信息与咨询公司杰兰路发布的信息,9月12日,宝马给所有经销商下发了《2024年宝马中国及华晨宝马中秋国庆特别折让政策》文件,该政策首先肯定了7、8两月宣布退出价格战后经销商伙伴的盈利能力得到了改善,同时为进一步解决经销商现金流和盈利性的问题,给予全车系每台1万元的中秋国庆特别折让。

为了保住份额,宝马不得不重回价格战。

(图源:pixabay)

另外一家德国企业大众,也传出要关闭南京工厂。随后大众方面辟谣,但大众的情况和宝马比半斤八两。

9月10日,大众发布全新的帕萨特,新车大幅降价,媒体形容天塌了。除了帕萨特以外,朗逸、途岳新锐、途观L、高尔夫等多款车型都在价格战的路上越走越远。

这样的竞争甚至烧到了德国本土。为了应对竞争,大众计划在德国本土裁员3万人,其中裁员最大的研发部门,预计裁去6000人。

裁员的原因很明确,战火蔓延。大众CEO奥博穆表示,“欧洲的汽车销量越来越少,来自亚洲的新竞争者还在强行进入市场。蛋糕变小了,餐桌上的客人却更多了。”

大众一方面收缩传统产品线,另一方面,在分新能源车市场蛋糕,他们在走新路。

(图源:pixabay)

9月25日,《中国汽车三十人智库》采访了亚仕龙汽车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刘小稚博士,对欧洲汽车市场极为熟悉的刘博士表示,大众关闭南京工厂等事件与大众全球战略收缩无关,大众集团依然将中国视为最重要的市场,还在不断加大对中国市场投资,包括股权和新技术开放方面的投资,除了投资小鹏之外,大众还投资24亿元与地平线成立合资企业,投资25亿元拓展合肥的生产及创新中心,这些都说明了大众的投资重心的转移将会聚焦中国市场。

最近我们发现一个越来越明显的迹象,国内国产替代愈演愈烈,在海外,中国商品出海的难度与日俱增。看似不搭介的两块市场,明里暗里早已连在了一起。

饭就这么多,有人吃得饱,有人饿肚子,有人走老路,就有老人走新路。

(免责声明:本文为叶檀财经据公开资料做出的客观分析,不构成投资建议,请勿以此作为投资依据。)

-- END --

叶檀财经矩阵号

声明:由叶檀财经运营并管理的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有且仅有叶檀财经、叶檀暖人生、叶檀聊人生、半间白云、叶檀说、檀谈人生,请用户认准上述账号。但凡与上述微信账号不一致的公众号均非叶檀财经负责运营管理,叶檀财经对其任何行为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檀香们小心识别,谢谢!

作者:青城桢楠 编辑:椰子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叶檀财经作品 | 尽情分享朋友圈 

咨询合作,请联系微信13818756019(商务微信)

喜欢请您点个赞

用户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