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在寒冬中逆势狂飙!
1
2024年,用一句话来形容银行业,那一定是冰火两重天。
一边是持续降息,使得利率下行、息差收窄,老百姓存的钱利息越来越少;一边是银行股表现抢眼,持续创下历史新高。
网友调侃,6000点买的银行股,在2900点终于解套了。
人人体感不同,银行员工的日子也不好过。
过去,银行员工拉贷款还很容易,但从去年开始,一位在银行工作的朋友告诉我,拉贷款比拉驴还难。
银行,一体两面,有人说这是虚胖,有人说这是新周期的开始。
2024年,大家仿佛已经到了资产荒的时代。
2%的国债被疯抢,“1”时代的银行存款规模加速增长。
数据来源:东财
新时代下,到底什么才是正确?
2
近期,随着OMO-LPR联动降息后,银行为了缩小息差,通通下调存款利率。
7月25日,六大行首先开启下调存款挂牌利率,下调幅度在5-20个基点之间;随后,招银、平安银行两家股份制银立马跟进下调。其中,平安银行调整的各期限存款挂牌利率中,最高下调幅度达到30个基点。
大行下调后,10家股份制银行立马宣布“降息”,整存整取的定期存款挂牌利率下调10-20个基点。
早在今年4月,村镇银行就开启过一波大幅度下调存款利率,代县泓都村镇银行的公告显示,该行在4月1日就曾把三年、五年期存款利率分别下调了35个基点、40个基点。同样的,还有新蔡农商银行、西平农商等银行都下调过存款利率。
一时间,全国上上下下的银行,都在降利率。
为什么银行大面积的下调存款利率?
原因无它,就是近期LPR下调,银行面临着净息差收窄。
要知道,银行的商业模式就是低借高贷赚利差,净息差不断走低,对银行来讲,是一种很危险的行为。
这时候银行不得不下调存款利率来降低资金成本,以保持净息差的合理,确保银行盈利。
这两年,大家听到最多的词就是“降息”,降息目的是为了刺激经济,一是为降低贷款利率创造空间,二是通过降低存款利率,挤出更多的银行存款来刺激消费。
但问题是,你调,你继续调,银行的存款规模却越来越大。
不投资,不消费,赚一毛是一毛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烙印。
当然另一面也说明,存款利率还不够低,等到零利率、甚至负利率的时候,资金可能又会做另一种选择。
问题是,现在利率还会不会降呢?
我的答案:利率下行的周期远没有结束。
经济还需要大面积放水才能得以企稳,国家也希望我们别存钱,多出去消费,刺激一下经济。其次,当下楼市还处于波动状态,需要下猛药,把存量房贷利率打下来,把楼市重新托举起来。
这么看,银行降利率也不足为奇。
3
其实早在2022年末,银行的利率就开始持续走低,财富端管理业务控费,导致银行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增速都在放缓。
但令人惊奇的是,二级市场银行股价却在一路新高。
年初以来,A股银行指数取得超20%的绝对收益和超28%的相对收益。
同样活在大A,每个人感受的温度却完全不一样。
为什么银行股能持续新高?
一是前期政策推动下,银行加大力度分红。
1、早在4月,国务院就发布了“新国九条”,提出强化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监管,增强分红稳定性、持续性和可预期性。2、去年12月,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条例,提出鼓励上市公司在符合利润分配的条件下增加现金分红频次,稳定投资者分红预期。我查阅了相关报告发现,2023年A股上市银行平均现金分红比例高达26.5%,超半数银行现金分红比例达30%以上。要说分红,银行这是真舍得。
从目前的数据看,分红比例不错的银行,在二级市场都录得了不错的收益,整个银行板块更是全行业涨幅榜第一。
数据来源:ifind
视野往远了看,近3年不同类型上市银行分红数据也非常好:
国有大行高现金分红,近3年现金分红比例均超30%;
股份制商业银行,2023年达29.4%;
城商行2023年平均现金分红比例为24.8%。
农商行2023年平均现金分红比例为22%。
总体来看,虽然有的银行分红下滑了,但银行分红在全行业中还是非常高。
二是股息率高,吸引市场资金参与。
在红利资产盛行的时期,股息率成为了衡量投资价值的关键指标,而银行股以其较高的股息率,成为了投资者眼中的佼佼者。
对比A股各板块的股息率,目前银行板块的股息率位列全市场第一,超半数A股上市银行股息率在5%以上,重点比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2.26%)还高不少。
数据来源:IFind
当然,今年银行板块能持续上涨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高股息资产持续受到市场追捧。2021年2月以来,熟悉二级市场的朋友应该知道,高股息策略一直都维持超额收益,截至7月30日,中证红利指数相对万得全A的超额收益甚至超过40%。
这里面,核心逻辑主要是国债利率与股息率之间的比价效应助推了高股息风格走强。
2021年以来利率和股息率的走势出现明显背离,一面是利率整体下行和国债固定票息收益降低,另一面是政策引导的作用,促使A股分红增多、股息率上升。
比价效应作用下,高股息资产的吸引力提高了,机构把高股息资产视为类债券资产来配置。
这几年,10年期国债利率一直被无数老百姓追捧,一度被当做理财产品收益之锚(收益在2-3%区间),高股息资产,股息率4-6%,两相对比,买谁大家心里应该很清楚。
4
投资银行股,在当下已经成为共识。
过去,银行股一直起不来,空头无非就是这几种逻辑:
1、公募规模赶超银行理财,银行这块风水宝地,被掠夺了。前几年市场行情好,公募规模大增,明星经理一人管理规模上千亿,但好景不长,两年时间资本市场风云突变,股市疲软,公募亏损,投资者大面积赎回。现如今,再也没人提公募赶超银行理财这茬事儿。2、经济增速放缓,导致银行的增长不及预期。过去两年,大家对经济基本面信心不足,就误认为银行营收不行。实际一季报数据显示,42家A股上市银行合计营收、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1.73%、-0.61%。只是略微下滑,这个业绩在今年比绝大多数行业都要稳定。
3、银行的潜在坏账率,存在明显隐患。
大家总担心银行的坏账率,但从wind数据看,不良率在国有大行和股份行中,2023年仅渤海银行、平安银行的不良率同比小幅上升,至1.78%和1.06%,其他均有所下降。这也就说明越是经济不景气的时候,银行更在乎资产质量,而非提升规模。
而今,牛夫人已经成为小甜甜,三股力量同时托举银行股。
今年来,汇金等国家队托底指数,超百亿资金流入银行股,同期,北上外资前几月买入近400亿银行板块;基金也同时在跟风,国联证券的统计显示,截至上半年,国有行基金重仓比例,环比增长0.21%,提高到0.9%。
大基金加仓,加上自身板块高分红、高股息的情况下,银行股一举成为当下市场的香饽饽。
银行股在当下的确是优质资产,市场几乎所有的钱,最终都会从这里进出,这也奠定了这个池子长期的稳定性。
但无论你介入国债还是买银行股吃股息,此刻我还是要提醒一句,本轮高股息资产超额收益持续已久,估值已有所抬升,切勿做热锅上的蚂蚁。
★风险提示:本文仅作行业分析,不构成投资建议!
大变局时代,不要墨守成规,不要刻舟求剑,不要搞经验主义,也不要有路径依赖。把眼界放开,让信息进来,不要待在信息茧房里自嗨,兼听则明。我们准备了一个群,里面财经新闻,每日盘前点评,精选行业研报。米公子、管清友、谭雅玲、潘向东、马红漫、吴小平等多位大咖的财富圈精选分享,免费直播,应用尽有。扫码进群,掌握更多一手消息!THE END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