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递海外的简历多了93%,普通人的出海机会
点击上图▲立即了解
“海外/境外地区新发职位同比上升44.4%,求职者投递海外/境外地区的人数同比去年同期增长92.9%。”文 / 巴九灵(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在中文平台上习以为常的“口头禅”,如今正在Tiktok上流行:
"Tap tap your phone screen to hit more likes, Thanks! ”(多多点赞)
"We are going to spoil all of you! ”(宠粉福利)
去年9月,Tiktok在美电商服务正式上线,单日交易额迅速突破1000万美元。
2024年,它定下了500亿美元的GMV目标。此前,美国区GMV的80%来自达人短视频,直播和货架电商仍处于增长初期,潜力很大。
但有个缺口也很大——跨境电商主播。
据统计,2023年中国直接投资的非金融类境外企业数达7913家,较2022年猛涨23%,甚至超过了境外投资产业不受限制、强化监管前的2016年。同时,我国企业共向境外派出各类劳务人员34.7万人,比上年增加8.8万人。
2023年上半年,海外/境外地区新发职位同比上升44.4%,求职者投递海外/境外地区的人数同比去年同期增长92.9%。
其中,30岁以下求职者增长超70%,学历视角看,硕博学历占比合计29.16%,他们的求职者同比增长超60%。
但这依然不能满足企业热切的人才需求。
某种程度上,中国企业越是猛烈地按下出海的快进键,越为普通人在当下内卷的环境中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一位出海东南亚十多年的业内人士就曾告诉小巴,企业出海他不建议“过度本地化”,因为每个国家和市场的发展阶段与中国不同,这意味着本地人才在价值观、认知上都有偏差,因此创业者与几个核心中国员工出海是必然。
那么除了以上机会,“生而全球”下,普通中国人还有其他方式获得“出海红利”吗?
今天的文章,就试着盘点下一些看得到的机会。
语言类人才再成香饽饽
中国曾经有许多波学习外语的热潮,最有名的有两次,一次是为了广交会,另一次是北京奥运会。
但过去是为了迎客,这次是为了出海,最典型的就是在跨境电商领域。
2023年,跨境电商出口达到2.38万亿元人民币,增长16%,比全国进出口增速高出15%。
以“出海四小龙”Temu、SHEIN、TikTok和速卖通为代表,跨境电商正在快马加鞭抢占全球市场:上线不到2年的海外版拼多多Temu,已经布局了50个国家和地区,日活接近5亿。
据小巴观察,这些平台上的主播多以00后女生为主,有的是留学生兼职,有的人在国内,流利的外语表达,是她们的核心竞争力。
直播主播正因如此,招聘软件上,英语、泰语、越南语、马来语主播的岗位薪资水涨船高。在广州、深圳等地,刚入行的外语主播底薪能达到七八千;有经验的中等水平,算上提成到手能有1万多;做的更好的,月入3万以上。
而不少外语专业学生因语言优势,还成为了企业争抢的对象。据央视财经报道,今年夏天才毕业的小语种专业学生,早在去年12月就被上市跨境电商企业录取。
语言对口之外,专业对口也被提上了日程。2023年全国已有98所高校开设了跨境电子商务专业。商务部副部长王受文预计,2024年,将培训跨境电商人才10万人次。
除了掌握外语、适应时差,一些已经从业的主播还在不断“卷业务能力”,例如了解目标国家的消费者习惯和文化背景。
在这方面游刃有余的主播,能显著提升直播的互动效果,因此,具有当地生活或留学背景的应聘者,往往更受青睐。
跨境电商直播间不少主播也已摸清了一些门道:
◎ “泰国观众可能更看重低价,相比之下,马来西亚观众更关注品质,他们不太喜欢过于热闹,希望主播讲话速度慢一点。”
◎ “面对美国消费者,打好感情牌对成单至关重要。老外对直播带货还没有很强的认知,和国内不同,英语主播不用单调地循环输出产品信息,很多时候就是和粉丝聊天,他们聊得高兴就下单了。”
◎ “黑色星期五是美国的购物狂欢节,去年期间TikTok的流量很大,整个12月份都没休息过。那几天场场爆单,播的时间也更长。”
除了主播,商务、内容和店铺运营等职位的需求也不小。懂外语、运营和当地文化的复合型人才,是跨境电商行业的稀缺资源。一些MCN机构和电商公司已深入本地市场,积极招兵买马。
中国跨境电商交易会海外红人直播区和海外MCN对接专区如张朝阳谈及高考志愿时所言:“学外语还是很有必要的,虽然现在AI可以让我们更方便的跟外国人对话,但目前很多现代科学的资料都是英语的,只有懂英语才能看懂原汁原味的东西。
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出海月入3万元
同样在国外受欢迎的,还有专业类技术人才。
今年2月,在江苏南通举行的一场出国劳务人才招聘会上,21家合作企业和对外承包工程公司,提供了来自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00多个工作岗位。其中,类似木工、钢筋工、泥工、水电工这样的技术工种,月薪都开到了25000元。南通,是中国著名的建筑之乡,凭借这一传统优势产业,积累了大量建筑技术和管理人才,为外派劳务提供了基础。目前,这里有51家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企业,每年新派劳务人数接近1万人,能从国外带回超30亿元的劳务收入。由于开展出国劳务的业务早,不少外地公司也慕名前来谈合作。“技术好,再加上会点简单的英语,在国外更吃香。”53岁的老沈曾经在印尼干过两年多的木工,看到招聘信息,专门驱车1小时前来,打算趁着年纪不大再去海外拼几年。负责招聘的一名副总经理对他说:“技术工种又有海外经历,只要好好干,一年肯定超过25万元。”目前,这家公司在以色列有26个在建项目、600多名员工,这次计划再招聘500人左右。“以贴砖工为例,以色列当地建筑瓷砖以天然大理石为主,对贴砖师傅技术要求格外高,为此公司开出了月薪30000元的条件,试图招揽更多技术工人。”
据介绍,这两年南通的出国劳务有明显的变化。“过去,以偏向传统的建筑、纺织服装、机械电子等劳动密集型行业为主,现在扩展到了农业种植、医疗护理、商务文秘等技术服务型行业。”
出国劳务
从现场看,今年各招聘单位开的薪酬普遍上涨了10%到20%,出现了高端劳务需求,新增了新西兰、德国、爱尔兰、塞尔维亚等新兴市场。
离中国较近的日韩,是劳务的传统热门输出地,近年来由于社会老龄化和劳动力短缺,对外籍劳工的需求显著增加。
未来5年,日本计划将“特定技能”的外籍劳工人数翻倍提升至80万人。
韩国2024年的引进计划是16.5万人,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和服务型行业。目前韩国的最低时薪约为50元人民币,不少赴韩工作的人表示,虽然工作不算轻松,但包吃包住,算上加班费,月收入通常能达到1.2万—1.5万元人民币。保险,也是劳工们重点关注的部分。在这方面,南通率先在全国推出了“境外人身意外伤害险”和“境外人员雇主责任险”双保险组合优惠政策。把“小生意”复制到国外最近的144小时对外免签政策,让“China Travel”成了全球社媒的流量密码,老外们“睁眼看中国”,与此同时,这些富有中国特色的小生意,如美甲、麻辣烫和奶茶等,也在“出海”寻求创收机会。
一位在美国芝加哥开美甲店的店主表示,这几年,很多像她一样的亚裔撑起了美国的美甲业,其中越南和中国人居多。
“(来打工)无论学历和年龄如何,只要上手快,英语能与客人交流,对美甲有兴趣,我都欢迎他们加入。”
在美国,美甲店员工除了工资外,还能从客人给的小费中获得额外收入。客人里美国人居多,包括白人和黑人。“从小工、中工到大工需要三到四年。大工的工作更加复杂和高级,收入也更高。小工的月薪在三四千美元,大工在夏天生意好的时候,月薪可达一万多美元,淡季最少也有七八千。在美甲行业,一般员工可以拿到六七千美元,这个薪水在美国算不错了。”在欧洲,中国麻辣烫正在迅速流行。近几个月,法国巴黎、荷兰鹿特丹等城市陆续开设了多家新门店。而在德国,麻辣烫店早已遍布柏林、慕尼黑、法兰克福等十多个城市。有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已开业门店的月平均销售额为15万—17万欧元(人民币约116万—134万元)。
德国的麻辣烫店图源:新餐考除了独特的中式就餐氛围,食材可见、性价比高、口味适配,是麻辣烫流行的三个因素。据观察,店内的食客,一半是华人,一半是老外。
“新开店的时候华人占比差不多80%,外国人占到20%;经过团队一段时间的精细化运营及‘用户迭代’后,外国人占比能占到60%。”
消费的主力人群,包括律师、医生等高级白领,以及周边打工人、留学生。
“在海外做餐饮生意,“华人”是客群基础,但不是最终目的,提升外国本土顾客占比才是关键。”
同样不断加码出海的,还有在中国火爆的各大网红茶饮品牌。去年,有头部品牌一口气在海外开了3000家门店。其他品牌,有的选择在发达国家高举高打,有的则先在文化上和中国更相近的日韩和东南亚试水。
和海底捞、麻辣烫的经验类似,“非华人进店率”决定了品牌的拓店节奏,一般的目标也是60%,先吸引华人,再拓展到本地人是常态。在韩国,已经有消费者90%是韩国人的门店案例。
除了口味本土化,“本地供应链”是提及最多以及挑战最大的部分。整体而言,更多新茶饮品牌的集体出海,对于自身品牌的赋能或国际化供应链的推进都有很好的加持,如果能梳理好方法论,磨合好当地加盟商与员工的关系,就能规模化拓店。
看起来,“赚外国人的钱”成为了普通人拓宽职业多样性提供了不少新机会,但上至大平台、大机构,下到小工作室、小生意个体,每个参与者都还需以自己的方式拨开迷雾,探索前行。
推荐阅读:企业出海会遇见哪些问题?我总结了五点。
参考资料:
1.《上线不到两年,Temu已经挑起了拼多多的“大梁”》,极客公园
2.《我们盘点了100个中国出海品牌,哪些赛道在“闷声发大财”?》,澎湃新闻
3.《当00后进入TikTok卖货》,36氪出海
4.《中国就业新观察|年轻人涌入跨境电商做主播助力中国好物走向全世界》,央广网
5.《跨出国门打份高薪“技术工”》,南通人力资源市场
6.《中国人为啥去韩国打工?“做帮厨月入12000元,包吃住”“加班1.5倍时薪”,中介:还交8大保险,但不尽相同》,红星新闻
7.《为缓解劳动力短缺,日本拟招80万有“特定技能”的外国人》,环球网8.《中企出海背后推力:国家意图与市场规律的互动之作》,澎湃新闻
9.《海外开美甲店老板娘讲述:本科生不想当白领入行美甲,最高月入1万美元》,九派新闻
本篇作者 | 逸兴 | 责任编辑 | 徐涛主编 | 何梦飞 | 图源 | VCG8月25日—8月30日印度尼西亚考察火热报名中~一起去探索中资企业出海热土的产业机会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