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000多医护奋战疫情一线,这个大学为什么这么硬核?
◆从他们身上,能看到我们民族的力量。
正解局出品前两天,白岩松的节目《新闻1+1》中报道,在这次疫情最中心武汉,华中科技大学约3.3万名医护人员奋战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
此外,华科大还投入了8900多张病床,管理方舱病床近6000张。
华科大是全国投入床位最多、医护人员最多的高校。
华科大就算大家知道,恐怕也只是知道它的工科很强。
但这次在疫情中的表现,让很多普通人第一次知道,原来华科大医学实力这么强大,抗击疫情这么拼。
1. 承担着最重的救治任务
这次疫情最早的集中爆发地华南海鲜批发市场距离华科大不到20公里。
而距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更是只有三四公里。
所以,华科大成为这次疫情中最早投入战斗的一支力量。
1月20日,武汉发布第一批发热门诊医疗机构和定点救治医疗机构名单,武汉市中心医院、协和医院、同济医院等名列其中。
到现在,华科大10家附属医院被认定为定点医院,并且全部是三甲医院。
其中,就有我们熟知的同济医院、协和医院。
而投入的3.3万医护人员,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什么概念?这一数字和全国援助湖北的医护人员相近。
据统计,截至到2月17日,将全国支援湖北的医务人员加起来(不包括军医),约为3.1万人。
一所大学,抵得上八方来援。
(各地区驰援湖北医务人员数量 数据截至2月17日)
根据武汉市发布的最新全市定点医院共开放病床22681张,除了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块头最大的就是同济中法新城院区(1050张)。
华科大这次一共投入8900张床位,占到武汉全市开放床位总数的近40%。
2. 华科大为什么有这么强大的医疗资源?
华科大能成为这次抗疫中的国之担当,和它强大的华科大同济医学院密不可分。
华科大同济医学院到现在已有100多年历史。
华科大同济医学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07年。当年,德国医师宝隆博士创建上海德文医学堂。那时,中国现代医疗教育用一穷二白来形容也不为过。
1927年,上海德文医学堂改名为国立同济大学医学院,取同舟共济之意,“同济”一词也流传至今。
1950年,同济医学院和武汉结缘,同济医学院由上海迁至武汉,相中了武汉大学,和武大医学部合并,定名为中南同济医学院。
后来,同济医学院又先后更名为武汉医学院、同济医科大学。
2000年,华中理工大学、同济医科大学、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合并,成立华中科技大学。
这也就有了今天的百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德文医学堂校舍)
华科大同济医学院有中国医学界的“三员大将”:协和医院、同济医院、梨园医院。
用官网的介绍就是:
协和医院、同济医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培训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综合性医院,是湖北省乃至中南地区的医疗诊治中心。附属梨园医院突出老年病学的特色,是湖北省老年病防治研究中心。
从2016年开始,华科大和湖北、武汉合作,采用共建共管模式,又收入了7家有实力的专科医院和有特色的综合医院,作为华科大同济医学院直属附属医院,其中包括:
武汉中心医院、武汉中西医结合医院、武汉儿童医院、湖北肿瘤医院、武汉普爱医院、武汉精神卫生中心、湖北妇幼保健院。
据《2018年度中国医院综合排行榜》,前15名中,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医院占据了两家,分别是附属同济医院(第8名)、附属协和医院(第12名)。
而且,它们也是整个华中地区最好的两家医院。
比如,同济医院3个院区每天门诊可以接治2.5万人,收治住院病人7000人,连续20多年,门诊、急诊病人数位居湖北全省第1。
在实打实的科研实力上,华科大同济医学院的表现也十分突出。
有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物学、免疫学等9个学科跻身ESI全球前1%,其中,临床医学接近前1‰。
还有9个国家重点学科、5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61个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2个国家级科研基地,2个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12个部级重点实验室,8个湖北省重点实验室,1个湖北省工程实验室。
在2018年国家重点自然基金获批项目中,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占了3个,名列第6位,与北京大学医学院相当。
在2018年国家自然基金集中受理期资助项目,华科大共有两家附属医院进入前6。
华科大2019年关于各院系的招生宣传册共80页,其中将近20页在介绍医学院。
也可见,华科大对医学的重视。
华科大一年为全社会输送的医学毕业生就有一两千人。
(华科大2019年各院系的招生宣传册,介绍医学院的内容将近20页)
3. 冲得早,贡献大,牺牲也大
去年12月底开始,同济医院就发现了情况在变化:发热门诊病人从日均四五十人开始猛增,最高峰甚至达到上千人。
同济医院立马开始在院本部改造发热门诊,开辟隔离治疗病房。
随后,又主动提出改造中法新城、光谷两个院区,可以提供2000张病床。
随着疫情发展,同济医院发热门诊从110平方米扩展到5000多平方米。
3100多名医务人员,持续奋战50天。
到2月19日,同济医院发热门诊累计接诊近3.3万人次,收治重症危重症患者2200多人……
同济医院可用床位数、重症患者数、发热门诊接诊量、在线服务都是武汉全市最多。
所以,有人称那里是这次全国战“疫”的最前沿。
1月21日,正是疫情极不明朗、危机四伏之际,同济医院第二批志愿者报名却已满员。
可先行者意味着更高的危险系数,更多的不确定性。
就拿非典来说,初期医护人员并没有注意到病毒可以通过眼结膜传播,导致感染的医务人员远比后期多。
此前,钟南山在接受采访时曾披露的14名医护人员被感染,就发生在武汉协和医院。
“字节跳动医务人员人道救助基金”抗疫一线中被感染的医务人员首批6位资助对象,全部来自武汉协和医院。第二批加第三批24位资助对象,有12位来自武汉协和医院。
前两天,武汉协和江北医院医生夏思思在抗疫中殉职,而他的丈夫吴石磊是华科同济医学院附属普爱医院的医生,也奋战在抗疫第一线。
可见,身先士卒的华中科技大学医护人员所付出牺牲之大。
疫情发生以来,华科大已经失去了5位教授,其中有3位是因为感染了新冠肺炎。
其中就有中国工程院院士段正澄。他被称为是从生产一线干出来的院士,曾研发了国际首台全身伽马刀,也是中国原创的世界首台大型放疗设备。
目前已在全国100多家医院使用,惠及百万人。
(段正澄院士)
不过,挺身而出的华科大,自然也最早收到了胜利的果实。
2月20日,武汉协和医院接管的江汉方舱医院出院人数达123人,成为武汉市现有方舱医院中首个单日出院人数破百的医院。
每天,都有患者从华科大附属的十家医院康复,重新回归社会。
随着疫情发展,武汉市全部医疗资源几乎都投入到疫情抗击中去。
而华科大更是倾尽全力保卫自己的城市。
没有华科大的医疗资源,这次疫情中,武汉留城的900多万武汉人遭遇的困难肯定也会大得多。
而在国家历次危难之时,同济医学院也做出巨大贡献。祖国哪里最需要,他们就会出现在哪里。
1954年,武汉发生特大洪水,同济医学院1000余人组成抢险突击队和医疗服务队参加防汛救灾。
1976年,唐山大地震,同济医学院130名医务人员组成医疗救护队奔赴震区,奋战一个多月,救治伤员1.5万余人。
1998年,长江中下游发生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同济医学院45支医疗队和防疫队坚守在全省各个险区。
2003年,面对非典,同济人全力以赴投入抗非战役,近20名专家加入各级抗非研究中心或指挥中心,12名医务工作者被派往“小汤山”。
2008年汶川地震,他们创造“零截肢”“零感染”“零死亡”奇迹……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
如今,从抗疫一线医护人员的身影中,我们看到了这种民族传承的不灭精神。
正是有他们,中华民族才度过一个又一个危急时刻、艰难关口。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