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的眼泪!百年辉煌之后 大溃败

2023年10月12日东芝宣布,公司股票将于今年12月20日退市。
这家经营了148年的巨头,最辉煌时期是全球前五半导体制造商、日本第二大综合电机制造商、日本第四核能厂商。
(来源:央视财经微博)
东芝帝国也没能逃过瓦解的命运,成为一段历史。
它也是日本制造业从巅峰时刻,逐渐走向战线收缩的全过程见证人。
从起源来说,东芝源自两家不同名字、不同行业的公司。
1890年藤冈市助、三吉正一在东京的京桥创办生产白炽灯泡的合伙公司“白热社”,随后在1899年更名为东京电气。
1875年田中久重于东京银座创办电信机工厂,弟子继承后1893年改名为芝浦制作所,1939年两家合并,重新更名为东芝。
二战时候东芝通过收并购进入电子、化学、军工、家电、消费电子、半导体等一系列领域。
1985年东芝研发出全世界第一台笔记本电脑,并且连续7年保持市场份额全球第一。
(图片来源:快科技 驱动之家)
上世纪70到80年代,是日本制造最辉煌的时刻,东芝、索尼、夏普、松下、日立和三洋组成彩电六大巨头,打遍天下无敌手。
然而日本企业在消费电子、半导体等行业的优势没能传承下去。
2000年之后,中国相关企业强势崛起,逐渐承接了原属于日本的订单,韩国三星、中国美的、海尔等新秀走上台前。
东芝也在这个时期开始积极转型,押重注在一项高风险、高收益的新业务上:
核电
在构想的过程中东芝很乐观,因为日本国土面积有限、资源相对匮乏,核电业务盈利丰厚且稳定长久,看似稳赚不赔。
东芝迅速斥巨资收购美国西屋电器77%股份,全面布局核电业务。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管理层未曾预料到的黑天鹅出现了。
2011年日本福岛发生地震,导致第一个核电站发生事故,这个核电站恰好就是东京电力与东芝联合出资建造、经营管理的。
(十年之后 福岛开始排放污水 来源:中国新闻网微博)
也就是说:
本来被定为业务标杆的项目,翻车了。
陷入穷途末路的东芝没有选择刮骨疗毒,重整旗鼓再战,反而是选了一条最差的道路:
财务造假。
经后来的调查显示,自从2008年开始,一直到2014年,东芝连续三任CEO都通过非法会计手段让公司虚增了累计12.2亿美元的利润。
这个丑闻一直到2015年才被媒体爆出,审计机构在调查后认为东芝在基础建设、半导体、个人电脑等多种业务中造假。
于是百年企业的声誉毁于一旦,东芝摇摇欲坠。
它只剩下最后一条路:批量甩卖资产。
2015年东芝把图像传感器业务,以190亿日元的价格出售给索尼。
2016年,东芝将家电业务80.1%的股份和40年的东芝品牌全球授权及超过5000项与白色家电相关的专利转让给美的。
2018年,贝恩资本牵头的财团以18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东芝的存储芯片公司,东芝80.1%的电脑业务股份被卖给夏普。
曾经的六大彩电巨头,在经历了阵痛与转型期之后,都集体转变了思路:
它们将低附加值的工厂、产业链转移到海外。
然后公司总部不断往产业链上游走,聚焦顶端技术与元器件,然后如果还有富裕的资金,那就去不断拓宽新的市场。
总的来说,日本在巅峰时期的优势产业,都依赖同一种成功路径:
一、先导入欧美先进技术,支付专利费、设立合资公司、外派员工学习
二、将外来核心技术本土化,以工匠精神不断尝试和改善,在国内大规模生产
三、利用日本的人工、土地优势,将廉价优质产品销往全球
四、如果利润下滑,那就海外设立工厂,输出品牌与标准化流程
五、最终脱离低附加值产业,总部往上游走或者转型其他业务
这套打法生态链完善、自洽,可惜并不适用于互联网、新能源车这样的颠覆性行业。
日本的制造业与工匠精神,学中做、做中学的产业策略,以及学徒制度、终身雇佣制度紧密结合,造就了独特的商业生态。
东芝等一系列巨头,并不是败给了外部竞争对手,而是输给了自己。
它没能进化到下一个阶段,就提前倒下了。

远走海外 再造日本
日本国民级动画片《蜡笔小新》中,有这样一段情节:
男主的爸爸野原广志要被公司派往尼泊尔工作至少2年,他心中很不舍得也不愿意告诉家人,最终鼓起勇气对妻子和孩子坦白了,一家人相拥哭泣。
(2022年 野原一家还完了房贷 来源:微博)
这是日本产业经济史里,一个小小的横截面。
官方数据显示,1996年至2022年,日本对外投资规模翻了8倍。
日本对外投资规模存量已占日本2022年GDP的比重近50%,显著高于中国。
日本企业远走海外,大概可分为两个阶段:
一是19世纪70到90年代,战后经济腾飞。
这一时期,日本对外投资的特点是并购美国高科技公司,然后获得科研能力与新技术,帮助日本国内经济调整结构。
二是1990年以后到现在。
这个阶段里非制造业,包括银行财团、酒店、金融、娱乐业大量进行海外直接投资。
一旦日本国内市场饱和,劳动力成本和土地等要素上涨,日本中小企业就面临巨大压力,想要避免这样的情况,只能在政府的扶持鼓励下,加速国内产业升级。
经过长达三十年的演变,一大批技术优异、经营策略不断迭代的企业,最终获得了长期稳定增长。
日本京都就聚集了一大批长寿龙头企业,包括但不限于:
1.任天堂
2.京瓷集团
3.岛津制作所
4.华歌尔
5.基恩士
6.欧姆龙
2013年1月,63岁的日本老大爷桐谷广人一夜爆红。
他迅速成为日本综艺节目常客。
主要是观众们被他的日常生活方式震惊了。
桐谷大爷家里有无数日本企业兑换券、优惠券,换来商品与服务。
他接受采访当天是休息日,行程包括:
日料店吃套餐、保龄球馆打球、博物馆参观展览、漫画咖啡厅短暂休息、看两场电影、秋叶原吃鳗鱼饭。
一天骑行总距离为43.5公里,花费0日元。
日本上市公司中,有大约三分之一会定期给自家股东发福利,从肥皂牙刷卫生纸,到打折机票无所不包。
(来源:B站)
为了把折扣商品与服务享受完毕,桐谷每天都骑着自己的女士自行车,飞驰在全国各地的街道里。
桐谷大爷曾经是一位职业棋手,在90年代泡沫经济时期进入股市,靠炒股把本金从30万日元一路炒到2亿日元,大约相当于1200万人民币。
随着股市虚假繁荣的破灭,桐谷的资产缩水到了1亿日元。
随后他又靠着高杠杆,在金融市场里把资产提升到了3亿,结果遭遇2008年金融危机重创后,账户现金又缩水到了5000万日元。
之后桐谷大爷依靠老爹的养老金,才度过了难关。
经过资产大涨大跌后,这位年近古稀的老人,终于参透了人生真谛。
他说:
人生前二十年的股票交易就像是一场狩猎,收获和失败的风险皆很大;而之后薅股东福利的策略就像是农耕,可以在不出售股票的情况下一直收获果实。
于是我们就看到了一位可爱的老大爷,骑着女士自行车,每天都快乐地穿梭在大街小巷中。
(来源:B站)
能够给桐谷大爷发放股东优待券的企业,相信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它们可能也和六大巨头一样,褪去了曾经的光环。
它们默默深耕某一项或者几项细分领域,力图成为行业里最顶尖的那一批,一点点地积累长期竞争优势。
从世界范围来看,核心资产无非就几种:
优异的专业能力、优质的基金回报、核心地段房地产、靠谱企业的股权。
桐谷大爷前期靠自身实力,后期靠金融杠杆与股权,并且抓住了最核心的那一小部分。
日本制造业也是如此,渡过了追求市场规模、大举海外投资的阶段后,最终回归深耕主业,提升竞争力。
百年巨头的消亡是必然事件。
真正的技术不会消散,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延续下去。
各位檀香身边有没有曾经在日企工作过的亲戚、朋友、同事?外资在中国三十年,从曾经的光环满身到逐渐消退,有哪些独特的记忆,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告诉我们。
再次感谢大家的点赞、在看与转发~~~
(免责声明:本文为叶檀财经据公开资料做出的客观分析,不构成投资建议,请勿以此作为投资依据。) 【直播主题】 刘传铭带你读懂苏东坡 【直播时间】 10月20日 20:00 点击橙色按钮 立即预约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