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到底有没有大厂?
南京,真有大厂。
正解局(ID:zhengjieclub)出品
先讲个小故事。
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从小就跟着父亲学书法。
基因好,加上刻苦练习,王献之后来也成了大书法家,和他的父亲王羲之并称“二王”。
别看王献之字写得好,但他对当时流行的一种棋类游戏(樗蒲),却不咋精通。
有一次,家里来了几位客人,想玩棋,就叫王献之一起玩。
没想到王献之的“短板”一下子就暴露了。
大名鼎鼎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连樗蒲都不会玩,这个消息一下子就传开来了。
面对这样的“非议”,王献之只能苦笑,无力争辩。
樗蒲
同样,苦笑而无力争辩的,还有南京。
前段时间,一条“南京没有大厂”的新闻,把南京带上了热搜。
南京城市发展,又引起了很多网友的关注。
南京,真的没有大厂么?
南京夜景
让南京惹上“非议”的大厂,其实就是我们说的互联网行业里的头部公司。
早两年,这些大厂工资奖金数到手发麻,行业朝气蓬勃的像八九点钟的太阳,很多人挤破脑袋都想进去。
再精准点说,真正的大厂,指的无非就是腾讯、阿里、京东之类的互联网巨头。
最近几年,这几家巨头在哪个城市设个总部,都能成为这个城市有吸引力的标志。
提到互联网大厂,大家首先想到的是深圳、广州、北京、杭州,当然现在还有上海。
腾讯总部大楼
但南京并不是互联网荒漠,反而还有着强大的互联网基因。
比如,全球最大的快时尚女装互联网电商公司SHEIN的出生地,就是南京。
2022年,SHEIN的营业收入达到了227亿美元,估值也一路上升到最高约1000亿美金,不仅成为全球排名前3的独角兽,还是欧洲快时尚巨头Zara和H&M最主要的竞争对手。
而当年,跟阿里巴巴几乎同时进入“黄页”的全新领域的一家公司,也在南京。
这家公司叫焦点科技,它的旗下有一家知名B2B电子商务平台——中国制造网。
当年,南京在电商行业,还有两所大名鼎鼎的“黄埔军校”:
一个是四海商舟。
四海商舟早在2009年,就启动了面向国内制造业厂商的品牌出海服务。
这家公司的创始人周宁,还曾被称为跨境电商行业早期的布道者。
一个是奥道科技。
当时在国内,奥道科技的SEO技术水平在行业内,那是非常的高。
后来,在华东甚至全国,很多非常出名的公司和公司的创始人,包括SHEIN,都出自这两家公司。
最近几年,南京也成为新兴互联网基地:
阿里巴巴江苏研发中心,规模就不小,能容纳3万人,2025年就能投入使用了;
阿里巴巴江苏总部效果图
小米科技第三总部的研发中心,也被安排在了南京。
据说这个研发中心的级别,仅次于北京武汉,比上海还高;
58同城也选择了南京。
这么看,南京的互联网企业,无论是从质量上还是数量上讲,都不算差。
如果非要把“大厂”特定为互联网行业,并且特指那几家大公司,那南京差点意思。
按说,没有互联网大厂,也不是一个城市拿不出手的主要原因,就连上海也曾因为这个问题被“吊打”过。
曾经,上海因为不那么热衷于前期烧钱、回报率非常不确定性的互联网公司,被定性为落后于时代的发展。
但仔细观察南京的产业就会发现,南京并没拖后腿,而且,在中国百年近代史上,支撑起南京这个省会城市的产业,都在“大厂”。
那是一个方圆不过80平方公里的区域,住着不少低调的工业大佬,近代中国最先进的化工技术、最优秀的化工业人才,都聚集在这个地方。
比如,中国最早的一批实业家,毕业于日本京都帝国大学化工系的范旭东,就在这个地方建立了一个化学工业公司,叫永利铔厂。
永利铔厂旧址
这个厂,不仅拥有突破氨碱法制碱技术(侯氏制碱法)的侯德榜,还诞生了中国5位院士,成为了那个时代的“大厂”。
这里诞生了中国第一袋化肥、第一包催化剂、第一台高压容器以及第一套合成氨、硫酸、硝酸.....
这些都是妥妥的大厂气象。
这些大厂,在过去很多年,给南京的GDP添了不少彩,还使南京成为中国化工业的摇篮。
就算百年后的今天,这些“大厂”也还是南京GDP的重要支撑。
南京能不断地涌现新生产业,都是因为有它们托底。
南京被拿出来“吊打”,其实还有一个重要原因:
南京的产业结构,大多产品集中在上游,和大众接触的机会少。
在长三角城市群里,这些年里,很多人热衷于比较南京和杭州:
两家都是GDP万亿俱乐部成员,杭州的GDP总量高,南京的人均GDP高。
2022年南京和杭州GDP的对比
杭州的人均收入高,南京的人均预期寿命高。
2022年,杭州的GDP为18753亿元,南京紧追其后,达到了16908亿元,但两个城市差距达到1800亿以上,比两年前还拉大了600多亿。
细分到产业上,杭州的三产增加值占到了1.28万亿元,比南京的1.05万亿元,高出了20%还多。
事实上,南京的三产比重已经达到62.2%,按说已经非常强势,但从数据上看,还是明显逊于杭州。
杭州是一座有大厂的城市,阿里巴巴就成长于杭州。
杭州还诞生了无数的民营企业,杭州的民营经济占比61%,这些优势,都是南京难以企及的。
还有人说,是上海压制了南京的服务业发展。
南京和上海,产业上的确有着交叉。
2022年末,南京的三产比重达到62.2%,但是,上海的三产比重,达到了74.1%。
很多服务业企业,还没在南京落地,就被上海吸走了。
除了上海,苏州也削弱了南京的存在感。
南京在经济上始终低苏州一头,因为苏州的存在,南京无法像武汉和成都、长沙、郑州那样,能在省内独大。
但实际上在很多领域,南京都“走在前面”。
中国第一个荣获"中国软件名城"称号的城市,就是南京。
南京软件谷科创城
对于全球地缘战略极为重要的台积电,就从北至南,从一线到二线,围绕很多城市考察了一圈后,最终选定了南京,并兴建了大陆第1个研发中心。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南京熊猫每一次出现,几乎都和“中国第一”挂钩。
1959年的南京熊猫,仅仅用了两个月时间,就生产出了江苏省第一部黑白电视。
熊猫电子厂还成了当时毛主席唯一视察过的电子厂。
如今,改名叫中电熊猫的南京熊猫,已从当年生产收音机、电视机等电器的制造企业,成为了国内自主研发生产振荡器产品头把交椅的科技企业。
中电熊猫当前生产的振荡器产品,占全球市场份额10%,不仅在毫米级的“小世界”里闯出了世界级大市场,还承担了国家的“卡脖子”工程。
“亚洲第一所”,中国雷达的发源地14所,尽管不是什么互联网大厂,但它研制了各式舰载相关的装备研制、包括雷达、通信、电子系统等,是名副其实的大国重器。
南京的“紫金山实验室”,研究了不少真正的高科技。
比如,毫米波相控阵系列成果,从芯片、模块到天线阵面全面实现自主可控。
这些高科技,没有互联网大厂那么高调,但解决的问题都不低调。
台积电南京工厂
说到这儿,关于南京偏重工业的争议,又跟着浮出水面了。
在长三角地区中,南京是唯一一个制造业百强市排名靠前、叠加服务业扩大开放的试点城市。
但很显然,大部分人只关注到了前面的部分,即制造业百强市排名靠前。
钢铁和化工,的确是南京的两大支柱产业,但在长三角,有类似情况的城市也不少见。
比如上海、苏州、无锡这几个城市的钢铁产业都很强大,上海、宁波的化工产业规模也很厉害。
但好像只有南京会被调侃重工业缠身。
这对于南京来说,显然是一种深深的偏见与误解。
如果放眼整个江苏省,就会发现,江苏的发展有一个十分明显的特征,那就是均衡性。
江苏省每个城市的经济,都有各自的偏重,也都很强。
2022年江苏各城市GDP排名
有意思的是,尽管经济体量与广东接近,每个城市也都很强,但整个江苏省,至今也没出现过一个一线城市。
所以,这就注定了南京,没法在省内独大。
然而,这一次,关于南京没有大厂的讨论,最后的指向,还是认为南京应该舍弃那两大支柱产业,拥抱全新的产业。
但这样的观点,太草率了。
新生产业往往都是建立在旧有产业之上,不管是钢铁,还是化工,都是制造业的底层基础,没有这些底层基础,下游产业的发展就很难实现。
而且,制造业,恰恰是提供岗位、吸收人口最多的。
其实,无论是南京,还是整个江苏,恰恰都透露出一座城市创新、转型的隐秘逻辑——
大国之治,贵在平衡。
✎
THE END
欢迎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正解局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且未能核实版权归属,不为商业用途,如有侵犯,敬请作者与我们联系
商务合作请添加微信chenxia3989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