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外汇管理局要求:
1. 全球职业交易大赛仅提供交易商所在地监管公布的登记监管信息

2. 全球职业交易大赛为了客观公正,不接任何品牌类、营销类或导流类广告

3. 根据《关于严厉查处非法外汇期货和外汇按金交易活动的通知》在大陆境内擅自开展外汇期货交易均属非法,提高意识,谨防损失 已了解>>

米筐投资

米筐投资

(141574)个赞

(958)篇文章

展示账户

账号 净值 余额

暂无

印钞机,是鸦片还是解药

作者: 米筐投资 | 2023-03-03

最近,经济学界发生了一轮比较激烈的争论。这个争论涉及到普通人的财富问题,所以这个争论已经火出圈,很多普通人都比较关心。就是以厦门大学教授赵燕青和中银首席经济学家徐高为先锋的一批学者认为:官方应该通过扩大债务(基本可以理解为印钞)来重启经济,使中国经济重新回到增长轨道。但以西京研究院院长赵建为代表的一批人则反对扩大债务,认为滥发债务相当于一种鸦片,虽然一时经济会起来,但后患比较大。双方先是通过几篇文章你来我往。然后又办了一场网络直播辩论会,超过四万人围观。有圈友有问我,怎么看这件事?赞成谁的观点?逻辑是什么?

1

这次争论的,其实是一个经典之争中的经典,历史上都已经进行过多少场了。简而言之,一方认为:当经济下滑或者出现危机的时候,政府就应该及时干预,扩大债务、开动印钞机来渡过难关,重启经济。另一方认为:不到万不得已不要干预,不要开动印钞机。那样会产生依赖性、后患无穷。第一个观点就是凯恩斯主义,第二个观点则是自由市场主义。当然,二者分别又有很多细分学说和衍生的理论,在这里我们就不掉书袋了。今天我们不掉书袋、不引用任何一句名言——顺便说一句,引用名言来佐证自己的观点是很low的,那等于是搬出别人来给自己装威风。你能找到支持你观点的名言,他也能找到反对你观点的名言。对于这两种观点,按照普通人的感觉,第一直觉大都是不赞成印钞的,认为那样会稀释自己的财富。即,不赞成凯恩斯主义。但第二直觉呢?也不赞成自由市场经济。东方巨婴比较多,凡事喜欢让政府“管一管”(误以为自由=胡作非为)。本次争论,本质上仍然是上述争论的内涵。哪怕裹上国情和特色的外衣,也逃不出底层规律之手。我们先把双方的观点简述一下。

2

赵建认为:救急不救穷。危机时刻官方可以出手印钞,但平时不能依靠这个来推动经济(事实上它也推不动,暂时的推动只是给市场造成的错觉和扰动,随即就会陷入低谷),后患很大。重要的是完善法制体系(人权物权保障、减少随意乱为)才能激活市场本身的活力和动力,这个才是内生性发展的源泉。徐高认为:内债不是债,可以尽管开动印钞机。地方债(包括融资平台)是中国的法宝;看似基建回报率低于融资的利率,看似不可持续,但实际上基建的收益并不能完全换回现金流,而是体现为巨大的外部性、公益性,对社会的促进。目前,扩大债务是约束条件下的最优解。如果把整个辩论用极简的方式概括下来,是这样的:赵:债务是鸦片,常常造成危机,一定要慎用徐:债务是法宝,是重启经济的关键赵:中国的城投债规模已经很大徐:但是政府债还不大,相比日本美国都还很少赵:那加在一块,总的债务规模也不小了徐:在中国不能光看债务规模,因为资产规模也大呀(指国有资产),中国不像美国那样直接给老百姓发钱,中国都是搞基建,是有对应的资产的——比如公路、机场、高铁,这些都是会产生收益的赵:资产有多大规模不是自己估算出来的,而是由市场说了算,其实很多项目是亏钱的,如果想把这资产卖掉,很可能卖不动,流动性太差,所以很多资产是要严重打折扣的徐:有些项目表面上看确实在亏钱,但是这些基础设施项目不能只看账面收益,还要看整个社会的总体效益。它是否让经济得到了发展、经济总量得到了增加、是否提升了整体国民的收入?要算整个社会效益的总账,才能明白中国这些基础资产是创造了很大价值的。再说了,不好卖没关系,由国有银行来注入流动性,来给这些资产做抵押变现就可以了。赵:!@$%#…

3

上面就是两个人辩论过程中的一些要点。大部分并不是原话,我只是根据他们想表达的精神提炼出来的。一般来讲,没有专门研究过经济学的普通人,看到上面两人的说法之后,往往会感觉:好像都有道理诶感觉快被绕糊涂了那究竟什么才是真相呢?算了,太烧脑,还是不想了。是的,就连学术界都没能达成统一,普通人思考这个问题的话更是无从下手。可以这么说,自凯恩斯以来,学界大部分争论都是关于这个问题的争论。徐高是凯恩斯主义者,他在视频辩论中讲了一个经典故事:

当经济出现严重衰退或危机即需求不足的时候(钝刀割肉叫衰退,瞬间窒息叫危机),政府就应该出手扩大债务(印钞)。

扩大债务的方式,就是雇佣一批人在地上挖坑再填上,再挖、再填上。这样一来,这批工人拿到了货币、产生了需求,就可以去市场上购买过剩的产品了,然后商家的盈利也得到了改善,进而整个经济又重新活跃起来。这个故事,就是整个理论的核心。他说,在微观上看,雇人挖坑再填上是一件十分荒谬的事情,可是在宏观上却有它的合理性。对应在现实中的例子,就是官方大搞基建,哪怕基建项目已经过剩、收益率低到裹不住贷款的利率了,也要搞。这叫以工代赈。这部分利率差就相当于浪费掉的价值,就是故事中挖坑再填上白白浪费掉的劳动。你认可这个理论么?

4

我对此经历了几番波折,认可—>质疑—>认可…最终发现了它的重大问题。——准确来讲并不是我发现的,而是受另外一些大咖的缜密思想的启发。挖坑填坑这件事,无论在微观还是在宏观上,都是荒谬的。微观上当然没人会干这种傻事,可是一放到宏观、加入货币之后,链条变长了,大家就容易蒙圈。初级的质疑当然很简单:既然挖坑再填坑没有创造任何价值,没有创造出任何能够满足人类需要的产品,可是市场上却增加了货币,这会造成什么结果?一定会造成物价上升、或者跌幅减少(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这本质上就相当于除了那几个工人之外的其他所有人的福祉减少了(因为能够买到的商品变少了)。是那几个工人剥夺了其他人的福祉。但初级的质疑也很容易被反驳,凯恩斯主义者会说:危机时刻正值商品过剩,大量产品积压卖不出去,价格暴跌,让那几个工人干无用功正是单纯地为了给市场注入流动性啊!这正是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反正就算那几个工人不买,别人也不买…那么高级质疑应该是什么呢?是没办法在这里讲的深层问题。不是卖关子,是真的没法讲。我做成了PDF文档,没有长篇大论,但足以点透。可以添加下方二维码获取:

用户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