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外汇管理局要求:
1. 全球职业交易大赛仅提供交易商所在地监管公布的登记监管信息

2. 全球职业交易大赛为了客观公正,不接任何品牌类、营销类或导流类广告

3. 根据《关于严厉查处非法外汇期货和外汇按金交易活动的通知》在大陆境内擅自开展外汇期货交易均属非法,提高意识,谨防损失 已了解>>

新京报评论

新京报评论

(504074)个赞

(3181)篇文章

展示账户

账号 净值 余额

暂无

图书馆13岁借阅“门槛”,不妨改一改 | 新京报快评

作者: 新京报评论 | 2023-02-28
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教育机构,服务对象本不应有年龄限制,简单以13岁作为开架借阅的界限,有失合理性。▲2月8日,由国家图书馆主办的“四季童读”启动暨2023春季卷发布会在国家图书馆少年儿童馆举行。图/新华社文 | 何勇海

开架借阅区面向年满13周岁的读者开放,是国家图书馆自2013年起设立的借阅政策。但目前看,这对一些年龄段学生而言可能并不友好。

据《北京晚报》报道,日前,记者来到国图,在开架借阅区门口,遇到六年级学生梓涵,她手里握着一张书单,坐在椅子上安静等候。由于未满13岁,她进不了开架借阅区,学校要求看的书又在少儿馆借不到,只能让家长代为借书。同样的问题,在首都图书馆等也存在。

图书馆被喻为“没有围墙的学校”。而13岁成公共图书馆的借阅门槛,却是个普遍现象。因不满13周岁的年龄限制,部分小学高年级学生,或刚上初中的学生,无法在图书馆借阅到自己想看的书,只能去少儿馆“碰运气”。然而,少儿馆未必能满足不同年龄段孩子的读书需求,尤其是,很多学校“书单推荐”的书籍都未入藏少儿馆。这就让13岁成为一道“鸿沟”,挡在部分孩子与图书馆开架借阅区之间。

这道“鸿沟”,会拦住孩子们热爱阅读的热情。读书可以净化心灵、陶冶情操、让人明白事理,是孩子们成长成才的需要。以最大便利条件助力孩子们阅读,为我们整个社会营造更好的书香文明,当是公共图书馆的应有做法。

与图书馆设置年龄“硬门槛”不同,如今,很多书店和书吧没有年龄准入限制,任何人都可以按兴趣随意取阅,因此很受小读者欢迎。公共图书馆的开架借阅区也应不断提升服务能力,追求越来越高的开放程度。

更何况,随着社会快速发展,信息传播越来越快、越来越广,现代孩子的阅读偏好和习惯,都因受到网络信息的影响而产生了质的变化,他们的阅读跟社会流行文化“接壤”很快,对书籍的需求,也早已跨越年龄界限,变得更加多元和广泛,更有自主性。尤其是那些正处于求知欲非常旺盛阶段的孩子,更是如此。

当此之际,再简单以年龄为门槛,限制不满13周岁、却又在少儿馆借不到想看之书的孩子进入公共图书馆开架借阅区,恐怕是不合时宜的。

据报道,部分未满13岁的孩子已不愿进入图书馆少儿馆阅读,或认为少儿馆太吵,“我喜欢安静地阅读”;或表示“不愿意跟七八岁的小孩儿挤在少儿馆看书”。还有孩子介绍,“书店里受欢迎的《三体》《嫌疑人X的献身》《白夜行》等书,我在国图的少儿馆里根本借不到,能借到的绘本,对于我而言有点幼稚了”;“前段时间看了电影《流浪地球2》,就想去图书馆借原著看看。但管理员说,少儿馆的《流浪地球》是绘本,‘大人馆’有原著,我年龄不够不能进。”从孩子们面临的借书“困境”中不难窥见“降降13岁门槛”的诉求。

公共图书馆开架借阅区的确该降年龄门槛了。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教育机构,肩负着引导阅读、服务阅读的职责,服务对象本不应有年龄限制,简单以13岁作为开架借阅的界限,有失合理性。

若因公共设施开放程度越高,面对的管理挑战越大,可增配工作人员进行秩序引导。图书馆也可对阅读资源进行更细致的划分,比如在少儿馆的基础上,可增设青少年馆,放宽年龄限制,同时与时俱进配置阅读资源,最大程度满足青少年的阅读需求。有条件的图书馆还可为每个年龄段的读者划分阅读区域。

总之,公共图书馆是启迪人们智慧的宝库、安放灵魂的精神家园。伴随社会迅猛发展,包括未成年人在内的所有读者的阅读需求具有多样性、个性化、差异性。公共图书馆就该以用户思维召唤读者回归,让书香生活成为所有人的生活方式。

撰稿/何勇海(职员)

编辑/迟道华

校对/吴兴发

点击下方公号名片,阅读更多精彩观点
用户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