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那么多工厂,海尔仍然可以颠覆认知 | 走进标杆工厂


效率与正确地做事有关,效果是做正确的事。
——彼得·德鲁克
文 / 巴九灵(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在参访海尔互联工厂之后的午餐会上,邻座一位企业家对同伴说:这次来海尔,颠覆了我对数字化的认知。
近几年数字化改造在中国遍地开花,随处可见,“颠覆认知”谈何容易——小巴闻言作如是想。
但她接下来的话,却让人频频点头。她说:原本以为数字化改造可以解放老板,减少管理的精力,每天把控数据就行。到了海尔才发现,管理仍然是核心。先抓管理,后抓数字化。
当你走进海尔,就能理解她说的话。

截至目前,世界经济论坛(WEF)和麦肯锡共同评选出了全球132家“灯塔工厂”,其中50家位于中国。海尔独占6家,包括一家“可持续灯塔工厂”(全球只有13家)。
走进标杆工厂2023年第一站,可以一次性打卡两家“灯塔工厂”——海尔中央空调互联工厂和海尔冰箱互联工厂,可谓诚意十足。
但在出发前,小巴心里却有两层隐隐的担忧。
其一,2022年,海尔集团营业收入3506亿元,在全球拥有133座智能工厂,这种太过遥远的榜样,对于中小企业而言,究竟有多少参考价值?
其二,海尔已经如此成熟,会不会像那些盘踞百年的国际巨头一样,已经变得战略上故步自封、结构上臃肿不堪、文化上暮气沉沉?一言以蔽之,大公司病。
最近,AppSheet创始人Praveen Seshadri离开谷歌,随即撰文《迷宫在老鼠里》,直斥谷歌的大公司病。其中许多话语,大概每一个职场人看到都会心有戚戚:
虽然谷歌的两个核心价值观是“尊重用户”和“尊重机会”,但在实践中,系统和流程的设计目的是“尊重风险”。降低风险胜过一切。人们相应地行动:
修改每一行代码都有风险,所以要投入大量流程以确保每次更改都完美避开了风险。发布任何东西都有风险,所以要进行大量的审查和批准。
任何并非显而易见的决定都有风险,所以要避免任何不是集体思考和传统智慧的事情。任何管理链的分歧都是职业风险,所以总是对副总裁说“是”,然后副总裁对高级副总裁说“是”,一路向上。
像老鼠一样,员工被困在批准、启动流程、法律审查、绩效审查、高管审查、文件、会议、错误报告、分类、OKR、上半年计划、下半年计划、全体会议和不可避免的重组的迷宫中。
于是就像畅销书《毫无意义的工作》中所描述的,公司里充斥着从事“狗屁工作”的人。
海尔能够避免类似的大公司病吗?它的解决方案,能被其他企业借鉴吗?临行前,我心中存有这样的疑问。

在海尔生态体验中心,我们看到了这样一行字:人的价值最大化。
价值最大化显然不是靠“996”实现,那样只会催生出越来越多的“狗屁工作”,以及清楚自己正在从事“狗屁工作”的人。
正如《毫无意义的工作》的作者大卫·格雷伯所说:一个人若是在内心深处知晓自己的工作毫无存在的必要性,那还谈什么工作的尊严?
想实现人的价值最大化,就要让人看到自己创造的价值。
2005年,海尔集团创始人张瑞敏提出了“人单合一”模式。“人”指的是员工,“单”指的是用户价值,所谓“人单合一”,就是“每个员工都应直接面对用户,创造用户价值,并在为用户创造价值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分享”。
多年以后,张瑞敏说:“人单合一”的核心就是人的价值最大化,给人以尊严。
2012年,海尔又打破传统的科层制管理,搭建“创客—小微—平台”的运营生态。2019年,海尔进一步提出“生态链小微群”的组织体系。
这样描述比较抽象,我们来讲一些实际案例。关于员工创客化,最常被提及的案例是海尔生物的刘占杰,抑或是海尔内部孵化的雷神科技,但此次参访,最打动我们的却是一个很草根的故事。
在海尔中央空调互联工厂,我们看到这样一台自动打包机。
一台中央空调设备,要包裹四五十圈薄膜。传统的打包机是底盘旋转,转完之后员工的眩晕感强烈,因此这个工位的人员流失率一直很高。
后来,工厂的焊接班长赵宇,模仿馒头和面机的原理,与设备供应商合作,研发了这台机械臂自动打包机,自动换面,自动缠绕,自动升降,自动收边。
相比于底盘旋转,每年节省4.5万度电,减少拉伸膜用量8.13吨,效率提升1倍,员工节省2人,合格率100%。
这个工位从此被命名为“赵宇缠绕打包”,旁边则是“赵宇创新工作室”。2021年,赵宇还被评为山东省技术能手。
他并不是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工科硕士,“只是”一名大专毕业的蓝领工人。如果把赵宇放在传统的流水线上,可能他永远没有动力去做这样的创新。而当工人成为创客,给企业带来的是价值数百万的回报。
中央空调互联工厂,可以实现100%的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拥有行业首创的机器人胀管、机器人氦检、机器人喷漆。在自动化程度如此之高的工厂里,人的价值体现在哪里?或许就是利用无可取代的现场知识,实现生产流程的不断优化。
在海尔互联工厂里,随处可见“创客展板”“创客大道”,讲述着“赵宇们”的成绩。每一份成绩都包含两方面,用户价值和企业价值。例如企业价值是产品不良率降低××%,而用户价值是用户满意度提升××%。

海尔的数字化改造经验,是可复制的。
海尔的6座“灯塔工厂”,通过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打造,以物联网、智能终端等集成技术,实现人、机、物的全面互联。
进一步地,基于这些数据积淀,卡奥斯一共打造了26种应用场景。青岛啤酒灯塔工厂,就是由卡奥斯跨行业赋能打造。
2021年,卡奥斯提出1+N+X工赋模式,他们的思路是“大企业共建、小企业共享”,大企业以巨额的投入,摸索出一套成熟的方案,而后推广到中小企业,共享生态,目前已在青岛、德阳、芜湖等区域落地。
但数字化只是工具,不是一劳永逸的便捷法门,企业经营仍然要靠持之以恒的管理探索,后者是可借鉴而难复制的。
彼得·德鲁克曾说:效率(efficiency)与正确地做事有关,效果(effectiveness)是做正确的事。效果是成功的基础,效率则是已经成功后维持下去的最低条件。
企业越大,越擅长“正确地做事”,却时常会忘记“做正确的事”。
而海尔与张瑞敏,大概是持续思考“做正确的事”最久的中国企业和企业家。从“激活休克鱼”到“不触网,就死亡”,从“人单合一”到“链群合约”,你很少看到同级别的企业这样不停“折腾”自己。
这些管理探索,也得到了国际认可。在学术领域,海尔成为哈佛商学院案例库案例数量最多的中国企业。张瑞敏在2021年第四次入选Thinkers50— “全球最具影响力的50大管理思想家”榜单。
这就是为什么,在海尔“灯塔工厂”里,可以看到数字孪生、AI检测、柔性化生产、智能物流,但最打动参访企业家的仍是海尔的管理。他们在海尔生态体验中心,学习工业互联网如何在自身行业里实践,同时思考着如何把海尔的管理理念带回家。
那场午餐会上,小巴还听到一句赞叹:大象真的会跳舞!
我们整理了吴老师和海尔相关负责人的演讲精华,希望也能启发你。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