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外汇管理局要求:
1. 全球职业交易大赛仅提供交易商所在地监管公布的登记监管信息

2. 全球职业交易大赛为了客观公正,不接任何品牌类、营销类或导流类广告

3. 根据《关于严厉查处非法外汇期货和外汇按金交易活动的通知》在大陆境内擅自开展外汇期货交易均属非法,提高意识,谨防损失 已了解>>

米筐投资

米筐投资

(146751)个赞

(970)篇文章

展示账户

账号 净值 余额

暂无

三个没想到!2022年,真难…

作者: 米筐投资 | 2022-12-21

▣作者:米筐老A▣来源:米筐投资(ID:mikuangtouzi)

前言:

2022年,有“三个没想到”萦绕在大家心头、并挥之不去。

没想到之一银行理财也亏钱

2022年,最郁闷的人之一、恐怕是买了银行理财的投资者。

本来抱着存款的心态去银行理财,想着在本金安全的情况下、再获得多那么一丢丢的收益,没曾想最后连本金都亏了进去,并且一年内连续亏本两次。

第一次发生在今年的三四月间。当时,全市场有约3600只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为负数,跌破1元净值的超1200只、占比约13%。

第二次发生在双十一之后,在超1.3万只银行理财产品中,有2300只的累计净值跌破1元、超3100只年内收益为负数,在跌幅最大的一周、超3万只固收/固收+理财产品中,有三分之一以上的产品收益为负。

前些天,一张西安银行某理财产品的收益图截频广受争议。

这款名为“西银安心双周盈”的银行理财产品,风险等级为几乎没风险的R1级,很多人把这类理财作为短期现金管理工具、类似于货币基金,可居然出现了年化33.5%巨额亏损。

一向保本保收益的银行理财,居然也会亏钱?!很多习惯了不亏本、只赚钱的保守型投资者百思不得其解。

遗憾的是,这些人今后将不得不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收益刚性兑付彻底打破,理财很可能会把本金理没了。

这一切源于被称为《资管新规》的《关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的正式实施,其关键点就是:打破理财的刚性兑付,理财产品不再保本保收益,就像买股票、基金一样,其资产净值根据市场波动而变化、盈亏结果投资者自行承担。

《资管新规》在2018年4月正式发布,当时给了一个过渡期…征求意见稿建议2019年6月底截止,可在众多银行的反对下、决定后延18个月至2020年底。后来又因疫情、决定再后延一年至2021年底,并在2022年1月1日正式实施。

今年连续两次出现银行理财大面积的破净亏本,是《资管新规》全面实施后的结果。

除了国债/金融债/银行存款等极少数的理财产品外,将不再有保本保收益的理财产品,不管你愿不愿意、都必须得接受。

没想到之二楼市猛招已无效

现在,救楼市的猛招、狠招轮番上演,可遗憾的是…没用、无效,现在已没人再关注房地产了。

管你给什么政策、管你送多少补贴减免、管你怎么吆喝刺激,反正“我就是不买”!

自去年中恒大暴雷以来,楼市行情急转直下。刚开始地方政府还小心翼翼的托楼市、出政策也是遮遮掩掩,可随着市场每况愈下、政策越来越大胆并无所顾忌了。

地方和中央由此开启了一轮楼市保卫战,具体表现在支持房企融资的三支箭上。

第一支箭是信贷,即银行、信托等金融机构向房企提供贷款。

截至目前,已有超60家银行向约100家房企提供了超4万亿的意向授信总额度。其原则是,六大国有银行对接的是全国性房企,地方城商行对接的则是地方性房企。

第二支箭是债券融资,即购买房企发行的各种债。可现在房企的信用债根本发布出去,毕竟二级市场交易的债现在普遍七八折、最低时一度达一两折,谁又会买不打折的新发债呢?所以才有中债信用增进信用公司担保的房企债发行。

第三支箭是股权,上市房企通过定增发行股票、非上市房企则通过增资扩股来吸引新的股东,这是时隔12年后、房企的股权融资再次开闸。

以上三支箭,是央行和银保监会共同发布的《关于做好当前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工作的通知》、也就是大家常说的“金融十六条”的具体落实。

金融十六条的发布,也标志着化解房地产风险方向的重大转变…由之前的“救项目、不救房企”转变为“救房企、才能救项目”,关于房企的道德风险已暂放一边。

根据过往的楼市经验,每次经济下行就会刺激楼市、紧随着会有一轮房价上涨,房地产成了兜底经济的“夜壶”。

也因为把握住了这个规律,有些人总是跟随政策的周期而买卖房子,并由此形成路径依赖、可现在不灵了。

在刚开始放松楼市调控时,每次政策出台总会引起一轮骚动、认为房价又要涨了,可在政策越发宽松、但房价不仅不涨还下跌后,大家对政策就麻木了、再狠的刺激手段都惊不起一丝波澜。

刺激政策这么猛,可楼市仍死水一潭、确实让人没想到。

没想到之三经济复苏这么难

2021年中国经济强劲反弹,绝大部分人对2022年经济的持续复苏满怀美好期望,可在包括疫情反复等因素的冲击下、现在失望了。

二季度,长三角疫情反复、由以经济中心的上海市最为严重,而该区域不仅是中国经济的动力引擎、更关涉着全国的供应链和生产链,这直接拖累当季GDP增速仅0.4%。

自三季度末开始,疫情卷土重来、并在广大地区快速蔓延,新一轮的疫情管控紧随而至,其结果就是对经济形成新一轮冲击。

现在疫情几乎放开了管控,但因感染病例上升太快,很多人不得不居家隔离或因惧怕感染而不愿意出门,本以为的放开管控会引发一波消费热潮、结果却是更冷清了,当大家都不消费、没机会消费时,其经济状况可想而知。

年初制定的今年GDP增速为5.5%,现在已铁定实现不了,就连总理在国务常务会上都说要努力“实现最好的结果”,已不再提具体的增速指标。

前三季度的GDP的增速为3%,全年最好的结果也就是3%左右、而很可能还不到3%,关于经济情况到底如何、每个人都有切身的体会。

中国经济弱的另一个表现是跟国外周期的背离。

去年底以来,海外进行了一轮猛烈的加息周期,美国经过七轮加息后、现在的联邦基准利率已高达4.25%。

为什么要加息?因为通胀高企,以及经济复苏较好下的失业率低位徘徊。

而中国却走出了一轮降准降息的信贷宽松周期,目的就是鼓励企业和居民贷款去投资、去消费来刺激经济,可即使如此、经济仍复苏艰难,其中的一个表现就是物价不涨、专业的说法是通缩。

今年全年CPI都未超3%,最高的月份是9月份、也就是2.8%,最低是一二月份、仅增长0.9%,跟外国的通胀相反、中国明显是通缩。

为什么会通缩呢?

通缩看似物价不涨,实则是大家都不愿意消费、反映的是经济的低迷和对未来预期的悲观,而这跟大家年初的预期形成强烈反差。

2022年即将过去,可年初的美好期望却落空了。

这一年,大家确实难。

- 正文完 -推荐

虽然2022年艰难,但即将成为过往,我们还是得向前看。

2023年,楼市怎么走、股市向何处、经济能否强劲反弹、地方政府债务如何化解、金融系统性风险如何规避等等,其实都浓缩在《置身事内——中国政府与经济发展》这本书里,添加下方企微免费领取该电子书,名额有限、先到先得!

扫码领取

THE END

关注下面的“同福镖局”,这是我们的2号基地,如果哪天我们不见了,请来这里找,不见不散!
用户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