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外汇管理局要求:
1. 全球职业交易大赛仅提供交易商所在地监管公布的登记监管信息

2. 全球职业交易大赛为了客观公正,不接任何品牌类、营销类或导流类广告

3. 根据《关于严厉查处非法外汇期货和外汇按金交易活动的通知》在大陆境内擅自开展外汇期货交易均属非法,提高意识,谨防损失 已了解>>

中国货币市场

中国货币市场

(123987)个赞

(754)篇文章

展示账户

账号 净值 余额

暂无

中小银行金融市场业务之数字化转型路径探索

作者: 中国货币市场 | 2022-11-10

内容提要

中小银行的数字化转型多数选择在零售和小微领域重点发力,而具备良好数字化基础的金融市场业务才刚起步。金融市场业务具有海量的数据资产、稳定高效的基础设施支撑,以及丰富的应用场景,中小银行可从前、中、后台的场景切入。探索金融市场业务领域的数字化转型路径。

一、前言

进入后疫情时代,如何把握经济高质量发展主线、构建特色化竞争优势,银行业面临了更多考验和转型压力,通过科技赋能进行业务场景创新、有效管控风险、促进业务持续稳健发展,转型求变已成必然之势。目前,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主要围绕传统的零售及小微业务发力,对于如何运用金融科技助力实现金融市场业务发展、风险防控及运营管理等鲜有系统性讨论。

金融市场业务的业务特性、金融基础设施环境不同于其他传统业务,决定了其转型路线独具特点。银行间市场历经多年发展,交易规模愈加巨大,产品种类愈加丰富,积累了海量的数据资产,研究如何从前、中、后台的各个场景切入,从大数据中更有效地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银行间市场业务发展特性出发,分析了同业转型现状及特点出发,结合笔者所在单位的实践经验,提出在金融市场业务领域探索数字化转型的实施路径。

二、金融市场业务数字化转型的基础条件分析

(一)银行间市场历经20余年发展,市场深度和广度不断提升

我国银行间市场历经20多年的发展,为多层次金融体系的建立、直接融资市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以市场成交量为例,从2012年的305万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1729万亿元,可以看出银行间市场的蓬勃发展。同时,参与机构增加明显、产品种类日益丰富,市场深度和广度在不断提升。目前,我国债券市场已成为世界第二大债券市场,加上金融市场业务属于数据密集型领域,在业务发展的过程中积累了海量的数据资产。

(二)银行间市场的基础设施加快完善,构建了较好的转型基础

多年来,银行间市场交易设施、清算结算系统、金融资产登记托管系统等市场基础设施的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极大地保障了市场平稳、高效运行。目前,银行间市场形成了以集中统一的电子交易平台为载体、灵活的OTC场外交易模式,外汇交易中心不断推进覆盖交易全生命周期的电子交易平台建设,能支持参与机构的线上交易、交易后处理、信息、监管等,并提供交易分析、做市接口、数据挖掘(iData)、即时通讯工具(iDeal)等系统服务,为参与机构开发自动化交易及线上风险监测等创造了条件。

整体上看,依托于银行间市场的发展,中小银行的金融市场业务具备了海量的以结构化为主的数据资产、稳定高效的基础设施支撑,这是中小银行金融市场业务的数字化转型的必要基础。

三、中小银行金融市场业务数字化转型现状分析

中小银行虽然在以数字化手段提升竞争力的观点上具有普遍共识,但因其金融市场业务发展规模、策略选择、风险管理能力、数据治理能力及IT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各有不同,各家机构金融市场业务的数字化转型所处阶段也不相同。根据毕马威《2021区域性银行数字化转型白皮书》的调研,汇集了18家代表性区域性银行高层领导的行业洞见和46家区域性银行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区域性银行的数字化转型往往以零售小微业务为发力重点,仅有约25%的被调研银行在着手开展金融市场业务的数字化,且具体业务中已经建设的比例较低。

笔者通过同业机构调研发现,虽然中小银行在积极探索金融市场业务的数字化转型,各机构呈现出了多样化特点,在转型切入场景选择上,有相似但不尽相同,例如上海银行打造首个银行间债券AI交易员系统,实现自动报价、自动发单,大幅提高交易性能;长沙银行开发信用风险内评系统和市场风险视图,开展风险的自动计量、监测、预警、报告;厦门银行基于外汇市场交易确认标准,运用RPA技术替代人工操作,推动后台流程的自动化。这也说明数字化转型是一项“量体裁衣”的工程。

四、中小银行金融市场业务数字化转型方向及运用场景

2022年1月,银保监会发布的《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对银行各类业务的数字化转型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意见,针对金融市场业务,主要围绕前台交易效率、中台风控能力、后台流程再造等方面,以提高银行业务经营管理数字化水平。参考当前行业实践和监管指导意见,笔者认为中小银行在金融市场领域推进数字化转型可以根据自身能力和业务需要从以下前、中、后台的应用场景切入。

(一)探索自动化交易的可能性,提升前台交易效率

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及应用,正在改变投资和代客交易等前端作业模式,主要体现在询价机器人、自动化交易平台的涌现。近年来一些新锐银行探索自动化交易,组建专业的量化团队,负责自动化交易系统和量化策略的研发与实施,将国外比较成熟的量化交易模式与国内市场的情况进行结合。

一是围绕做市交易业务,搭建线上化、自动化的做市商系统,接入实时市场行情数据,根据程序算法自动产生报价,并且在成交后自动按算法最优指令对冲敞口,实现报价和平盘交易的自动化。自动化的做市商系统目的是帮助做市商更有效地提供交易品种双边报价,提升市场流动性。

二是探索盈利性的量化交易。具体可以分为偏交易策略和偏执行策略。偏交易策略是基于数据分析的策略研发平台,通过对海量的市场数据进行数据分析、信号挖掘,研发产生新的交易策略。偏交易策略又可分为日间策略和日内策略、做多策略和做空策略等;偏执行策略是按照一定算法完成下单和成交,降低冲击成本等交易成本。量化交易可以弥补主观交易的不足,一定程度上成为新的利润来源。

对于自主研发能力较弱的中小银行,受核心人才等的制约未必能够实现量化交易,但如果能高效利用交易中心现有的系统服务,也能达到提升投资交易效率的目的。例如,通过即时通讯平台iDeal,实现由“iDeal机器人”询价替代人工询价,进行标准化、自动化地洽谈,辅助发送交易以替代手工录入,助力实现从协商询价到交易结算的一站式自动化处理。

(二)加强风险管理类的模型建设,提升中台风控水平

金融市场业务存在产品复杂、交易量大、机构间的关联性强等特性,由此带来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可能对全行甚至全市场造成严重影响。金融市场业务发展高度依赖系统,风险管控也是同样的道理,以数字化转型为契机,有助于银行更高效地开展风险防控。

一是构建银行间市场违约预警模型。随着经济增速下行压力加大,银行间市场信用违约或成常态,如何利用内外部信息构建违约模型,是各家银行研究的重点。通常在实际违约前,可以监测发行主体所处的经济环境、财务指标、市场交易价格是否异常,进而识别违约风险信号。中小银行可利用大数据技术,积极引入外部数据并与银行内部数据融合应用,利用技术手段进行数据降维、变量提取和建模研究,构建内部评级模型和预警规则,对发行主体的信用风险进行监控、识别、预判并预警,及时识别风险、调整投资策略。

二是实现全流程的交易行为监测体系。经过多年的建设,中小银行普遍已经建立了以限额监测为核心的市场风险管理体系,但随着交易品种和交易行为的多元化复杂化,必须依靠数字化风险管理技术,实现更全面完善的管理体系。例如,开发交易行为监测系统,通过整合交易全过程的交易信息、交流信息,筛选并监测有异常特征的交易,分析其交易行为、交流行为和交易关系等,实现覆盖交易全过程的行为监测。

三是构建全面的一站式风险视图管理门户。相较于传统的风险防范手段,通过大数据驱动,将金融市场业务相关的风险指标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立一站式风险视图管理门户,打通底层数据、模型,探索研究个性化风控工具,提升风险分析、监测预警的智能化水平,实现风险全生命周期管理。

(三)推进作业流程的自动化建设,提升后台运营效能

金融市场业务的交易量大、时效性要求高,前台业务的发展离不开后台作业能力的支撑。依托近年来我国金融市场清算结算集中处理体系的建设成果,中小银行可以通过对后台业务的流程优化及再造,实现后台最大程度的自动化处理。

一是通过后台作业流程优化,实现业务直通式处理。通过后台管理系统与前台交易系统、交易后确认平台、债券登记托管结算系统及清算体系的直连,可以实现数据实时传输和无缝衔接。因此,银行可以通过对内部流程的梳理及改造,实现对前台交易自动审核匹配、自动资金收付和账务处理,核心要义就是从前台到后台,尽可能减少人工干预,提高自动化程度。

二是积极引入RPA等新型技术,用数字员工替代人工。金融市场是快速发展、推陈出新的领域,即使是最完善的系统也无法做到全作业流程的自动化,必定有若干节点需要人工介入,从而影响整体效率。随着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技术)、NLP(自然语言处理)、OCR(光学字符识别)等技术日渐成熟,可运用于金融市场后台中的标准化重复性作业,以虚拟劳动力代替人工操作,可以最大程度实现高效自动化作业。

(四)建设一体化的管理平台,提升全面管理效能

以上从前、中、后台视角分别探讨了单个业务节点数字化转型方向。而从单一节点创新到业务全链路形成合力,则需要通过最大化发挥数据价值、构建一体化管理体系。在打通行内外系统、构建统一数据平台的基础上,建设金融市场业务前中后台一体化的管理平台,将单一场景下的数字应用延伸到业务全生命周期,实现经营管理分析、经营策略研究、风险管控、运营管理等各方面功能,建设金融市场业务的数字化运营服务体系(示例见图1)。

图1  金融市场业务的数字化运营服务体系示例

五、保障中小银行金融市场业务数字化转型顺利推进的建议

为保障数字化转型进程的顺利推进,银行还应从业务战略、组织保障、数据以及风险防范多方面进行统一的规划和安排。

一是数字化转型应与业务战略相契合。如果仅从单个痛点出发,容易缺乏全局性,出现能力“偏科”,需要关注“顶层设计”。中小银行应从战略层面明确规划金融市场业务的整体定位及发展方向,瞄准自身业务发展阶段和特点,找到契合金融市场业务数字化转型的切入点和实施路径。

二是保障创新的组织架构和工作机制。现在银行普遍认识到传统的组织机构难以实现快速反应和决策,推出“业技融合”模式,将IT人员前置到业务部门以快速响应前端需求;同时建立敏捷工作机制、建立企业级容错机制,发挥小而精的治理优势,有利于转型的加快落地。

三是建立以数据驱动的业务模式。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是运用大数据技术驱动业务模式的转型,技术服务于业务发展及转型需求。因此,在建设金融科技能力体系的同时,更应该加大力度提升数据应用能力,调动业务人员的积极性,让其认识到数据的价值;再以数据应用为主线,构建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 

四是加强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风险防范。基于海量数据资源及算法技术的进步,自动化交易将逐步占据重要地位,这对银行把控技术风险、数据安全、模型风险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银行需要在审慎管理的前提下开展科技创新,加强因转型带来的新的各类风险的防范。

END

作者:陈蓉蓉,厦门银行副行长、董事会秘书

原文《中小银行金融市场业务之数字化转型路径探索》全文将刊载于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主办《中国货币市场》杂志2022.11总第253期。

更多阅读

◆广义现金管理类产品迎来发展机遇期

◆中国债券ETF发展与海外经验借鉴

◆2022年三季度银行间本币市场运行报告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吧!

用户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