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外汇管理局要求:
1. 全球职业交易大赛仅提供交易商所在地监管公布的登记监管信息

2. 全球职业交易大赛为了客观公正,不接任何品牌类、营销类或导流类广告

3. 根据《关于严厉查处非法外汇期货和外汇按金交易活动的通知》在大陆境内擅自开展外汇期货交易均属非法,提高意识,谨防损失 已了解>>

吴晓波频道

吴晓波频道

(323511)个赞

(1834)篇文章

展示账户

账号 净值 余额

暂无

最动人的历史细节,发生在背街小巷

作者: 吴晓波频道 | 2022-09-15

点击上图▲立即订阅

2016年开讲的《每天听见吴晓波》如今六岁了,前三年,我们专注于财经知识分享;后三年,除了每天更新的5分钟音频,还新增了晓波商业圈和解读书长音频,并拓展了人文艺术和心理学领域的内容。抓住买1年送1年生日福利,以更优惠的价格享受更丰富的学习体验吧。

点击此处,抓住优惠>> 

大人物决定历史的方向,小人物决定历史的温度。 

 口述 / 吴晓波(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我从2016年的7月5日开始录制《每天听见吴晓波》这个音频节目,到今天已经坚持了6年多。

后台数据告诉我,在过去的6年里,有13000多人坚持每天收听了这档节目。看到这个数据,我的内心其实挺感动的。一个人一生除了家中亲人,能够相伴走过六个年头的人并不多。

还有很多同学听完节目后在评论区给我留言、向我提问,其中有一些问题挺有意思的。今天这篇文章,我挑了听友们提的两个问题来回答。

第一个问题大概是一个情感细腻的女生提的,她说,“吴老师,您出过不少书,‍‍也写过讲过很多非知名人物的故事。我读过您笔下的廖厂长和《邬霞的吊带裙》,还流泪了。如果再写一本书,您会选择写大人物还是小人物?”

我会写大人物还是小人物?好问题。

我记得我从前写过一句话,大意是“大人物决定历史的方向,小人物决定历史的温度”。一个时代留在后人心中的印象,很多时候要靠小人物来呈现,因为小人物更能反映出历史的多样性。

二十世纪全世界最知名的一个战地摄影师叫罗伯特·卡帕,他一生去过很多‍‍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现场,亲眼目睹了诺曼底登陆、巴黎暴乱、‍攻陷柏林等历史时刻。

罗伯特·卡帕

但卡帕说,“当我用镜头记录这些时刻,我往往会去历史现场的背街小巷,因为最生动的细节并不发生在广场上。”

“广场”常常上演壮观的阅兵仪式或声势浩大的庆典,它们自然也是历史,但这个历史‍‍现场却很可能是被大人物所设计和导演的。

更真实、更生动的历史发生在哪里?就在广场背后的背街小巷,在那些小人物、边缘人物身上,他们一瞬间的动静行止、喜怒哀愁,透露着历史的温度。

我在《激荡三十年》中也为一些在今天看来已微不足道的人物写过数千字的小传。

比如写1980年时,我曾为一个叫做陈春先的人作传。陈春先曾是中国最重量级的科学家之一,研究核物理,他在当年和陈景润一样有名。

‍‍陈春先在1970年代末三次访美,目睹硅谷等地高科技公司的繁荣后大受震动。他直觉地认为,中国也应该有自己的硅谷,来把那些沉睡在实验室的科技成果转化成有市场价值的产品。

所以陈春先在1980年写信给上级说,中国要发展科技,一定要有大的应用性市场存在,建议在大学如北大、清华附近选一个地方来搞科技街。他在方案中甚至挑选和圈定了“中国硅谷”的地点,就是北京中关村。

陈春先

‍‍陈春先的建议当时未被采纳,此事本可就此作罢。但陈春先真的对自己的设想倾注了全部的热情,他干脆自己下海,在中关村一个仓库的一角成立了国内第一家民营科技公司。

中关村日后成为中国最重要的科研产品集散地,陈春先无疑是先驱。但他的公司却始终萎靡不大,最终破产。

此后,陈春先既没有继续做杰出的科学家,也没能成为优秀的企业家,最终在落魄中离世。到今天,陈春先这个名字已经被绝大多数人遗忘。

再比如我写1994年企业史时,为一个叫白方礼的老汉写过小传。他在天津靠蹬三轮车为生。从1986年73岁起,白方礼有感于贫困孩子没钱读书,就把自己蹬三轮的收入全数捐给天津的学校。

之所以把这位老人归入企业史人物,是因为他的确创办了一家公司——“白方礼支教公司”。说是公司,其实就是天津火车站旁一个7平方米的小售货亭,里面摆着糕点烟酒售卖,公司的收入也全部用于资助贫困学生。

据不完全统计,十多年时间里,白方礼老人累计捐款总额超过35万元,圆了几百个贫困孩子的上学梦。老人在93岁时去世,除了一辆破三轮车,他什么也没留下。

白方礼

老人去世后,有人专门在网上做了一个网页纪念他,网址是www.baifangli.cn,网站的颜色是最单纯的黑白两色,版首有一行字:总有一种平凡,让我们泪流满面。那个网站大概维持了10来年,今天已经没有了。

无论是陈春先也好,白方礼也好,其实都是中国改革开放大时代中非常渺小的人物。如果我不提他们,偌大的中国,‍‍此刻可能根本没有什么人会想到他们。但他们是如此重要,‍‍如果没有他们,1980年、1994年的中国历史就不会那么生动。

接着来回答第二个问题。‍‍这个同学问,“吴老师,我和您一样,在大学读的是新闻系。您觉得,在互联网和直播浪潮下,新闻学是不是已经过时了?”

我想这个问题也让今天的很多年轻人焦虑。

我先开门见山地给出我的答案,就是不要担心,新闻学没有过时。

为什么这么说?我认为,有很多专业是能力型专业,而非职业型专业,例如新闻、中文、历史、哲学、‍‍英文、计算机。

你是不是读了新闻就要去当记者?是不是读了历史就要做历史学家或历史教授?是不是读了计算机就要当码农?未必。这些专业提供的,更多是一种能力。

比如我在大学读新闻系,当年我读的一些教材,比如新闻编辑教材,可能已经过时。但我想,我学的新闻评论、新闻史,还有老师教导的新闻人应该保持的自由和独立的立场,这些部分永远不会过时。

‍‍

举个例子。老师曾经告诉我们两点,我到今天还是印象很深:

第一点,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所以要善于在正常的社会中捕捉反常的现象。

第二点,假如某个房间里发生了新闻,但偏偏这个时候有人把门堵住了,你该怎么办?你应该想方设法地从窗口爬进房间、从地道爬进房间,‍无论如何都要进入到那个空间,去记录正在发生的事实。

这些都是我的新闻学老师传授的“道”,而道是不会过时的。

今天,在观察和研究中国的企业、产业的时候,我对观察视角的选择、对事物动态的把握,还有我的写作能力、调研采访能力,无不得益于当年所学。哪怕让我置身于其他行业,这些能力依然可以为我所用。

参访标杆工厂

所以如果要给这个同学提一句话的建议,那就是在新闻系好好学,关心时事,用4年时间培养起自己尽可能强的能力。

好了,以上就是我对听友们两个小问题的解答,不知道有没有哪个故事、哪句话,引发你片刻的思索。

还有很多听友的提问,我会不定期地挑一些有趣、引起我思考的,给出我的回答。也欢迎大家在《每天听见吴晓波》圈子中给我提问留言。《每天听见吴晓波》6周年,感谢有你陪伴。

《每天听见吴晓波》买1年送1年6周岁生日礼派送中

点击按钮▼立即拿下

吴老师在本周音频中聊了以下几个话题

点击图片,就可抢先试听哦

独立的思想、对自由的追求以及对中国的信心,是支撑顾准走到生命终点的那股勇气。本期音频,吴老师讲了讲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第一人——顾准。这次“国退民进”虽然牺牲了国企在美上市融资的渠道,却为中国高科技企业和广大民营企业留下了一条道路。本期音频,吴老师讲了讲中美达成的一项审计监管合作协议。你眼中的印度是怎样的?你看好它未来的发展吗?本期音频,吴老师讲了讲印度的崛起。发达国家房地产业是怎么避免出现烂尾楼的?本期音频,吴老师讲了讲商品房预售制度。《每天听见吴晓波》买1年送1年

活动仅限9.3—9.23,全年仅此1次

点击按钮▼立享优惠

用户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