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外汇管理局要求:
1. 全球职业交易大赛仅提供交易商所在地监管公布的登记监管信息

2. 全球职业交易大赛为了客观公正,不接任何品牌类、营销类或导流类广告

3. 根据《关于严厉查处非法外汇期货和外汇按金交易活动的通知》在大陆境内擅自开展外汇期货交易均属非法,提高意识,谨防损失 已了解>>

米筐投资

米筐投资

(150998)个赞

(976)篇文章

展示账户

账号 净值 余额

暂无

​专家又出来“建议”了!是秀下限,还是恶心人

作者: 米筐投资 | 2022-07-10

▣作者:老范▣来源:米筐投资(ID:mikuangtouzi)

1

疫情反复严重打击了餐饮产业发展,真的已经被摧残到不行不行的。

该怎么办?

赶紧的,都拿个小本本好好记,专家又跑出来给建议了。

中国社科院服务经济与餐饮产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的赵专家说:

“实际上疫情的短期冲击,也加快了整个餐饮业的变革和转型……我觉得餐饮企业必须要去主动积极地自救,而不是等、靠、要,等着政府帮助,要顺应现在整个餐饮的消费需求,从线下转向线上,从堂食转向宅食。”

乍一听,好像也没啥毛病啊,可不就是要自救嘛!

但是仔细想想,他好像什么都说了,又好像什么都没说。

瞅瞅网友的这些留言:

“建议专家不要建议”。

“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

“站着说话不腰疼”。

“这些专家真是“不食人间烟火”啊”!

“这不就是现代版“何不食肉糜”吗”?

“专家从事过餐饮业吗?开过餐馆吗?线下到线上不是说转就能转的”。

2

为什么这样的专家一建议,老百姓那么反感呢?

此时此刻,注意是此时此刻。

你让自救,让转线上,还说疫情加快了餐饮业的变革和转型,搞得疫情好像还“坏事变好事”了,能不让人生气吗?

估计,餐馆老板们听了赵主任这番建议,不但不会感谢他,反倒可能气得吃不下饭。

1、专家的时间线好迷惑啊,什么叫短期冲击,这可是不短了啊...

疫情到现在快三年了,人生有多少个三年,中小企业、小餐馆有多少能熬过三年。

有数据显示,过去两年,国内倒闭的企业有46万家,310万的个体户注销,今年前5月餐饮收入16274亿元,下降8.5%,仅5月份全国餐饮收入就下降了21.1%。

2、抗疫进入第三年,受疫情冲击最大的,无疑就是餐饮、旅游等服务行业。

自救,是本能,还要你专家来提醒?这不废话吗?

对于那些餐饮老板来说,这是他们的生计和饭碗,是一家人老小的全部希望,一直都在使出浑身解数自救啊!

加个莫名其妙的“积极主动”,就好比对着一个饥肠辘辘的人说,“你要积极主动地吃饭啊”。

这更像是种羞辱式的关怀,现代版的“何不食肉糜”!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不少大餐厅已经走出店门摆起了小摊儿。

就拿昔日的火锅界顶流,海底捞来说,之前那也是人头攒动排队等位,2021年下半年,先后关闭了300多家门店,进入2022年,关店潮还在继续。

面对市场颓势,海底捞也没有放弃自救。

今年3月,有深圳网友发现,自家门口的海底捞正在摆摊卖菜——从常见的油麦菜、西红柿、莴笋,到各种水果和饮料等,几乎把自家的整个后厨都摆在了门口。

上海的海底捞门店推出了一份只需十几元的盒饭套餐;郑州的海底捞门店上线了特色早餐;在北京,美团上也卖着19.9元一份的海底捞冒菜套餐……

说说我自己看到的身边情况。

公司地铁出口,天天看到两个必胜客的小姐姐推个小车买早餐,10元一份,这在疫情前可是没见过吧?

附近一家烧烤店,从最初4元一瓶啤酒,没过多久干到买一瓶送一瓶,后来直接吃烧烤啤酒随便喝,管饱!

人家一直在努力自救,要你现在出来说?

3

专家还说,不能等、靠、要,等着政府的帮助。

确实,有些地方出台了一些针对中小企业的优惠政策,但餐饮行业以中小企业为主,它们比不上国企、央企,在困难的时候有政府托底,也比不上高精尖的科技企业。

他们知道国家有困难,只能能凭借自身的力量,但不能就换来专家冷冰冰的一句:”不能等、靠、要,等着政府的帮助”。

好像并没有哪家餐饮企业不在努力自救,没有哪家餐饮企业把希望寄托在等着政府帮助上。

餐饮人:我们从来没有“等、靠、要”,一直在靠自救倔强“活着”或者“死去”!

4

赵专家还说,必须从线下转向线上,从堂食转向宅食,重新设计自己的产品和服务,重新去进行数字化的转型。

这些词听着好像都挺高大上的,实则“假、大、空”。

在常态化疫情管控下,餐饮企业不仅需要承担不断上涨的原材料、人工、房租等费用开支,还增加了多项防疫费用支出,成本加大经营艰难。

经济困难,叠加疫情冲击,市场对餐饮业的总需求急剧缩小,这绝不是靠“向线上转型”就能解决的问题。

看看这张图,反应了餐饮老板们的心声。

转型又何其艰难,整个产业链、商业模式都需要调整和适应,成本之大,难度之高。

况且,互联网化、线上不是万能钥匙,不能一药治百病。

在专家眼里,“线上转线下”似乎成了万能解药,这种直线思维只能让那些餐饮业主苦笑无语。

餐饮业的困境,不是说你踩一脚刹车停下了,然后一脚油门又可以重新加速出发的,也不是说你堂食做不了,立马就可以转向线上。

遇到全域禁止、集体隔离的情况下,那可是连外卖都送不了的。

别说什么堂食和外卖了,试问有多少店主的食材保质期能熬过隔离期的?

还有,线下转线上,也是一些餐饮企业一直在做的事情。

无论有没有疫情,该转的,适合转的他们都会这样做,企业家比所谓的专家嗅觉更灵敏。

疫情之前,我们难道不是拥有最发达的外卖,乃至全世界领先的整个线上网购吗?

而那些还没有积极转型的餐饮企业,肯定有不适合线上化的原因。

比如,对于火锅、烤肉这类要求食用场景,以及一些对菜品新鲜度要求比较高的餐饮品类,走好外卖、线上这条路并非易事。

专家真正应该做的,是呼吁减少经济管制、让疫情防控更合理,让经济再度繁荣,让老百姓的钱包再度鼓起来,有钱消费,才能缓解餐饮业的困难。

马云曾经说过一句话,不是完全没道理的:企业家要是都听经济学家的,一半已经死掉了。

希望我们的专家多接接地气,有点烟火气,不要老是从“上帝视角”给建议,提供一些真正能帮到餐饮人的“救生圈”,与民生疾苦共情,不去挑衅大众的痛点。

【米筐投资】视频号开通啦!知识、宏观分析、政策解读,干货不断!在这里读懂经济!更有精彩直播等着你!▼点击关注视频号:米筐投资▼

本文系【米筐投资】原创内容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公众号对话框回复“转载”查看须知商务合作:15638843884(电话同微信)
用户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