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外汇管理局要求:
1. 全球职业交易大赛仅提供交易商所在地监管公布的登记监管信息

2. 全球职业交易大赛为了客观公正,不接任何品牌类、营销类或导流类广告

3. 根据《关于严厉查处非法外汇期货和外汇按金交易活动的通知》在大陆境内擅自开展外汇期货交易均属非法,提高意识,谨防损失 已了解>>

中国货币市场

中国货币市场

(123588)个赞

(754)篇文章

展示账户

账号 净值 余额

暂无

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作用探究

作者: 中国货币市场 | 2022-07-07

一、引言

2021年12月10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充分表达了政策层对2022年经济的预判和稳增长的重视。今年以来,面对百年变局和疫情再袭相互叠加的复杂局面,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政策发力适当靠前,有效稳定了经济大局。但美联储加息缩表进程加速、大宗商品价格高企对我国货币政策操作空间形成了一定制约,尤其在价格型货币政策方面需更加审慎。在此背景下,存款利率市场化机制的进一步改革,既有助于打通存款利率传导环节的阻滞,降低商业银行负债成本,进而引导贷款利率继续下行,最终达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目标,又能够通过市场化方式避免基准利率调整可能带来的预期影响,因此此举已成为我国利率市场化发展历程中的又一重要里程碑事件。

二、我国利率市场化发展回顾

1996年我国利率市场化启动以来,持续处于有序推进状态,市场化传导机制持续健全。按照具体进程,总体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一)起步阶段

1996年-2007年期间,我国逐渐放开同业拆借利率,打开贷款利率上限和存款利率下限约束,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正式开始运行,利率市场化实现平稳开局起步。

(二)发展阶段

2012年-2015年期间,重点成果是逐步淡化存贷款基准利率的刚性约束。该阶段央行分步骤放开了存贷款利率上下限,并扩充了货币政策工具的种类,相继推出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常备借贷便利、中期借贷便利等工具,同时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与存贷款基准利率等方面加大了调整力度。

(三)加速推进阶段

2015年至今,我国利率市场化建设的重心是推动并完善利率走廊机制的构建、健全货币市场利率体系、推动利率“政策轨”和“市场轨”两轨合一轨。期间,改革完善以后的LPR形成机制提高了贷款利率市场化程度,打通了央行引导下政策利率与市场利率综合影响下通过LPR向贷款利率传导的路径,传导效率明显提高,并被市场认可。本次央行指导利率自律机制建立了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是我国利率市场化迈出的关键一步,进一步构建了政策利率向市场利率再向存款利率传导的市场化机制。

综上,自央行在1996年放开同业拆借利率直至本次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确立,我国利率市场化已历经26年。不仅实现了利率市场化的有效落地,更成功避免了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在改革期间普遍出现的金融机构破产浪潮。期间,央行总量型、价格型和结构性多重货币政策工具箱同步持续健全,走出了一条适应我国国情的货币政策与利率市场化机制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创新之路。但当前也要看到,伴随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日趋复杂,一方面美联储连续快速升息以及美元的强势表现正在挤压我国货币政策空间,另一方面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呼唤政策发力,因此在对货币政策的前瞻性、精准性提出更高要求时,也对利率市场化改革及传导机制提出了全新课题。

三、货币政策调控实践

从货币政策实践看,伴随2021年下半年以来经济下行压力开始抬头,央行货币政策主动应对,靠前发力,增强前瞻性、精准性、自主性特征明显,综合运用总量型、价格型、结构性三类货币政策调控工具。

总量型调控方面:先后实施两次降准,并公告向中央财政上缴结存利润超1万亿元等举措;价格型调控方面:先后下调MLF、OMO、SLF、再贷款利率,有效引导LPR利率同向下行;结构性调控方面:先后实施了碳减排支持工具、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科技创新再贷款、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等创新举措,有效发挥了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精准滴灌作用,提高了政策直达性、精准性。

从货币政策的调控成效看,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调控目标顺利实现,货币市场、债券市场、信贷市场利率中枢也合理下行,社会融资成本实现稳步下降,社融、M2增速始终保持合理区间。但3、4月以来,受国内疫情多点散发、局部暴发影响,“宽货币”向“宽信用”传导难度持续提升,商业银行存款负债成本较为刚性也成为制约货币政策作用的主要堵点,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推进已势在必行。

四、存款利率市场化机制的建立成为解决当下困境的最优选择

分析各大类市场利率走势,当前货币市场利率、债券市场利率、信贷市场利率、存款利率自2021年年中以来呈现出“三降一升”的特点,存款利率较为刚性的特征突显。

(一)货币市场利率显著下行

今年以来,货币市场资金面维持宽松状态,特别是4月开始,资金利率整体低位运行。4月8日开始,DR007便始终保持在7天逆回购操作利率之下,4月22日,银行间1M以内的资金加权平均利率、交易所7天以内的回购加权平均利率,全部跌破2%,4月DR001和DR007均值分别比去年年中均值下降60BP和39BP。中长期资金方面,4月份的1年期商业银行AAA级同业存单收益率平均值不足2.49%,比去年年中下降41BP,与2.85%的MLF利率形成一定“倒挂”。

(二)债券市场利率震荡下行

受宽松货币环境的影响,当前各期限国债收益率较历史均值水平下行50BP左右,尤其是短端收益率在低位震荡,同时因中美货币政策的分化,中美利差加速收窄并进入倒挂区间,中美2年期国债收益率于3月28日出现倒挂,5年期收益率于4月1日出现倒挂,10年期收益率于4月11日出现倒挂。4月,1年期国债、国开债收益率分别比2021年年中下行了40BP、39BP,10年期国债、国开债收益率分别比2021年年中下行了24BP、46BP。

(三)信贷市场利率稳步趋降

从信贷市场看,央行统计数据显示,3月,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65%,比2021年年中下降0.28个百分点。其中,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98%,下降0.22个百分点;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36%,下降0.22个百分点。

但随着贷款利率的下降,受疫情阶段性冲击影响,市场融资总量并未明显提升。4月金融数据显示,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6454亿元,同比少增8231亿元,从分项看,住房贷款下降605亿元,同比少增4022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5784亿元,同比少增1768亿元,且主要由5148亿元票据融资构成,拖累社融比上年同期少增9468亿元。为做好跨周期调节,需从供给端持续发力,即实际贷款利率还需进一步下调。

(四)存款市场利率较为刚性

伴随银行业2021年报基本完成披露,本文分析了上市银行存款付息率的变化情况。在市场整体利率下行的趋势下,众多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大额存单利率接近自律上限,存款付息率并未出现明显的下降。2021年末,国有大行平均存款付息率均值1.69%,较2021年中持平。股份制行平均存款付息率均值2.05%,较2021年中上升1BP。城商行平均存款付息率均值2.30%,较2021年中上升8BP。农商行平均存款付息率均值2.16%,较2021年中上升5BP。上市银行平均存款付息率均值2.12%,较2021年中上升5BP。且从同业信息分析,一季度商业银行存款成本刚性特征依旧,各银行营业净收入增速和净息差指标均面临一定压力。

综上,存款利率已成为利率市场化需攻坚的核心阵地。

五、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意义及相关建议

4月以来,在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鼓励推动下,商业银行积极响应,主动作为,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应运而生。在对客报价层面,多数商业银行3年、5年长期限存款品种利率下行幅度均不低于10BP,部分银行调整幅度甚至达到30BP。央行数据显示,4月最后一周全国金融机构新发生平均存款利率已下行10BP,与机制落地前形成了鲜明对比。

此次存款利率的改革一方面有效促进了存款利率调降,助力商业银行降低负债成本,进而提升了实体经济综合融资成本降低的可持续性;另一方面也推动了利率定价机制的市场化,体现了利率市场化的稳健改革思路。为更好地彰显政策落地成效,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一)持续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建设

我国的利率市场化已取得卓越成绩,但仍在持续完善进程中,利率双轨传导的结构摩擦仍一定程度存在,最终会影响央行货币政策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效率。从央行近两年的表述看,存款利率作为我国利率的压舱石,作用还需要持续发挥,此次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的确立是利率市场化的又一重大里程碑事件。后续来看,建议央行可适当调整存款利率较基准合意变动幅度的范围,拓展央行存款定价参照系(如国债收益率、商业银行债收益率等),引导银行根据自身情况,参考市场利率变化,自主确定其存款利率,促进存款利率市场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

(二)商业银行需主动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

构建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重在商业银行自身。各商业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要充分把握好此次机遇,提升结构性存款、大额存单价格的定价管理水平,完善FTP价格的调控机制,对标先进同业,学习借鉴优秀经验,通过抓住实体经济投融资资金运转链条,带动低成本和稳定资金的沉淀,提高活期存款占比,以存款成本的显著压降,稳定息差水平。

(三)加快宽货币向宽信用的转换

4月信贷数据偏弱除受经济下行作用外,受疫情冲击的特征也较为明显,建议持续保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在确保商业银行有充分的投放能力和意愿基础上,对先进制造业、绿色及清洁能源等领域加快探索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等直接作用于商业银行营收端的政策工具,促进金融资源向国民经济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和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企业、行业倾斜,促进宽货币向宽信用转换的速度。

END

作者:葛超豪、陈曦泽,江苏银行计划财务部

原文《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作用探究》全文将刊载于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主办《中国货币市场》杂志2022.07总第249期。

更多阅读

◆离岸人民币国债:市场欢迎更强劲的供给

◆中美利差波动和政策分化背景下的大类资产配置策略

◆倒挂的中美利差会不会制约货币政策空间?

用户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