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飞机从四川抢人:这次,浙江又领先一步
◆如何对待外地人,体现着一座城市的温度和魄力。
正解局出品今天(2月21日),已经是正月二十八。
中国社会经济运转的周期,基本是一个农历年。
也就是说,因为这次突发的疫情,我们的经济运转几乎耽搁了一个月。
在继续搞好疫情防控的情况下,目前最紧迫、最重要的就是,开工复产,重启我们的经济系统:让工厂里的机器轰鸣,让公路上的汽车奔驰,让建筑工地开始建设……
重启经济系统离不开外来人口。
但有意思的是,当下,一些地方在抢人,还有一些地方却在防人。
1. 包车、包高铁、包飞机,抢人
前两天,浙江嘉善县为帮助企业复工,直接包了长龙航空一架飞机。
从四川广元载上154名员工,直飞杭州萧山机场。到机场后,再坐嘉善县政府包的大巴统一到嘉善。
至于包机费用,坐飞机的人不用掏一分钱,嘉善县政府出2/3,用工企业掏1/3。
杭州则在2月16日,包了G4138次高铁,把300多名贵州务工人员从贵阳接回杭州。
2月17日,又包了G2397次高铁,从河南周口出发,把600多河南务工人员运送到杭州。
此外,杭州不仅要求,不得以外地户籍为由拒绝人员车辆进入杭州,还对于无钱租房者给予每人500元的补贴。
浙江义乌则直接“撒钱”,对到义乌的务工人员全面补贴,而且来得越早补得越多。
浙江海宁开设免费“专列”,带外地人回海宁复工。
广东一家企业的CEO在微博上感叹,外地人都要被抢去浙江上班了。
2. 但有些地方,人在小区门口也不能进
不过,在疫情之下,很多地方却是另外一种画风。
有城市的社区就曾发布公告,租户进入小区,需租赁双方各交50万保证金。
尽管在舆论压力之下,这个公告被取消,但却实实在在暴露出来对外来人口的态度。
有一个在一线城市的上班族,看到所在城市的禁入令之后,和房东沟通,发现外地人是“重点管理”对象,要进小区,三证缺一不可:临时出门证、身份证、居住证。
而作为租房客,她是办不了临时出门证的。
就算先住在酒店进行隔离,进小区的时间也无法保证,开销也太大。
最后明白:所谓的重点管理,就是让你别来!
不过,最悲剧的是湖北人,在老家病毒肆虐,在外地有城市却把他们当做病毒来防范。
有城市的一个小区出通知,直接把湖北籍居民的水给停了。
还有湖北籍农民工,直接就被房东赶出了门,小旅馆也不让进。
3. 一刀切,阻断了复工路
可就在一两年,甚至几个月之前,却是另外的画风。
从2017年开始,不少省份和城市都开始了“抢人大战”,相继推出了一些优惠政策,吸引人们来到城市发展。
2019年,全国百城出台人才新政。其中,既有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也有扬州、徐州、马鞍山等二三四线城市,堪称“百城大战”。
言犹在耳,如今在疫情防控面前,对于外地人的态度,和“抢人大战”时可谓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
从“抢人”到“赶人”,变化竟然这样迅速。
以防疫之名阻止外地人返乡,阻断的是企业的复工之路。
实际上,由于不少地方限制外地人和车辆,导致原料运不进来,产品也输不出去,人为加重的“地域阻隔”,使得企业复工陷入困境。
最近,清华教授朱武祥和北大教授魏炜在调研了995家小微企业之后,联合发布了一份报告,结果让人担心。
数据显示,34%的中小企业居然只能坚持一个月。
防人、赶人,其实是一个城市治理能力不足的表现。
面对流入的人口,没法进行精细化管理,只能采取简单粗暴的办法。
4. 怎么对待外地人,体现着一座城市的温度、魄力
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的爆发式增长,就包含着一部人口流动史。
在很长时间里,中国人口是极难流动的。尤其是,从农村到城市横亘着一座难以逾越的大山。
在《平凡的世界》里,孙少平在1980年代初,通过招工到了煤矿,成为一名矿工,这在那个年代是十分稀罕和难得的事情。
2010年,深圳报业集团开展了一次“深圳最有影响力十大观念”评选,“来了,就是深圳人”,位居其中。
实际上,改革开放之初,深圳几乎是一片人才荒漠。刚刚建市时,深圳的户籍人口只有31万,中专以上学历的人才只有区区4000人。
而今,深圳常住人口已经超过1300万人,常住户籍人口450万人,也就是说外地人几乎是深圳本地人的2倍。巨量的高端人才,推动着深圳在科技创新上走在全国前列。
而与此同时,深圳GDP已经高达近2.7万亿,从一个小县城一跃成为中国第3大城市。隔着一条河,曾经高高在上的香港,在经济上已经被深圳超越。
可以说,深圳就是由上千万外地人,在南中国创造的一个世界奇迹。
当年,海南建省,成立特区。
全中国有志气、有抱负的青年,心中只有一个方向:向南,向南,直到海南。
1年里,10万青年踏上驶向广东湛江的火车。“请到天涯海角来,这里四季春常在”,《请到天涯海角来》回响在车厢的每一个角落。
有研究者研究发现,1978—2015年,流动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高达近20%。
特别是,在中国经济刚刚起飞的1970年代末到1980年代末,贡献更是在50%左右。
进入21世纪,贡献再次回升到40%。
(来源:袁训国:《流动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
外地人有多重要?
海宁市市委书记朱建军不久前刚这么说:
海宁还靠什么?我们很多工地要开工,有学校,有医院,有我们的厂房,还有很多的道路,还有我们的城际铁路,没有这些设施,我们靠什么呢?还有我们的农业龙头企业,他们不回来,怎么会有丰盛的食物摆在我们的餐桌上?还有很多给我们城市清洁卫生的保洁员,还有为我们守卫平安的保安,没有他们,我们这座城市将会失去光彩。
实际上,仅仅通过简单的数据就能发现,一座城市外来人口和GDP之间有正相关关系:外地人越多的城市,经济也越繁荣、越发达。
(2018年我国流动人口规模排名前30大城市)
流动人口,决定了城市发展的明天,是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
哪怕撇开经济发展,流动人口一样发挥着巨大作用。
比如,近年来,不少大城市都面临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根据公开的资料显示,北京和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人口老龄化均在20%以上。
外来人口的涌入,改善了城市的人口结构。
而更实实在在的是,在现收现付制度下,外来人口缴纳了养老金,保障着大城市养老金制度的正常运转。
实际上,越是非常时期,如何对待外地人,越能体现一座城市、一个地方的温度和魄力。
其实,中国劳动力供给的拐点早就已经出现,2018年全国劳动年龄人口首次跌破9亿。
这次浙江又抢先了一步。
最宝贵的人力资源,正被拢入浙江。
Tip:
关于浙江一些城市的发展,正解局也写过相关文章提及,点击标题下方蓝字进入公众号,回复【浙江】即可获取。
#正解中国经济地理#精选文章
▼
山东寿光·蔬菜之乡 | 深圳香港·追逐大战河南临颍·舌尖传奇 | 江苏广东·一哥之争福建平潭·隧道之王 | 上海广州·贸易比拼浙江台州·塑料简史 | 济南青岛·双核驱动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