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外汇管理局要求:
1. 全球职业交易大赛仅提供交易商所在地监管公布的登记监管信息

2. 全球职业交易大赛为了客观公正,不接任何品牌类、营销类或导流类广告

3. 根据《关于严厉查处非法外汇期货和外汇按金交易活动的通知》在大陆境内擅自开展外汇期货交易均属非法,提高意识,谨防损失 已了解>>

叶檀财经

叶檀财经

(274201)个赞

(1718)篇文章

展示账户

账号 净值 余额

暂无

叶檀:上海要复原了吗?!

作者: 叶檀财经 | 2022-06-01

文/叶檀 燕十三

5月29日,几千万双眼睛盯着下午两点半在上海举办的一个新闻发布会。

一场重要的新闻发布会

搬好小板凳,看上海是不是将恢复到正常的生产生活工作状态,看6月1日是不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大家再也无法等待了。

千呼万唤,来了《上海市加快经济恢复和重振行动方案》。真金白银拉动经济,有,复工复产、复商复市,有。

针对复工复产卡点堵点,提出了分类指导、动态修订复工复产复市疫情防控指引、取消企业复工复产复市不合理限制(6月1日起取消企业复工复产审批制度)、扩大企业防疫和消杀补贴范围、建立长三角产业链供应链互保机制、畅通国内国际物流运输通道等政策措施,支持各行业领域复工复产复市,稳步提高企业达产率。

有两个小小的问题:

1、虽然6月1日起取消企业复工复产审批制度,如果6月1日小区不让出门,怎么办?

2、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办公楼不让进,或者进了不让出,怎么办?

经济要恢复,但出入大门的一纸证书街道和居委手上,如果街道和居委认为不让人出门更省事呢?责权利不匹配,KPI考核机制不同,导致的结果大相径庭。

所谓的步步生荆棘,就是激励机制不同摩擦成本太高;所谓的步步生莲花,就是激励机制是统一而正确的,所有人心往一处使,成本自然下降。

须知,一切经济宏愿都建立在资金、人员、货物流动的基础之上。

在乐观的估计下,刺激经济、鼓励消费,一切恢复常态,将体现在三季度的经济数据中。

常识真的深入人心了吗?

算来,这是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199场新闻发布会。

2022年疫情期间,上海这么多防控发布会,有两场格外引人关注:第一场是3月26日封闭对经济将造成的影响,第二场就是这场加快经济恢复的发布会。

这两场发布会之所以引起关注,都与经济相关。能不能封,怎么封,都值得细细考量,出发点是找到抗疫与经济的平衡点。

在引发关注的第一场上,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吴凡在举行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不行,上海绝不能封城!”原因是上海在全国、乃至全球经济链条中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很多人当时并不赞同,看看下面的留言就清楚了。

两个月过去了,经济数据已经印证了吴凡女士的逻辑推理是禁得起时间的验证的。

5月2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一到四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3.5%,上海4月就比去年同期下降了61.5%。

今年前4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下降了0.3个百分点,四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增加过快,同比增长高达12.4%,产成品存货增长高达20%。

疫情带来的资金和物流不畅造成的,有的企业的新增订单已经下降了一半以上。

5月23日,财会专家薛云奎教授测算了上海的成本。

根据认真测算,从4月1日官宣“全域静态管理”算起,到5月22日部分公交线路恢复营运结束,全程共计52天(事实上,5月22日以后还没有恢复)。

52天的直接成本考证结果为992亿元,平均每天为19.07亿元。相关项目测算结果汇总如表一。

隐性(间接)成本考证结果为3.97万亿,平均每天的成本为763亿元。相关项目测算结果汇总如表:

或有成本因缺乏估算模型,就此略过。

直接成本与隐性成本相加,共计4.07万亿元,接近2021年上海市全年的工业总产值(4.32万亿元)。如果加上或有成本,整个封控的损失会远超过2021年的工业总产值。

从结果倒推,封闭或者静默的代价是巨大的。这理应成为常识,但常识并不被一些人认可。

在这篇文章下面的留言中,有人甚至认为薛云奎没有逻辑。

看来,常识要植根于人的心中,有一份证据说一分话,并不容易。我们的生活,正是大多数人拥有的常识所给予的馈赠,或者是反噬。

在上海经历了两个多月的特殊时期之后,保障经济正常运行被提上了重中之重的位置。通过10万人大会,上海的新闻发布会,似乎有可能回到正常轨道。

如何用消费券拉动消费?

经济中的重要环节是拉动消费,让大家敢消费、能消费。

我们该如何拉动消费呢?

要拉动经济,比较直接的方法是减税退费,鼓励消费。

鼓励消费,可以直接发放现金,发放消费券,领取的主体可以是居民或者是企业。

直接对居民部门发放消费券,引起了争议,表面来源于和投资基建的性价比对比,但潜藏的争议来自于,从何处征税是否应该顺着同样的渠道返还。

在美国大约47%的税收来自于个人,而国内65%的税收征收自企业,保护纳税主体是任何权力机器的本能,所以美国可以毫无心理压力的给所有居民发放现金,而我们主要是保障企业的正常运作。

5月26日,深圳宣布对购买3C数码产品补贴15%,表面上是补贴居民部门,实际上是补贴ICT行业,ICT产业是深圳的立身之基和税基来源,这个消费券政策本质上仍旧是产业政策。

发放消费券的优点一目了然。

1、优惠到个人,鼓励各个阶层共同消费

基建创造的是企业、个人和税务部门的共同收入,因为分配原则,高收入者的受益幅度大于低收入者。考虑到近20年国内基尼系数始终维持在0.46-0.48之间,贫富差距长期处于警戒线之上。

虽然2016年后基尼系数不再公布,但2015年后房价加速上涨,贫富差距毫无疑问在拉大。发放消费券对高低收入者一视同仁,可以有效调节收入结构。

2、平衡经济失衡,防止人均消费过低

疫情一来,捂紧钱袋子成为本能选择。

我国本来就消费不足,人均可支配收入占GDP的比例,全球平均水平在60%左右,国内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GDP的40%,在可支配收入中,消费仅占40%不到,显著低于全球50-60%左右的平均水平。

国内经济最大的结构性失衡,是居民收入在分配中占比过低,以及居民收入中消费占比过低,发放消费券无疑可以直接刺激居民消费。

3、让大家敢消费

近几个月的问题,不在于居民缺乏储蓄与收入,而在不敢消费。

今年1月到4月,居民总的贷款增量已经跌到了2011年的水平,反过来,居民存款增加了7万亿,远高于历年同期。

居民呈现明显的主动“去杠杆”,楼市股市的财富幻觉消失,失业恐惧增加,居民不敢消费,反过来会制造更多的失业,然后形成恶性循环,提振居民的消费信心,比提高就业更为急迫。

4、消费比基建的边际回报高

目前,我国基建的边际年化回报率已经低于1.3%,低于一年期活期存款利率,尤其是一些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考虑到过往5年大部分回报率高的基建设施是给房地产做配套,随着房地产走冷,今年投资基建的边际回报率可能更低。

两会之前各地上报的专项债项目不及预期,虽然有地方财政扩张受限的原因,但也和优质项目缺乏有关。5月25日十万人大会上提出的基建项目,大部分是网络项目和新基建,如道路、水利、东数西算和能源基地,除了道路之外,资金容纳规模都比较小,难以挑起基建大梁。

5、消费被砸出深坑,不拉不行

经历了4、5月份的原地静默之后,仅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就下滑了11%,经济被砸出了一个“深v”。

减税、基建之类固然可以保障就业和居民收入,缓慢扭转消费信心,但经济现在面临坍塌,缓不济急。这和用药是一样的道理,急症宜上猛药,此时此刻应该上特效药,而非中药调理,虽然中药调理更加温和、隐患更小。

发放消费券和现金的缺点在于,金额过小无异于持火苗以燃湿木,金额过大则财政难以承受。

以每人发放1000元举例,14亿人就是1.4万亿,接近去年财政总收入的1/10。因为土地出让金的坍塌和减税降费的施行,今年央地财政的收支压力都会很大。

最好的办法是一手发放特别国债,不用在财政上拆东补西,一手发消费券鼓励消费。

一方面自嘲,操心过度防断肠,另一方面,时时刻刻盯着封控动态,看着阳性新闻,看着经济数据。

总算,看到了恢复正常的曙光。

这正如当下的一个映像,在纷乱如麻中,好歹找到了一个方向。

(免责声明:本文为叶檀财经据公开资料做出的客观分析,不构成投资建议,请勿以此作为投资依据。)

-- END --

▲ 扫码关注「叶檀股市学院」,免费领取福利

叶檀财经微信矩阵号

声明:由叶檀财经运营并管理的微信公众号有且仅有叶檀财经、叶檀股市、叶檀楼市、叶檀股市学院、叶檀财富、叶檀放心保,上述六个账号,请用户认准上述微信账号。但凡与上述微信账号不一致的公众号均非叶檀财经注册,也并非由叶檀财经负责运营管理,叶檀财经对其任何行为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檀香们小心识别,谢谢!

作者:叶檀 燕十三 编辑:苏苏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叶檀财经作品 | 尽情分享朋友圈 

转载合作、成为会员、课程咨询等

请联系微信:yezikaibai

喜欢,记得点个赞/在看哟
用户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