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外汇管理局要求:
1. 全球职业交易大赛仅提供交易商所在地监管公布的登记监管信息

2. 全球职业交易大赛为了客观公正,不接任何品牌类、营销类或导流类广告

3. 根据《关于严厉查处非法外汇期货和外汇按金交易活动的通知》在大陆境内擅自开展外汇期货交易均属非法,提高意识,谨防损失 已了解>>

中国货币市场

中国货币市场

(125084)个赞

(755)篇文章

展示账户

账号 净值 余额

暂无

美国通胀中的工资-物价螺旋

作者: 中国货币市场 | 2022-06-01

内容提要

文章从工资-物价螺旋的认定、形成机理对美国当前的工资与物价形势进行分析,认为从2021年3月开始,美国已形成工资-物价螺旋上升。文章指出工资-物价螺旋一旦形成,将带来诸多负面经济影响,在分析其具体后果后,文章提出可能的应对措施。

2022年3月美国CPI再创40年来新高,达到8.5%,同时美国工资水平也在不断攀升,这引发了对工资-物价螺旋的担忧。笔者认为美国从2021年3月开始已形成工资-物价螺旋上升。

一、工资-物价螺旋上升的定义及认定标准

工资-物价螺旋上升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发现与揭示的。在1929-1933年大危机前,古典经济学占据主流地位,该理论奉行萨伊定律,即供给会自动创造需求,认为资本主义经济会自动调节供给和需求的平衡,不会出现社会性失业、通货膨胀等严重非均衡的现象。大危机打破了资本主义经济会自动实现均衡的“神话”。凯恩斯大胆突破古典经济学的藩篱,研究了资本主义经济中的非均衡现象,分析了通货膨胀中工资与物价的相互关系,提出了著名的“工资-物价螺旋上升”原理。

凯恩斯关于工资-物价螺旋上升形成的核心论据之一就是:物价的上涨总是跑在工资增加的前面。他指出:虽然工资和其它成本会追赶物价上升,但是物价会始终不断地提前20%;不论工资提高多少,花费这些工资的行动会始终把物价推进许多。

据此,笔者认为美国在2021年3月开启大通胀后就已进入工资-物价螺旋上升通道。以2021年3月作为基期,物价的上涨水平持续地高于工资的增加,这和疫情前的工资-物价关系完全不一样,是相反的。

可以看到,随着时间的推移,无论工资和物价都呈现螺旋上升的走势。但要特别强调,真正的“工资-物价螺旋”在直观图中总是物价跑在工资的外侧。笔者观察到在2021年3月份以后美国工资追赶物价的行为非常明显。工资增加越来越赶不上物价上涨的步伐,到2022年2月,这种差距还在扩大,工资-物价螺旋加速上升。

图1  2021年3月后,美国工资追赶物价的行为非常明显

综上所述,从定义、内涵方面来界定与认定工资-物价螺旋上升现象,可以得到基本的结论:美国从2021年3月开始已形成工资-物价螺旋上升。

二、工资-物价螺旋上升的形成机理

(一)通货膨胀缺口

通货膨胀缺口是工资-物价螺旋上升的核心、枢纽,经济学家概括了工资-物价螺旋上升形成和作用机理:在原有的充分就业假设下,商品市场上的超额需求会造成劳动市场上的需求压力。这种情况连同企业主有利可图的前景,会导致货币工资在一般物价水准以前上涨的范围内充分提高。一旦实际工资恢复到它们原来的水准,它们就会在商品市场上创造出新的通货膨胀缺口,这新的通货膨胀缺口会导致物价再次上升。如果货币工资在下一轮中相应地跟着提高,这种情况就会导致物价进一步上升。结果形成工资-物价螺旋上升的局面。

所谓通胀膨胀缺口指消费品和劳务市场的超额需求,是工资-物价螺旋上升的基础条件和推动力量。通货膨胀缺口使工资上升,推动物价上涨,而物价上涨又推动工资上升,工资上升再推动物价上涨,如此循环往复,就形成了工资-物价上涨,通货膨胀缺口在本轮美国工资-物价螺旋上升中确实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1. 劳务市场的超额需求方面

2020年4月以来,随着疫情影响边际递减,美国就业人数开始上升,但仍未恢复至疫情前水平。与此同时,美国非农部门的职位空缺急剧上升,远高于疫情前数量。这说明美国劳动力缺口问题严重。一方面,疫情不断反复打乱了经济的正常秩序,部分劳动力难以返回工作岗位;另一方面,由于疫情期间过于充足的失业补助,许多人不愿意重返工作岗位。劳动力供给恢复远远不够,难以满足用人需求,这不仅阻碍了正常生产秩序的恢复,而且不可避免地使工资上升。

2. 消费品的超额需求方面

疫情发生后,美国出台了一系列重大的财政与货币政策用来刺激需求。

首先,自2020年3月开始实施零利率政策。从美国的历史经验来看,当利率处于较低水平特别是近零利率时,购房和购车成本下降,居民对房和车的需求旺盛。疫情发生后,美国实施零利率政策,引发房地产市场和汽车市场的需求大爆炸。

其次,2021年3月美国总统拜登签署1.9万亿美元的财政援助计划。这个计划把疫情后美国财政刺激总额推升至5.7万亿美元,占2020年美国名义GDP的27%,刺激力度远超2009年次贷危机时期。得益于财政大刺激,美国居民个人储蓄(也是M2的重要组成部分)获得大幅增加,居民存款十分充裕,甚至高于疫情前水平。2021年3月,民众受压抑的消费需求在过去数月实际工资大幅增长叠加刚出台的财政救助大计划重大利好消息刺激下得到释放,消费支出超预期上升。

图2  美国个人消费支出与个人储蓄(左轴)

2020年3月开始实施的零利率政策与劳工短缺所引起的通货膨胀缺口为工资-物价螺旋形成积蓄了力量,而2021年3月开始实施的财政援助计划与劳工短缺所带来的通货膨胀缺口直接点燃了工资-物价螺旋上升势头。

(二)供应链中断与油价上涨

此外,供应链中断与油价上涨也成为了工资-物价螺旋上升的加速器,放大了物价上涨与工资增加的差距。

1. 供应链中断。虽然美国的生产在逐步恢复,但美国在产业链和供应链方面存在短板,疫情破坏了全球供应链的正常运转,美国部分产品的供给无法得到保障。

2. 油价上涨。原油价格与美国CPI有着相当密切的正相关关系,油价上升,CPI上升。但由于在CPI中油价有关项权重并不高,所以过去油价的波动反映在美国CPI中是温和的。但是,2021年3月油价突然上涨,催生了通货膨胀的瞬时爆发,发动机燃料价格同比变化成为2021年3月CPI同比增加的主要贡献力量。高企的油价推动了美国物价持续上升。

三、工资-物价螺旋上升的后果

工资-物价螺旋一旦形成将带来诸多负面经济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加剧通货膨胀,掣肘需求扩张

工资-物价螺旋形成后会出现工资追赶物价、推动物价上涨。物价上涨会导致实际工资下降,工人就会要求支付更高的货币工资;这种工资增长的动力和要求具有不可逆的刚性,企业工资成本随之抬升,企业因此提高产品销售价格,造成物价上涨。通货膨胀加剧的后果就是实际工资增长缓慢甚至降低。以2021年3月为基期,通过比较各月货币工资与实际工资的相对变化,可以发现:尽管在美国发生大通胀后,工人发的工资越来越多,可是经通货膨胀调整后,实际工资越来越低,比如,2022年2月平均周薪名义上比2021年3月多了47美元,实则少了26美元。

美国本轮大通胀和过去历次的通胀一样源于总需求大于总供给。但是,在形成工资-物价螺旋上升后出现工资-物价-工资-物价的相互推升,最终形成反噬,转变为工资成本压力上升、需求疲弱的局面。

(二)加剧贫富差距,不利于经济稳定发展

通货膨胀是一个收入再分配过程,它把收入从具有低储蓄倾向和低边际税率的工资收入者那里转移到具有较高储蓄倾向和较高边际税率的企业主那里。

工资-物价螺旋形成后,劳动者工资增加赶不上物价上涨,在收入再分配过程中明显地处在不利的位置,贫富差距拉大。不同群体的边际消费倾向与其收入水平存在负相关关系,即高收入阶层的消费能力强但边际消费倾向较低,而中低收入阶层边际消费倾向较高但消费能力又较弱。贫富差距扩大不利于消费需求的扩张。

四、工资-物价螺旋上升的可能应对措施

工资-物价螺旋上升一旦形成,对于任一国家的央行都是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情。应对工资-物价螺旋的措施从表面看就是采取控工资、管物价的措施,本质上则是回到工资-物价螺旋的枢纽:通货膨胀缺口,对劳务市场和消费品市场进行调控。

(一)管控工资

物价上涨导致实际工资下降,工人要求支付更高的名义工资,然后企业成本上升,企业就会提高产品价格,物价进一步上涨。因此,控制工资增长成为斩断工资-物价螺旋上升的重要选择方案。

就像前面所分析的,尽管相对2020年3月,美国非农部门货币工资已获得大幅增长,但是经通胀调整后的实际工资其实是减少的。对于普通工薪族而言,面对不断飙升的物价,必然会要求涨薪。受疫情影响,目前美国劳动力市场非常紧张,工会在薪资谈判中占据上风,决定权已经转移到了工人们身上,不涨薪就跳槽。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尝试提供更为灵活的工作安排、更好的福利和薪酬以吸引或留住人才。

这意味着,想通过控物价的方式来打破工资-物价通胀螺旋上升困难重重,几乎是行不通的。

(二)控制物价

工资-物价螺旋形成后,物价的上涨总是跑在工资增加的前面。因此,很多经济学家自然就认为:控制物价水平、防止其过快上升是摆脱工资-物价螺旋上升的关键环节。

工资-物价螺旋因需求远大于供给而起,如今却也因生产成本上升与实际工资降低(购买力降低)开始反噬需求,需求疲弱迹象已现。无论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都已陷入进退两难境地。继续加码刺激政策,加速工资-物价螺旋上升;减缓财政支出与货币加息缩量,会减弱需求、降低物价,阻断工资-物价螺旋上升。后者无疑会对尚未恢复的就业市场带来疫情冲击之外的二次冲击。

上次美国陷入工资-物价螺旋通道是在上个世纪70年代。经过十年在通胀和就业之间政策的摇摆,美联储意识到只有牺牲就业才能维持经济的正常运转。时任美联储主席沃尔克铁腕推行严厉的紧缩政策,美联邦基金利率一度提升至20%,甚至超过了美国债长端利率。紧缩政策让CPI同比从历史高位下降至1983年的2.5%,但失业率也提升到10.8%的历史高点。如何把握控通胀与保就业之间的平衡是当前美联储面临的关键挑战。

(三)扩大就业

理论上,就业是应对通货膨胀的有效途径。实现充分就业是政府经济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目标。工人只有实现了就业,才能增加总产出,降低物价,也才能有工资收入。

我国经济学家厉以宁曾提出“两害相权说”,他认为失业比通胀更可怕。他解释说:“这并不是说通货膨胀无害,或通货膨胀不可怕,而是说,通货膨胀与失业,两害相权取其轻”。因此,处理两者关系的一般原则是:就业优先,兼顾物价稳定。扩大就业对于解决工资-物价螺旋上升是基础性工作。

在美国本轮大通胀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劳工短缺主要源于疫情带来社交阻隔及对经济秩序形成冲击破坏,美国无论劳动参与率还是非农部门就业人数都还未恢复到疫情前水平。

通过扩大就业这条路来控制物价想法是好的,但它不取决于政府相关部门的主观意愿。劳动力市场是经济增长的供给端,就业并不主要受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影响,相反,失业却容易受到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影响。当前,就业增加可能更取决于疫情的消失,取决于生产生活秩序的恢复。

美联储将如何打破工资-物价螺旋上升局面呢?或许,短期内鲍威尔应该学习沃尔克铁腕手段,实施紧缩政策;但劳动生产力改善才是治百病的良药,最终的妥善解决可能还是要等待疫情缓解,等待劳动生产力继续增长。

作者:刘晓曙,青岛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张馨月,青岛银行博士后研究员

原文《美国通胀中的工资-物价螺旋》全文将刊载于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主办《中国货币市场》杂志2022.06总第248期。

更多阅读

◆2022年4月银行间外汇市场运行报告

◆2022年4月国内金融形势评述

◆商业银行清算业务浅析

识别图中二维码

关注我们

用户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