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外汇管理局要求:
1. 全球职业交易大赛仅提供交易商所在地监管公布的登记监管信息

2. 全球职业交易大赛为了客观公正,不接任何品牌类、营销类或导流类广告

3. 根据《关于严厉查处非法外汇期货和外汇按金交易活动的通知》在大陆境内擅自开展外汇期货交易均属非法,提高意识,谨防损失 已了解>>

澎湃新闻

澎湃新闻

(602291)个赞

(3264)篇文章

展示账户

账号 净值 余额

暂无

如何看待重症及死亡病例?抗疫胜利的关键是什么|上海新增1606+11956

作者: 澎湃新闻 | 2022-04-29
澎湃新闻首席记者 陈斯斯上海本轮疫情以来,作为上海集中隔离点医疗救治组组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陈尔真从未停止过抗疫的脚步。3月起,他辗转于嘉定体育馆、世博展览馆、新国际博览中心等多个方舱医院,抢工期、抓细节、定流程……如今,他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方舱医院一线开展抗疫指导工作已有20天了。

陈尔真 受访者供图有过丰富的应急医疗救援经历,也曾深入一线开展新冠病例救治的他,深深地感受到这次上海抗疫的特殊性,“相比武汉,上海这次的感染人数更多了,面临的疫情形势更为复杂严峻了,奥密克戎的传播速度很快,近日公布的重症、危重症病例甚至是死亡人数呈增加趋势,社区防控的难度也很大。”他表示,当前,我们仍然需要咬紧牙关,冲着“社会面清零”的目标不断努力。4月26日中午,澎湃新闻记者专访了陈尔真,听他讲述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方舱医院的最新患者收治情况以及对疫情发展的看法。

澎湃新闻:您目前所在的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方舱医院运转情况如何?总共收治了多少人?出院了多少人?

陈尔真:从4月9日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方舱医院正式投入运行以来至今,已经有17天了。我们总共收治了11万患者,出院患者超过66000人。从4月23日至4月26日的数据来看,我们每天新收治的患者数量和出院患者数量基本达到了平衡,平均每天出入院维持在6000人左右,我们的床位使用率也达到了98%以上。

澎湃新闻:从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方舱医院开放至今,在硬件设施上有哪些改善?

陈尔真: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方舱医院从4月4日开始建设,到4月9日投入使用,施工时间很短,一开始硬件设施上确实存在不足,很多病人使用的设施设备不够完善,如厕所的卫生条件不好、不够用,热水供应不足,没有晾衣架,洗澡间数量不够,无障碍设施不足,坐便器数量也不够。目前这些问题都已经逐步得到改善,我们尽可能地在实际运行中,不断去满足病人在舱内生活方面的需求。病人在舱内的医疗安全是最重要的,这是我们关注的重中之重。上海是一个老龄化社会,我们收治的患者中,慢性病、基础性疾病的老年患者比例不断增加,针对这部分患者,我们在舱内要负责为他们进行延续性治疗,而针对一些可能发生的急性疾病如心绞痛、心梗、脑梗等,或是无症状感染者是否会转为有症状,轻症患者是否会转为重症,这是我们迫切需要关注的实际问题,我们通过增加配置必要的医学装备,如氧饱和度监测,以及增加氧气钢瓶、心电监护仪、床旁快速实验检测仪和移动呼吸机等抢救设施,加强医学观察,努力做到及时甄别,及时给予相应的应急抢救,以确保患者安全。我们对那些需要密切观察的病人会实施集中管理,在舱内设置了重点区域,抢救室的硬件设施也都配置到位,确保这些病例一旦出现紧急状况,能够早发现、早处置。受限于方舱医院的治疗能力,我们也建立了一套转诊机制,可将一些急危重症病例紧急转诊到两家定点医院:瑞金医院北部院区、华山医院宝山院区。

澎湃新闻:目前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方舱医院内,有慢性病、基础性疾病的患者比例有多少?每天约有多少人转运至定点医院?

陈尔真:原先,我们方舱医院主要收治的是无症状感染者和轻症患者,但目前社区中也出现了不少感染的老年人,我们收治的标准也有所放宽,舱内也有患者为普通型、慢性疾病和基础性疾病患者。其中,普通型患者的比例不到1%,慢性疾病和基础性疾病的患者约占15%,这部分人对我们来说是一大挑战。首先,慢性疾病、基础性疾病的患者需要连续性的治疗,譬如有些长期依赖药物治疗,有些甚至需要做腹膜透析,有些是肿瘤患者需要放化疗,一旦这些病人在连续治疗过程中疾病加重,都需要及时转运到定点医院,以确保治疗的连续性,降低病亡率。目前,我们方舱医院每天大概有50-70名患者转运到定点医院,总的转运人数大概占据整个方舱收治患者数量的0.1%-0.2%。对于转诊的条件,我们有一套专业的评估和鉴定机制,针对疾病的特点,实施分类转诊。我们首要救治原则就是保证患者的安全,以此来合理安排患者的救治地点和相应的救治策略。

澎湃新闻:针对老年患者,如何给予他们更好的照顾?他们目前存在哪些困难?

陈尔真:老年患者群体是我们重点关注的一类人群,尤其是那些活动能力有限、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的,这些患者的出现,也对我们的护理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我们为此招募了年轻的患者志愿者,充实我们的护理人员队伍,来帮助这些老年患者,譬如给他们送饭、陪他们上厕所,以及给予他们生活上的看护。同时,我们也会增加这部分患者的营养饮食,目前也提高了每日的餐食标准。在治疗方面,我们主要是针对患者原有的基础性疾病开展治疗,不能治疗的则会转诊到定点医院。当前,全市对于老年患者的管控策略也有所改变,对于那些不适合转运的患者群体会给予特殊的照顾。譬如针对老年护理院内的老年感染者,考虑到在转运过程中可能会给老人带来身体方面的影响,一些具备医疗看护条件的护理院,通过采取派遣专业医护人员的方式,直接进入到老年护理院,为老年患者实施隔离观察和相应的救治工作。

澎湃新闻:目前,上海的感染者数量总体呈现下降趋势,连日来重型、危重型患者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死亡病例数也在持续增加,您怎么看这次疫情带来的影响?您认为下一步该如何做,才能减少重症、危重症的发生,以及死亡病例的下降?

陈尔真:疫情会对整个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带来很大的影响,这是毫无疑问的。我们面对的是传染病,以往我们与传染病百年抗争历史过程中,我们都采取的是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这些措施被证明是有效的。但对于疫情带来的死亡问题,我感觉还是要综合来分析。从今天(4月26日)公布的信息来看,4月25日,新增本土死亡病例52例,除了一名33岁患者为心源性猝死外,其余51名患者死亡原因均为基础疾病,感染新冠病毒可能成为他们基础疾病加重的一个因素,也可能是原发疾病加重的因素,新冠或是一个间接原因还有可能因为疫情的关系,带来就医不便也可能成为一个间接原因,后续我们仍然需要通过大数据分析、前后对比来看看,新冠对整个死亡率的影响到底有多大。截至4月25日,上海共有死亡病例190例,这其中老年人比例很高,其中,70岁以上死亡病例占总数的86.32%。我们也认识到了这个问题,新冠对老年群体的影响很大,如何集中优质医疗资源,做到对重症患者的早发现、早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我们也正在按照集中救治的原则,市里面也在统筹,建立强有力的多学科救治团队,这其中也有来自外省市的专家团队共同参与,针对各类基础疾病开展针对性的治疗,这对于预防重症的发生、降低重症率和死亡率,可以起到有效的干预作用,也体现了我们“生命至上”的理念。

澎湃新闻:对于未来的疫情发展有何展望?您认为要获得此次抗疫胜利的关键是什么?

陈尔真:两年多来的实践证明,对于抗疫,我们国家有制度方面的优势,尽管这次的疫情防控时间比较长,不少市民产生焦虑,社会上还有一些不同的声音,但我想我们现阶段,我们仍然应该在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变的前提下,更多地去思考如何科学防控、精准施策,在科学研判疫情走势的前提下,去分析疫情发生的原因,根据我们采取的措施的有效性进行综合分析,来不断调整我们的防控措施,真正做到精准,这就是我们取得疫情防控胜利的关键。当前,我们可以看出每天的病例数总体呈现下降趋势,这说明我们采取的防控措施总体是有成效的,但这个成效还没有完全显现出来,一方面是由于奥密克戎传播得实在是太快了,另一方面我们的一些防控措施还没有完全落实到位,当前我们仍然需要“以快制快”,动态调整策略,战术上不断优化。另外,最关键的是,我认为还要有信心,大家要相信一定能够战胜疫情,齐心协力,共克时艰,真正地把防控措施完全落实到位,最终才能真正迎来“社会面清零”目标的实现。新闻延伸

上海新增本土1606+11956

新增死亡48例

2022年4月26日0—24时,上海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606例和无症状感染者11956例,其中1253例确诊病例为此前无症状感染者转归,340例确诊病例和11798例无症状感染者在隔离管控中发现,其余在相关风险人群排查中发现。2022年4月26日0—24时,新增本土死亡48例。平均年龄80.85岁,最大年龄99岁。48位患者合并患有严重的多脏器基础疾病,包括脑出血、脑梗后遗症、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IV级、高血压3级(极高危)、阿尔兹海默症、尿毒症、消化道出血、胰腺恶性肿瘤晚期等。患者入院后,原发疾病加重,抢救无效死亡。死亡的直接原因均为基础疾病。

本期高级编辑 周玉华

推荐阅读

用户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