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外汇管理局要求:
1. 全球职业交易大赛仅提供交易商所在地监管公布的登记监管信息

2. 全球职业交易大赛为了客观公正,不接任何品牌类、营销类或导流类广告

3. 根据《关于严厉查处非法外汇期货和外汇按金交易活动的通知》在大陆境内擅自开展外汇期货交易均属非法,提高意识,谨防损失 已了解>>

姜超宏观债券研究

姜超宏观债券研究

(9967)个赞

(35)篇文章

展示账户

账号 净值 余额

暂无

信贷支持战“疫”,兼顾改革和调控——19年四季度货币政策报告解读(海通宏观 李金柳)

作者: 姜超宏观债券研究 | 2020-02-21

重要提示:《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本微信订阅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海通证券的专业投资者参考,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海通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若您并非海通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我司不会因为关注、收到或阅读本订阅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信贷支持战“疫”,兼顾改革和调控

——19年四季度货币政策报告解读

(海通宏观 李金柳)

概要

中国人民银行2020年2月19日发布《2019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我们的解读是:信贷支持战“疫”,兼顾改革和调控。

LPR改革促进利率明显下降。19年12月贷款加权平均利率5.44%,较9月下降18bp,其中一般贷款利率下行22bp,票据融资利率下行7bp,而房贷利率上行7bp。19年12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利率较LPR改革前的7月下降20bp,且加减点区间较9月下移,显示LPR改革促进贷款利率明显下行。19年末新发贷款运用LPR占比90%,今年将推动存量贷款定价基准转换。

逆周期调节的三个“度”。专栏分析逆周期调节力度:一是总量的度,央行首次将“M2和社融增速要与GDP名义增速基本匹配”明确为现阶段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是科学稳健把握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的着力点。M2和社融增速略高于GDP名义增速,体现强化逆周期调节,防止信用收缩与经济下行恶性循环,也避免宏观杠杆率大幅上升;二是结构的度,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引导资金投向先进制造、民生建设、基础设施短板领域,加大对新冠疫情防控重点企业支持;三是加大改革力度,疏通货币传导,强化市场化利率形成、传导和调控机制,以我为主,兼顾对外均衡。

银行要向实体让利。专栏《理性看待商业银行利润增长》,肯定了商业银行利润用于补充资本,有利于支持实体和防范风险的积极意义;分析了利润增长的两大来源是资产规模大和管理成本低,并且此前存在贷款利率隐性下限;最后提出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银行要加大对小微企业支持,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降低对短期利润增长的过高要求,向实体经济让利,中长期也有利于银行利润可持续增长。结合此前LPR下行受阻的背景,或暗示降低融资成本不能仅靠央行下调MLF来解决。

加强结构调整力度。央行回顾了结构性货币政策的效果,一是“三档两优”准备金框架鼓励银行支持小微企业;二是再贷款、再贴现精准滴灌;三是MPA发挥结构引导作用,支持小微和民企,增加制造业中长贷;四是TMLF结构引导作用。稳健的货币政策基调下,我们预计结构性政策仍将是央行逆周期调节的重点抓手。

信贷支持战“疫”,兼顾改革和调控。央行认为新冠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是暂时的,短期也对物价形成扰动,但长期基本面不变,目前仍在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三期叠加”影响持续深化。下一阶段,要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将改革和调控、短期和长期、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结合起来,继续加强逆周期调节、结构调整和改革的力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促进货币信贷、社会融资规模增长同经济发展相适应。

短期看,应对疫情冲击,加大信贷支持力度,货币阶段性宽松。央行认为疫情防控是当前最重要的工作,要加大相关货币信贷支持,目前已经采取:OMO和MLF降息、公开市场加大投放、专项再贷款对重点企业提供优惠利率。考虑到短期经济受冲击,我们预计在疫情影响明显消除前,货币仍会保持阶段性宽松,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中长期看,科学稳健把握逆周期调节力度,兼顾改革和调控。根据报告专栏,逆周期调节不仅是关注量的增加,还要重视结构调整和改革推进。这也呼应了将改革和调控、短期和长期、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结合的说法。我们预计,货币政策也会继续在总量适度的基础上,更加重视结构性工具的运用和改革的推进。

--------------------------------------

中国人民银行2020年2月19日发布《2019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我们的解读是:信贷支持战“疫”,兼顾改革和调控。

1、LPR改革促进利率明显下降

央行公布19年12月贷款加权平均利率5.44%,较9月下降18bp,其中一般贷款利率下行22bp,票据融资利率下行7bp。19年12月房贷利率较9月上行7bp,而据融360统计的首套平均房贷利率今年1月较去年12月略微回落1bp。

从数据看,LPR改革促进了利率的明显下降。19年12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5.12%较LPR改革前的7月下降20bp,幅度大于同期LPR本身5bp的降幅,且12月加减点区间较9月下移,采用LPR减点的贷款占比从9月的16.4%升至12月的21.87%,显示LPR改革促进贷款利率明显下行。截至19年末,新发贷款运用LPR占比已达90%,而今年央行将推动存量贷款定价基准转换,或将进一步降低实体融资成本。

2、逆周期调节的三个“度”

央行在专栏阐述了如何科学稳健把握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可以总结为把握三个“度”。当前加强逆周期调节,不仅仅是指量的增加,同时也要注重结构工具精准滴灌和改革的推进。具体来看:

一是科学把握总量的度。央行首次将“M2和社融增速要与GDP名义增速基本匹配”明确为现阶段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随着利率市场化逐步推进,我国货币政策框架处在从数量调控为主向价格调控为主转变的阶段。18年《政府工作报告》取消了M2与社融增速目标,标志着其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结束。19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提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要与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增速相匹配,此后央行在诸多场合都强调了该目标的重要性。

 央行指出,这是科学稳健把握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的着力点,既兼顾经济增长,又有利于保持物价稳定。而M2和社融增速略高于GDP名义增速,体现了强化逆周期调节,防止社会信用收缩与经济下行压力之间形成恶性循环,且这一中介目标也有助于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避免宏观杠杆率大幅上升。

二是有效把握结构的度。主要是指运用结构性政策工具精准滴灌。结构性货币政策包括:“三档两优”存款准备金框架、定向降准、再贷款、再贴现、宏观审慎评估等工具,目的是支持民企和小微、引导资金投向先进制造、民生建设、基础设施短板领域,加大对新冠疫情防控重点企业支持。

三是加大改革的力度。进一步深化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疏通货币传导,强化市场化利率形成、传导和调控机制。完善LPR传导机制,坚决打破贷款利率隐性下限。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以我为主,兼顾对外均衡。把握好保持人民币汇率弹性、完善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政策和加强国际宏观政策协调三方面平衡。

3、银行要向实体让利

央行在专栏《理性看待商业银行利润增长》中,首先肯定了商业银行利润用于补充资本,有利于支持实体和防范风险的积极意义;其次分析了利润增长的两大来源是资产规模大和管理成本低,并且此前存在贷款利率隐性下限;最后提出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银行要发挥利润较多的优势,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支持,把更多金融资源转向小微企业,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降低对短期利润增长的过高要求,向实体经济让利,中长期来看,这也有利于银行利润的可持续增长。

我们认为这一观点可能是对应此前LPR下行受阻的背景,19年8月改革后,LPR的报价由MLF利率+银行加点形成,央行希望降低融资成本不能仅靠下调MLF来解决。

4、加强结构调整力度

央行回顾了过去一年结构性货币政策的效果,一是“三档两优”准备金框架鼓励银行支持小微企业;二是再贷款、再贴现精准滴灌;三是MPA发挥结构引导作用,支持小微和民企,增加制造业中长贷;四是TMLF结构引导作用。认为支持小微、民营企业成效显著,普惠小微贷款“量增、面扩、价降”。央行表示要进一步加强结构调整的力度,用改革的办法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稳健的货币政策基调下,我们预计结构性政策仍将是央行逆周期调节的重点抓手。

5、信贷支持战“疫”,兼顾改革和调控

央行对经济形势的判断同时注意到了短期的冲击与长期挑战。一方面,认为新冠疫情对经济造成一定影响,但持续时间和规模都有限,疫情短期也对物价形成扰动,但通胀总体可控;另一方面,我国经济的长期基本面不变,还面临诸多挑战,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目前仍在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三期叠加”影响持续深化。

下一阶段货币政策,央行表示要科学稳健把握逆周期调节力度,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守正创新,勇于担当。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将改革和调控、短期和长期、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结合起来,继续加强逆周期调节、结构调整和改革的力度。当前最重要的是疫情防控,加大对疫情防控的货币信贷支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促进货币信贷、社会融资规模增长同经济发展相适应。

短期看,应对疫情冲击,加大信贷支持力度,货币阶段性宽松。央行认为疫情防控是当前最重要的工作,要加大相关货币信贷支持,目前已经采取:OMO和MLF降息、公开市场加大投放、专项再贷款对重点企业提供优惠利率。考虑到短期经济受冲击,我们预计在疫情影响明显消除前,货币仍会保持阶段性宽松,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中长期看,科学稳健把握逆周期调节力度,兼顾改革和调控。根据报告专栏,加强逆周期调节不仅是关注量的增加,还要重视结构调整和改革推进。这也呼应了将改革和调控、短期和长期、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结合的说法。我们预计,货币政策也会继续在总量适度的基础上,更加重视结构性工具的运用和改革的推进。

-----------------------------------------

相关报告(点击链接可查看原文):

停航和贸易限制有何影响?——新型肺炎疫情影响之四(海通宏观 李金柳)

复工可还顺利?——新型肺炎疫情影响之三(海通宏观陈兴、应镓娴)

疫情下的行业众生相:机会还是挑战——新型肺炎疫情影响之二(海通宏观陈兴、应镓娴)

面对疫情冲击,经济影响多大?——新型肺炎疫情影响之一(海通宏观陈兴)

思考疫情过后的几个长期变化(海通宏观姜超)

遭遇黑天鹅,应对比预测重要(海通宏观姜超)

以史为鉴,理解新型肺炎的应对与影响(海通宏观姜超)

保持货币稳健,精准把握好度——三季度货币政策报告解读(海通宏观 李金柳)

法律声明

本公众订阅号(微信号:姜超宏观债券研究)为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和债券行业运营的唯一官方订阅号,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供海通证券的专业投资者参考使用,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的研究观点交流;普通个人投资者由于缺乏对研究观点或报告的解读能力,使用订阅号相关信息或造成投资损失,请务必取消订阅本订阅号,海通证券不会因任何接收人收到本订阅号内容而视其为客户。

本订阅号不是海通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客户仍需以海通研究所通过研究报告发布平台正式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对任何因直接或间接使用本订阅号刊载的信息和内容或者据此进行投资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或损失,海通证券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订阅号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有可能因发布日后的各种因素变化而不再准确或失效,海通证券不承担更新不准确或过时的资料、意见及推测的义务,在对相关信息进行更新时亦不会另行通知。

本订阅号的版权归海通证券研究所拥有,任何订阅人如预引用或转载本订阅号所载内容,务必联络海通证券研究所并获得许可,并必注明出处为海通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内容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和删改。

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和债券行业对本订阅号(微信号:姜超宏观债券研究)保留一切法律权利。其它机构或个人在微信平台以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和债券行业名义注册的、或含有“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和债券团队或小组”及相关信息的其它订阅号均不是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和债券行业官方订阅号。

用户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