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外汇管理局要求:
1. 全球职业交易大赛仅提供交易商所在地监管公布的登记监管信息

2. 全球职业交易大赛为了客观公正,不接任何品牌类、营销类或导流类广告

3. 根据《关于严厉查处非法外汇期货和外汇按金交易活动的通知》在大陆境内擅自开展外汇期货交易均属非法,提高意识,谨防损失 已了解>>

米筐投资

米筐投资

(150998)个赞

(976)篇文章

展示账户

账号 净值 余额

暂无

最新定调!两个不同寻常的信号

作者: 米筐投资 | 2022-03-07

前天,重要会议召开。钟灏在《没提房产税,没提共同富裕,政府工作报告的几个信号》里已经对重点条目作了解读。

但其中关于区域经济和城镇化,还有两个非常重要的信号,不能忽视!

1

工作报告中对区域经济的定调,还是要增强平衡性: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

促进东、中、西和东北地区协调发展,支持产业梯度转移和区域合作。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加快发展。

发展海洋经济。

经济大省要充分发挥优势,增强对全国发展的带动作用。

经济困难地区要用好国家支持政策,挖掘自身潜力,努力促进经济恢复发展。

在国家重大战略上,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一体化、黄河高质量发展,都是过往既定的区域战略,并无新的提法。

2021年时,报告里还有推进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但规划已被国家批复,政策已经落地,今年也便不再提及。

而我们关注的重点,还是这句话:

经济大省要充分发挥优势,增强对全国发展的带动作用。

这是官方文件中,第一次出现这种描述。

先富带动后富,第一次具体到省份层面。

经济大省,指的是谁?

很显然,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四川、湖北GDP都超过5万亿元,广东和江苏更是超过10万亿元,算是妥妥的经济大省。

但这里的所指,船长更倾向于广东、江苏、浙江三个省份。

广东的优势自不必说,经济体量全国第一,改革开放经验丰富,拥有成熟的珠三角城市群,制造业实力首屈一指,方方面面都能给其他地区输出经验。

江苏的优势在于工业制造,2021年苏州工业产值首次突破4万亿,超过上海深圳,成为中国第一工业强市。而江苏其他地市的实力也普遍较强,地市均衡也成为其特点之一。

浙江的优势,在于数字经济和均富水平。共同富裕示范区放到这里,已经足以说明。

能真正起到带动全国发展的省份,非他们莫属。

2

尽管是官方文件首次提及,但这些省份其实早就在行动,带动全国了。

从财力贡献上,你能看到中国地区发展不均衡的真相。

2019年,只有广东、上海、北京、江苏、浙江、山东、天津、福建、辽宁6个省份和3个城市,对国家财政有净贡献,而其他省份都需要中央财政给予补助。

6省3市养活全国,是真实存在的。

其中,广东、上海贡献最多,净贡献都超过8000亿元,北京净贡献超过7000亿元排在第三位。而这也合乎情理,毕竟是中国经济最强的省份和城市。

江苏、浙江、山东、天津的净贡献值也超过100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辽宁还有67亿的净贡献值。最近几年,辽宁经济增速放缓,但其中关键在于计划单列市大连,如果把大连剔除,辽宁对全国财力净贡献由正转负为-586亿元。

而这6省3市,除了辽宁之外,全部来自东部,经济实力强、财政收入高,自然对中西部处于碾压地位。

此外的22个省市,都需要被“援助”。

四川、黑龙江、河南、新疆4个省份,财力净贡献值最小。而这也恰好对应了中央转移支付最多的省份。

除了财政收入贡献,养老金调剂,也出现少数省份为全国养老的局面。

2018年,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开始实施。有些省份上缴的资金额大于得到的拨付额,成为净贡献省份;得到的拨付额大于上缴额,成为净受益省份。

2020年,全国有7个省份是净贡献省,21个省份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净受益省,还有3个省份持平。

广东、北京、福建、江苏、浙江、上海、山东7个东部省市,一共贡献了1767亿养老金,为其他省份买单。

此外,在净受益省份中,辽宁、黑龙江、湖北和吉林的净受益超过了100亿元。

东北三省无奈垫底,老龄化程度高、人口外流,导致养老金入不敷出,只能接受其他省份的援助。

尤其是广东,一个省份就贡献了645亿元,占了近40%。

这就是实打实的经济大省对全国的带动作用。

在南北差距、东西差距越拉越大的不均衡局面下,经济大省对全国的带动,不会变弱只会变强。

3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重点是:

严控撤县建市设区。

这也是官方文件中,第一次出现如此描述。

撤县设市设区,已成为近年来的一大风潮。

从2009年到2019年,中国的市辖区增加了110个,而县减少了141个,通常就是设区或设县级市。

观察历史数据,撤县设市的高峰期出现在八九十年代,而到了2016-2018年,再次出现小高峰。而撤县设区的高峰,则出现在2013-2016期间。

仅2017-2021这5年,全国就有74个地方完成撤县。且不少城市在十四五规划中都提出了撤县设市设区。

郑州:“加快撤县(市)设区步伐”

合肥:“推动肥东、肥西、长丰与市区一体化发展,谋划推进县改区”

太原:实质性推动阳曲、清徐撤县设区,尽快提出调整方案

福州:谋划闽侯、连江加快融入主城区

昆明:优化行政区划设置,有序推进撤县设市(区)

……

之所以众多城市对撤县设市趋之若鹜,在于县级市或区和县的管理模式不同。前者采取的是城市管理方式,而后者采取的主要是农村管理方式。

尽管行政级别还是一样,但实际上行政自主权会提升不少,能自己决定的事情更多。

在中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的当下,撤县设区原本是顺应这一环境,优化城市行政规划、完善行政管理的调整,而“无县化”就是必然结果之一。

比如中国目前几个无县的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武汉、东莞等,都是经济实力强劲的城市。

但一波热潮之后,中西部开始出现盲目跟风的现象。工作报告中出现“严控”这样的字眼,及时给出了刹车的信号。

有些城市的扩容梦,算是破碎了。

本文系【米筐投资】原创内容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公众号对话框回复“转载”查看须知商务合作:15638843884(电话同微信)在看点这里
用户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