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了解>> 根据中国外汇管理局要求:
1. 全球职业交易大赛仅提供交易商所在地监管公布的登记监管信息
2. 全球职业交易大赛为了客观公正,不接任何品牌类、营销类或导流类广告
3. 根据《关于严厉查处非法外汇期货和外汇按金交易活动的通知》在大陆境内擅自开展外汇期货交易均属非法,提高意识,谨防损失

市值风云

市值风云

(422083)个赞

(2367)篇文章

展示账户

账号 净值 余额

暂无

一文看懂介入治疗和我国公司在其中的布局

作者: 市值风云 | 2022-03-04
在介入治疗这一相对新的领域,我国公司在部分方向已经达到了全球领先水平,未来有望诞生世界级公司。

作者 | 国胜

编辑 | 小白1938年的一天,年仅39岁的美国医生Reginald Smithwick正在哈佛大学医学院紧张地进行着一台手术。手术基于当时新兴的“外科手术切除部分神经以治疗高血压”的理论,并取得了成功。随后,Smithwick又进行了2400多例同样的手术,并把结果发表在1953年的美国医学会杂志上。结果证明,这种方式能很好的控制高血压。(来源:美国医学会杂志)但此种方法不久后还是被摒弃了,因为手术中患者要经历大的创伤,还有众多副作用,术后死亡率达到2.5%。加之多种有效治疗高血压药物的面世,外科手术治疗高血压很快被埋藏在历史的尘埃中。(Dr Reginald Smithwick)然而进入21世纪以来,顽固性高血压又成为药物治疗的瓶颈。随着介入治疗和微型化医疗设备的成熟,2009年,Krum等人率先使用经导管肾神经阻断(RDN)技术治疗顽固性高血压,并取得了初步成效。RDN的原理是通过切断交感神经信号传递,以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与Smithwick的技术一脉相承。随后于2018年发表的SPYRAL HTN-ON MED(增加了假手术组并改进实验流程)试验更是为RDN添了一把火,研究表明:RDN可有效治疗轻中度高血压。医学进步的历史真是兜兜转转,柳暗花明。介入治疗的现状RDN属于介入治疗的一种。介入治疗已经成为与内科和外科并立的三大支柱性学科。相比内科治疗,介入治疗可以将药物直接送到病变处,提高疗效,并减少对其他部位的副作用。相比外科治疗,介入治疗的创伤小,恢复时间短,避免了很多并发症。(来源:中泰证券研报)介入治疗可以大致分为血管介入和非血管介入两大类。血管介入包括心血管介入、脑血管介入、外周血管介入、电生理介入。非血管介入包括腔道介入、活检产品等。(来源:中泰证券研报) 1  电生理介入RDN毫无疑问属于电生理介入。RDN的相关产品虽然还没有商业化,但是2019年,全球用于治疗高血压的医疗开支达到4000亿美元,这毫无疑问是一个巨大的蓝海市场。2019年,中国高血压患者人数达到3.17亿人,而且预计将以1.8%的复合年化增速增至2030年的3.88亿人。在这当中,15%属于顽固性高血压,63%属于未控高血压(介于受控高血压和顽固性高血压),共涉及人口2.47亿。未控高血压比例如此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高血压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较低,在城市中不足50%,在农村地区仅20%。依从性差的原因则是,患者需要在短时间间隔内长期服用大量药物,而且需要经常赴医院就诊,再加上药物有一些副作用,很多人认为带来很多不方便,于是停止服药。但是高血压如果不能有效控制,可能引发中风、冠心病等更严重的病症。汞柱血压每降低10毫米,对应13%的死亡率降低。RDN是第一款以器械方式治疗高血压的产品,未来如果能够大量应用,即可通过一次手术让患者终身受益,从而避免药物依从性的问题,是目前治疗高血压主流的研究方向之一。 2  心血管介入在介入治疗领域,冠状动脉支架(俗称心脏支架)是最大的单一市场,也是中国医疗器械领域最大单一市场,2019年达到71亿元(按出厂价)。(来源:百心安招股书)从Grüntzig 1973年的第一例冠脉介入手术至今,医生在临床上使用的器械也经过了几代的发展,目前正处在从药物洗脱支架向全降解支架(BRS)过渡的阶段。受集采的影响,2021年中国药物洗脱支架市场预计将从70亿元下降至19亿元。BRS由于大多数采用聚乳酸等高分子材料制造,能够在完成支撑作用后逐渐降解为乳酸,并最终代谢为水和二氧化碳,对于患者后期康复更加友好,且目前已经达到和传统支架同样的功效。中国的BRS市场预计将从2019年的2亿元增至2024年的27亿元,复合年化增速达到71.8%,处于对传统支架的加速替代中。由于投入市场较晚,全降解支架预计短期内不会受集采影响。 3  肿瘤介入肿瘤介入也是介入治疗中一个大的领域,其中既包括动脉灌注/栓塞疗法为主的血管性介入,也包括肿瘤消融等非血管介入。2020年,中国癌症新发病人数457万,是全球癌症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的大国。2017年存量患者接近1300万,如果按照有1/50的患者进行介入治疗测算,一次介入治疗平均费用1万元,一年按5-6次计算,则市场规模在百亿以上。 4  脑血管介入脑血管介入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脑卒中。脑卒中主要由脑血管阻塞或破裂出血引起,脑血管介入利用血管内导管操作,通过扩张术、取栓、介入栓塞等方法进行治疗。2020年,DIRECT MT发布的结果表明,机械取栓效果不劣于药物静脉溶栓联合血管内取栓。而且在占比较高的急性缺血类脑卒中治疗中,机械取栓也有一定优势。(来源: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中国的脑血管介入市场规模达到20.6亿元,预计将以16.5%的复合年化增速增至2025年的44.2亿元。(来源:头豹研究院)介入医疗器械研发的难点总的来说,介入治疗还是一个相对新的领域。对于一种全新的医疗产品来说,其临床试验的门槛也会更高。比如风云君一开始介绍的RDN疗法,临床试验中需要设置一个假手术组,也就是说跟试验组一样走完手术的全流程,但是不进行治疗。从患者心理的角度讲,这个临床入组的难度就大了很多,而且在伦理方面也会有巨大阻力,体现出医学进步中的不易。即使是首次纳入了假手术组的的Symplicity HTN-3临床试验,其结果在2014年表明,RDN治疗后6个月血压试验组及对照组同时下降,并没有统计学差异。这反而给当时的人们浇了一盆冷水。(来源:严道医声网)事后分析发现,药物依从性可能影响了试验结果,很多病人无法坚持服药或者中途擅自改变用药。而经过改进的临床试验结果最终表明,RDN确实能有效降低患者血压。(来源:严道医声网)类似的故事还发生在BRS的研发中。2011-2014年,使用雅培(ABT.N)的Absorb进行的一系列临床试验表明,术后2-3年的临床结果出现了较显著变化,不良临床事件发生率提高,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深入分析后发现,可能与研究早期对病变的选择和置入操作技术优化的经验不足有关。在此基础上,人们总结出使用BRS的PSP原则,即充分的预扩张、准确选择支架尺寸、充分的后扩张。尽管如此,BRS的临床试验已经是要求最高的临床试验之一,需要入组1200例病例,随访时间达到3年。相比之下,金属支架在早期临床试验阶段只需要入组300例,随访时间1年。全部下来,BRS的临床试验周期需要7-8年时间,期间要投入大量人力、资金。2017年,由于FDA提出对小血管谨慎使用BRS,以及相比传统支架并没有带来更高回报等原因,雅培的Absorb全球退市。不过可喜的是,最新的第二代BRS在支柱厚度上有了大幅改善,从而降低了在小血管中应用的难度。也是基于上面的原因,介入医疗器械的发展中往往赞誉和争议并存。而能在超长的研发周期中活下来,也决定了这个领域的公司大多都是上市公司。我国介入医疗器械领域的主要公司在RDN领域,中国的在研产品有百心安(02185.HK)的Iberis、魅丽纬叶、SyMap(信迈医疗)的SyMapCath。百心安是第一个完成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入组的厂家,也是全球第一家,预计2023年二季度在中国商业化。(来源:百心安招股书)美国在研RDN产品进展最快的是美敦力(MDT.N)。(来源:《FDA连批三个突破性设备,美敦力折戟的高血压治疗起死回生?》)相比同类产品,百心安的Iberis还是唯一一款可以通过桡动脉介入的RDN产品,已经在欧洲启动了临床试验,用于推广桡动脉介入RDN手术。通过桡动脉介入意味着手术可以在当天完成,医生和患者的接受度比起同类产品更高。另外,百心安在日本和泰尔茂(4543.T)合作进行Iberis的临床试验,目前完成了FIM(首次进入人体),并计划推进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百心安Iberis,来源:官网)这充分证明了,中国厂家作为后起之秀,是可以在具体领域和世界巨头掰一掰手腕的。而中国患者也有望首先受益于这些新的产品。冠状动脉支架则是中国国产厂家的优势领域,国产化率达到75%-80%。其中,传统药物洗脱支架的生产商包括乐普医疗(300003.SZ)、微创医疗(00853.HK)、赛诺医疗(688108.SH)等。国内已经商业化的BRS仅有乐普的NeoVas和华安生物的Xinsorb,华安生物的大股东是威高集团。乐普和华安生物的BRS也被称为第一代BRS,由于支柱厚度大于150微米,所以在小血管中应用难度较大。在研的第二代支架中,百心安的Bioheart和微创的Firesorb是最为领先的两款。Bioheart的支柱厚度厚于Firesorb,但径向力更强,支撑性更好,1.4牛/毫米甚至达到第一代乐普支架的水平。Bioheart预计2023年三季度商业化。对于医生来说,由于手术术式与传统支架完全一致,BRS大规模进入市场后,其接受度不会存在任何问题。介入治疗的其他领域,如肿瘤介入等,国产化率较低。相关公司有科睿驰医疗、心脉医疗(688016.SH)等。(来源:头豹研究院,2019)10年磨一剑的百心安在两大重要领域都有建树,相比很多朋友一定好奇百心安这家公司是什么来头。2011年,百心安的子公司之一安通成立,2014年,公司前身上海百心安生物成立。到目前为止,百心安的发展也可以说是10年磨一剑,这也符合高门槛医疗器械研发的客观规律。(来源:官网)去年12月,百心安在港交所上市,目前市值86亿港元。(来源:choice数据)公司创始人汪立是一名连续创业者,在介入心血管医疗器械领域有超过24年经验,曾经在美敦力、微创医疗、凯立泰(300326.SZ)等公司任职。首席医疗官Bradley Hubbard在医疗器械行业的临床研发领域有超过20年经验,曾在波士顿科学(BSX.N)旗下的Guidant担任血管介入科的临床前研究经理。公司RDN产品技术主管张晨朝曾经在凯立泰、上海心玮担任职务,是介入医疗器械行业的知名专家。BRS的技术主管蔡涛曾在阿迈特医疗负责通过3D打印开发可吸收冠脉支架。张晨朝、蔡涛两人都还非常年轻,分别只有38、36岁。除了技术实力强大外,百心安的创始人在公司发展过程中还有着十足的耐心。创业公司早期普遍都会缺钱,但为了避免资本的过多介入,百心安直到2018年才第一次拿了投资人的融资。这次融资来自日本顶级医疗器械公司泰尔茂,泰尔茂也是百心安目前业务上的合作伙伴,能够给百心安进入国际市场提供更多资源。目前,公司的其他重要股东还有TPG(TPG.O)、联想控股(03396.HK)、OrbiMed Capital等。BRS和RDN是百心安目前进展最快的两款产品,公司其他在研产品还有各种球囊扩张导管。在介入治疗这一相对新的领域,我国公司通过创新和积累,在部分方向走到了世界前面,比如冠状动脉支架领域的乐普、微创、百心安,RDN领域的百心安等。中国的人口规模和中国人民不断提高的生活水平,使得创新医疗器械在中国可以大有作为。抓住了这些机会,中国也有望诞生世界级的医疗器械公司。免责声明:本报告(文章)是基于上市公司的公众公司属性、以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为核心依据的独立第三方研究;市值风云力求报告(文章)所载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本报告(文章)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值风云不对因使用本报告所采取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以上内容为市值风云APP原创未获授权  转载必究邮箱:yangfeng@wogoo.com /微信:yangfeng562933
用户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