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外汇管理局要求:
1. 全球职业交易大赛仅提供交易商所在地监管公布的登记监管信息

2. 全球职业交易大赛为了客观公正,不接任何品牌类、营销类或导流类广告

3. 根据《关于严厉查处非法外汇期货和外汇按金交易活动的通知》在大陆境内擅自开展外汇期货交易均属非法,提高意识,谨防损失 已了解>>

券商中国

券商中国

(872682)个赞

(4928)篇文章

展示账户

账号 净值 余额

暂无

五大险企市值蒸发超万亿!2021保险业冷风吹,六大关键词看过来!2022年风往何处吹?

作者: 券商中国 | 2021-12-28

2021年的中国保险业变革、挑战与机遇并存。

世纪疫情冲击下,变局加速演进。2020年过着紧日子的中国保险业,2021年更加不好过,这在保险股估值上已有充分反映。

这一年,保险业继续转型。寿险行业淘汰粗放模式,艰难探索新方向;车险“增保、降价、提质”的综合改革持续推进;保险资管继续市场化步伐;外资保险机构有序进入、持续深耕;一系列监管“组合拳”规范与促进市场发展……

这一年,保险业保障功能充分发挥。1-10月,累计实现保费收入3.91万亿元,同比增长3.2%;提供保险金额9411.43万亿元,同比增长29.26%;各项赔款与给付支出1.27万亿元,同比增长16.52%。

这一年,作为“十四五”开局之年,保险业面临新机遇。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乡村振兴、“双碳”目标……

券商中国记者用以下六大关键词,回望2021年度的保险行业。

1保险股跌30%

基本面严重偏离预期,A股保险板块在2021年成为了下跌重灾区。

截至12月24日,保险板块(申万二级行业分类)年内的跌幅超过30%,稳稳垫底A股。受此影响,A股五大保险股年内总市值合计缩水超过万亿元。其中,中国平安的总市值年内缩水超6000亿元。

截至11月,五大上市险企保费增速降为负数,寿险新业务价值悉数下滑,财险业车险综改冲击未了。短期看,“偿二代”二期、“双录”等监管新政仍迫使保险业直面不确定性。长远看,更多答案尚待揭晓——“互助”、“百万医疗”、“惠民保”等价低质优业务疾速铺开,对商业保险基本面影响深远;长期人口红利逐步消减、科技与产业深度变革,前所未有之大变局将引领中国保险业走向何方……

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保险业内人士,还是第三方研究机构,均未从目前的经营数据中看到行业基本面逆转的迹象。

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表示,寿险行业正处于转型阵痛期,预计2021年全年及2022年开门红业绩均承压,短期人均产能不足以弥补行业人力快速下滑。

开源证券研究所预测,寿险方面,低预期下寻找最快边际改善公司受到寿险转型所带来的队伍规模下降、产能增速较低以及产品结构导致的价值率下降影响,2022年各上市险企新业务价值同比仍将承压。

国盛证券分析师赵耀分析认为,短期因素是致使保费承压的主要原因,但长期因素同样持续影响。“年初行业新旧重疾产品转换造成传统价值主力重疾险购买力短期透支,同时产品渗透率不低、性价比不高等问题持续影响消费需求,此外普惠型产品普及对商业保险产品存在一定挤出和分流;疫情及收入不确定性使中产资产现金流受到冲击,对保险产品购买力整体下降;人力方面,重疾类产品销售承压致使代理人销售难度加大、脱落增加,人力与产品形成负反馈。”

展望2022年,赵耀认为上市险企新业务价值(NBV)正增长仍有压力。预计明年上半年上市险企单季度NBV同比增速仍为负数,下半年有望出现单季度转正,但全年NBV仍为负增长。

2人身险退与进

在2020年的疫情之年保费增速降至个位数后,2021年的人身险保险业没有迎来预期中的反弹,反而陷入低谷。

2021年1-10月,人身险公司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为2.77万亿元,同比下滑约1.6%。寿险公司保费收入中有大量往年保单的续期,新单业务情况更能直观反映当下。

仅从上市险企披露的情况看,今年上半年,中国人寿、平安寿险、中国太保寿险、新华保险、人保寿险上半年新业务价值整体下滑15.5%,各家降幅从9%到25%不等。头部险企尚如此,非上市的中小险企业绩大多更为惨淡。

今年是寿险业自2012年以来的首度下滑,也是行业在2017-2018年转型期的较低增长后,首次展现出如此严峻的发展形势。这引发了业界非常多的探讨,寿险业在2021年为何突然如此“难做”了?

这背后有多重复杂因素。从外部环境看,经济存在下行压力,居民消费意愿降低,外卖、直播等新产业的灵活就业机会增加,也让保险业的人口红利加速消退等等。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更多的人反思保险业内部因素。寿险多年来未改粗放模式,在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型过程中,保险业以“以客户为中心”的模式构建尚未完成,没有形成足够驱动力。

发展遇到瓶颈时,正是行业能够深入考虑是否真正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好时机。不难发现,人身保险正上演两大趋势:一个趋势是健康保险类业务普惠化,互助业务、百万医疗保险以及有地方政府支持的城市惠民保发展火热;另一趋势则是相对高门槛的业务则在蓬勃发展。比如200万、300万起步的与养老社区对接的年金保险业务,这类产品不单是保险,更与客户刚性养老服务需求、养老资金规划需求密切相关。

中国保险业发展仍有坚实的基本面。中国人均GDP已突破1万美元,中国老龄化和长寿化时代正在到来,保险业面临新机遇。在“共同富裕”目标下,起源于互助的保险业,也被认为大有可为。不过,“前景”并不会自动到来,还是需要行业主体积极努力。

3财险转型

2021年是财险业深刻转型的一年。

2020年9月,银保监会推动实施车险综合改革。今年是这项史上最大车险改革第一个完整实施年度。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改革实施一年多来,“降价、增保、提质”的阶段性目标基本实现,消费者普遍获益,获得感显著提高。

截至今年10月底,车辆平均所缴保费为2762元,较改革前降低21%,87%的消费者保费支出下降。据测算,改革以来累计为车险消费者减少支出超过2000亿元。同时,商业车险平均无赔款优待系数(NCD系数)由改革前的0.789下降至0.753,众多驾驶习惯好、出险频率低的低风险车主享受到了更多的保费优惠。

从保险公司角度来说,保费下降对保险公司经营是一次脱胎换骨的大挑战。

不过,10月起,车险保费当月增速转正,呈现复苏势头。2021年1-10月,产险公司保费1.14万亿元,同比下降0.9%。10月单月产险公司保费917亿元,同比增长0.3%,是4月以来首次增速转正。

11月复苏态势延续,带动财险保费整体表现向好。数据显示,11月单月,中国人保、中国平安、中国太保、中国太平等传统上市险企财险保费均实现正增长。

今年12月14日,中保协正式发布《新能源汽车商业保险专属条款(试行)》及《新能源汽车驾乘人员意外伤害保险示范条款(试行)》;中国精算师协会也正式发布了《新能源汽车商业保险基准纯风险保费表(试行)》。

光大证券研究所分析,由于新能源汽车赔付率本就高于传统汽车,新规的实施预计将使险企承保盈利空间进一步收窄,从而使新能源车险行业集中度提升,利好大型财险机构。

中信建投研究所分析,预计头部险企受益于客户、渠道、数据等资源优势,在定价、风控和服务能力等方面拥有显著优势,能够享受新能源车高增带来的保费与承保双端提升。整体而言,市场加速出清、强者恒强的逻辑将持续,头部险企的盈利能力将更为凸显。

总体而言,保险公司需要抓紧时间练内功,提升风险甄别能力和精算能力,更加准确识别和获取优质客户来降低成本和赔付率,把成本和赔付端节约的资源更多地投入到创新和服务中去,最终形成自身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4规范互联网保险

互联网保险业务新规在酝酿多年后,终于在2021年“靴子落地”。

新规主要是指2021年2月修订实施的《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办法》,以及10月份发布的配套细则——《关于进一步规范保险机构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简称“《通知》”)。新规特别是《通知》引发业界持续关注,其影响直接而广泛,将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影响互联网保险以及人身险行业格局。

《通知》对互联网人身险产品的经营门槛、产品范围及费用控制作出更严格界定,规定可备案为互联网人身险的产品种类只包括五类:意外险、健康险(除护理险)、定期寿险、保险期间10年以上的普通型人寿保险(除定期寿险)、保险期间10年以上的普通型年金险。此前热门的理财型互联网人身险产品,如分红险、万能险、投连险,均不在互联网人身险销售范围之内。

不仅如此,《通知》还对开展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的险企提出了新的门槛要求:保险公司连续4个季度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达到120%,核心偿付能力不低于75%;连续4个季度风险综合评级在B类及以上;连续4个季度责任准备金覆盖率高于100%;保险公司公司治理评估为C级(合格)及以上。

根据险企公开披露的数据,目前符合上述要求的人身险公司仅有22家。这份《通知》也因此被业内戏谑为“史上最严互联网保险新规”。

也是受此影响,包括小康人寿、三峡人寿、富邦财险、昆仑健康、富德产险等多家险企相继宣布将于2021年12月31日停止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

西部证券研究所认为,《通知》可能致使互联网保险业务短期受到一定冲击。中小险企受限于服务能力及经营范围,将面临一定发展困境,但长期来看,高门槛+细规范+严监管将利好业务布局完善、定价能力较强的龙头险企。

天风证券研究所则表示,中小保险公司线上销售人身险产品受限,收益率激进的理财险将下架,后续长期险产品将回归线下经营,拥有自建队伍仍是核心。

5险资松绑

对于23万亿保险资金和31家保险资管公司,2021年可谓“友好”年份。这一年迎来了诸多利好。

保险资管机构经过多年稳健发展,已有头部机构展露头角。年中IPE发布的全球资管500强广受关注,国寿资产、平安资产等8家保险资管入列。在中国金融深化开放、国际资管巨头加大中国布局的趋势下,保险资管也逐步打开眼界,步入与国际资管机构对标的阶段。

12月10日,银保监会就《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这是17年来监管首次全面修订保险资管公司的基础规章制度。总体思路是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和落实扩大对外开放,统筹考虑保险资管公司当前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有利于保险资管公司市场化运作和差异化发展。

投资业务是保险业的重要业务,对行业稳健发展、承担保障责任起着重要作用。这一年,险资迎来多个新的业务机遇。比如,公开募集基础设施证券投资基金(公募REITs),为险资提供了又一适配性很高的投资品种。再如,险资版“融券”业务,保险机构可以将所持大量的长期股票、债券等“底仓”证券资产进行一定比例的出借,盘活存量资产、提升投资收益,业内对此早有期待。

除了新的业务机遇外,保险投资和保险资管业务都迎来多个提高效率的“松绑”新规:调整险资投资债券信用评级要求,取消可投金融企业(公司)债券白名单要求以及外部信用评级要求;资产支持计划和保险私募基金从注册制改为登记制,效率大大提高;减少投资管理能力信息披露频率,进一步鼓励保险机构自主投资标准化产品;允许保险资金投资由非保险类金融机构实际控制的股权投资基金,取消保险资金投资单只创业投资基金的募集规模限制;精简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监管报告事项……

这些一以贯之的“放管服”措施出台,一方面使得监管部门可以聚焦风险监管,提高监管质效;另一方面可以增加市场主体自主空间,压实机构的经营主体责任。但监管强调分类监管、差异化监管,实际上对各机构意味着更高要求。

中信建投研究所分析,近期银保监会持续松绑险企投资端,在“放开前端、管住后端”原则下,中长期利好险企投资能力与收益水平的提升。

在广阔的资管市场机遇和“有多大能力干多大事”的现实面前,保险公司和保险资管公司要抓住机遇,要注重内功修炼,都要重视建设投资能力,要在市场中有所为有所不为,在激烈的资管市场中找到提升竞争力的关键抓手。

6新规频出

2021年,保险行业重磅新规不断,涵盖人身险、互联网保险、保险资金运用、对外开放等多个领域。

健康风险保障方面,新版重大疾病保险定义和发生率表正式实施,重大疾病保险产品保障责任进一步升级。此外,还先后出台了《关于印发保险公司城乡居民大病保险业务管理办法的通知》、《关于规范保险公司参与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服务的通知》、《关于规范保险公司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业务的通知》、《关于做好短期健康保险业务客户服务工作的通知》等多项规范性文件,指导保险公司更好服务保障民生。

其中,短期健康保险业务相关通知聚焦行业短期健康保险业务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监管措施,包括严禁保险公司通过异化产品设计,“短险长做”误导消费者,明确短期健康保险不得保证续保,不得使用“自动续保”“承诺续保”“终身限额”等易与长期健康保险混淆的词句,推动短期健康险健康运营。

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相关通知,对于近两年席卷全国的这一现象级保险进行了规范,有利于推动惠民保可持续健康发展。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如何参与养老保障体系建设成为保险业关注的重要议题。5月底,银保监会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开展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的通知》,决定自2021年6月1日起,由6家人身险公司在浙江省(含宁波市)和重庆市开展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鼓励试点保险公司开发针对新产业、新业态从业人员和各种灵活就业人员的专属商业养老保险产品。截至10月底,专属商业养老保险累计保费收入约2亿元,承保人数超过1.7万人。

12月24日,中国银保监会印发重磅文件《关于规范和促进养老保险机构发展的通知》,要求养老保险机构明确主要业务方向,清理压降养老特点不明显的业务,终止或剥离与养老无关的保险资产管理业务,压降清理现有短期个人养老保障管理业务。

新兴渠道方面,近年来,互联网保险发展较快,已成为保险销售的重要渠道之一。10月22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保险机构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着力规范互联网人身保险领域的风险和乱象,细化并完善了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相关监管规则。近日,多家保险公司已公告称将暂停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开展整改工作。

偿付能力方面,银保监会修订发布了《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管理规定》,明确了以风险为导向,制定定量资本要求、定性监管要求、市场约束机制相结合的偿付能力监管规则。与原《管理规定》相比,修订后的《管理规定》明确了偿付能力监管的三支柱框架体系,完善偿付能力监管指标体系和偿付能力监管措施,对保险公司治理和经营具有深远影响。

财险方面,发布《关于境内保险公司在香港市场发行巨灾债券有关事项的通知》,支持有意愿的境内保险公司在香港市场发行巨灾债券。

保险资金运用方面,银保监会发布了《关于修改保险资金运用领域部分规范性文件的通知》、《关于保险资金参与证券出借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系列政策有利于增强市场主体的投资自主权,为多层次资本市场提供长期资金来源。

对外开放方面,银保监会印发了《关于明确保险中介市场对外开放有关措施的通知》,放宽外资保险中介机构准入条件,并就《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对作为保险资管公司股东的境内外保险公司一视同仁,不再限制外资保险公司持股比例上限。

据了解,下一步,银保监会将持续引导保险业回归保障本源,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不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服务民生保障质效,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责编:桂衍民

百万用户都在看危在"诞"夕?欧美疫情凶猛,英法意全都拉响警报!新冠特效药被抢光,全球3000航班被取消,影响几何?周末影响一周市场的10大消息(新股+点评)最新!西安全市开展全面消杀!155例新增病例:56例为核酸筛查发现!未来几天新增病例仍可能较多突发!新兴龙头遭暴雪冲击,20倍大牛利空压顶!这只潜力股面临大套现,私募清盘传闻再现,发生了啥?重磅!"网红"城市突然取消招聘,发生了什么?国家能源局放大招,热门赛道逐个点名,机会来了?望尘莫及!三名高管年薪12亿?AI独角兽"豪气"刷屏!真实情况如何?股权激励是大头,科技公司例牌菜?

券商中国是证券市场权威媒体《证券时报》旗下新媒体,券商中国对该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相应法律责任。

ID:quanshangcnTips:在券商中国微信号页面输入证券代码、简称即可查看个股行情及最新公告;输入基金代码、简称即可查看基金净值。

用户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