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外汇管理局要求:
1. 全球职业交易大赛仅提供交易商所在地监管公布的登记监管信息

2. 全球职业交易大赛为了客观公正,不接任何品牌类、营销类或导流类广告

3. 根据《关于严厉查处非法外汇期货和外汇按金交易活动的通知》在大陆境内擅自开展外汇期货交易均属非法,提高意识,谨防损失 已了解>>

扑克投资家

扑克投资家

(103710)个赞

(431)篇文章

展示账户

账号 净值 余额

暂无

我一个养鱼的怎么做起光伏了呢?

作者: 扑克投资家 | 2021-11-25

作 者 | 章舟来 源 | 扑克投资家编 辑 | 扑克投资家,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8年,四川省川商总会召开了一个经济形势研讨会,一众川商领袖齐聚一堂,讨论下一个风口。当时,身为川商总会会长的刘永好,谈了一下企业转型和年轻化的问题,希望5年后再造一个新希望。

 

但没想到的是,5年时间未到,一直在做多元化布局的刘永好,被当时在同一张会议桌上的一位小弟给逆袭了。

 

这位小弟叫刘汉元,现年57岁,是光伏巨头通威集团(600438)的创始人。据最新的《2021胡润百富榜》显示,刘汉元以1250亿身家,结束了刘永好20多年的“垄断”,成为新任四川首富。仅过去一年,他的个人财富便增长了大约620亿元。

 

富豪的身价暴涨大多来源于股票,特斯拉的马斯克如此,刘汉元也不例外。在9月3日,通威股份的股价大涨9.85%,收盘价达到了61.90元,创历史最高收盘价,市值达2787亿,距离3000亿市值非常接近!有人还讲到通威股份的市值距离3000亿只差一个涨停板。但后续股价恢复理性,回落至目前的2200亿左右。

 

 

但即使是这个发展速度,也碾压了无数上市公司——去年7月份通威股份的市值才刚刚正式突破1000亿,今年1月份正式突破2000亿,以不同寻常的速度飞快发展!

 

更让人啧啧称奇的是,这家光伏巨头的老本行,竟然是普通不能再普通的行业——养鱼!事实上直到今天,它非但没放弃养鱼,而是独创了“渔光一体”的新路。下面我们就来复盘这条道路,以此为传统行业的转型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从养鱼到卖饲料:通威前史

 

虽然年龄相差13岁,但刘汉元和刘永好的起家之路颇有相似之处。都是辞去公职下海,都起步于改革开放全面起步的上世纪80年代,都是从养殖业开始。

 

不同的是刘永好兄弟养的鸡和鹌鹑,刘汉元则是养鱼。这与刘汉元最初的教育和工作经历有关。刘汉元1964年出生于四川眉山县的一个普通家庭,因家境一般14岁初中毕业后,他选择了就读中专,读的是四川水产学校的淡水养殖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了眉山县水电局两河口水库渔场做技术员。

 

虽然这份工作的月薪只有33元,不过经常有被抽调到外地做水资源调查的机会,他养鱼的技术也因此被锻炼出来。他创业的念头,也是在这个过程中慢慢产生的。

 

1983年的春节很是热闹,老老少少围拢在一台黑白电视机面前,看央视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屏幕里的相声,人们记住了大师马季;屏幕里的歌声,人们记住了“难忘今宵”的李谷一。在屏幕之外,人们还会记住“舌尖上”鱼的美味。

 

刘汉元至今仍清楚地记得,那时,吃鱼很难。成都市场上猪肉0.99元一斤,鲤鱼却卖到了12~13块一斤——鱼肉价格十倍于猪肉,全国大概只有500多万吨的水产品总产量,四川每年人均只有不到一斤鱼的消费量,巨大的市场需求与供给不足发生了冲突。产品和要素的价格反映了供求关系和稀缺性,价格畸高的鱼肉抑制了消费能力,无法拓展的市场挡住了水产养殖的产业化进程。

 

这一年初,刘汉元考察养鱼“万元户”时发现,四川的养殖户大多是在池塘里养鱼,养殖出来的鱼也带有一股土腥气;水库养殖出来的鱼新鲜许多,价格也要高,不过生长速度慢,而且只能散养不易形成规模。

 

这个技术难题很快被他攻破了。靠着翻阅专业杂志,他发现德国已经有网箱养鱼的成熟技术,很适合在水库这样的水域进行规模化养殖。靠着自己攒下的200元和家里卖掉的两头猪,他踏上了下海创业之路。

 

次年,20岁的他将自己研制出的“渠道金属网箱式流水养鱼法”投入实践,短短半年就远超当时全四川的最高亩产,60余平方米的刘氏网箱里,共捕捞出1390公斤成鲤鱼,折合亩产1.5万公斤,赚回了2000多元现金——这是当时普通工薪阶层月工资的近五十倍收入。按这个发展速度,只要五年就能成为万元户。

 

按照常理,这么赚钱的技术,应该作为商业机密保守起来,但出人意料的是,小赚一笔之后,他很快就将这项技术毫无保留地教授给了当地村民,并免费向全国农民推广。

 

 

这看似犯傻的举动,恰恰是刘汉元敏锐商业头脑的展现。他认为,网箱养鱼技术并不具备核心优势,很难垄断,还不如扩大养鱼群体,自己转行上游的鱼饲料生产,成为卖铲子的那个人!

 

经过两年的努力,他终于研制出鱼饲料,并在老家永寿镇成立了科力饲料厂(通威前身)。60余平方米的刘氏网箱里,共捕捞出1390公斤成鲤鱼,折合亩产1.5万公斤,4年后,积累了不少财富的刘汉元将公司规模扩大,创立了四川通威饲料有限公司,并把公司总部迁到了成都。

 

他善营销的特质也在这一时期展现。通威成立之后,刘汉元便花了十万元在《四川日报》持续两周刊登招聘启事,创下四川第一个整版广告的记录。“科技能使卫星上天,科技能使你养鱼致富”的广告语,迅速在四川流传,通威也借此名声尽显。

 

卖饲料的过程中,刘汉元多还尝试与养殖户合作,以高出市场1-3元的价格进行回购,把回购的鱼再放到通威自己的特殊水环境里,对鱼净养,再以“通威鱼”的品牌上市。通过宣传“无公害”的理念,通威鱼的价格比普通鱼高出了50%左右。

 

 

这期间,刘汉元也不断攻城拔寨,接连在昆明、安岳、西昌等十多个城市开设子公司。据说,当时国内每三条鱼中,就有一条食用通威饲料。

 

2004年,通威股份在上交所成功上市,2年后销售收入便超过200亿,市值也近100亿的大关。这不仅意味着通威成为了公众公司,也标志着其完成了向现代化股份制公司的转化,借金融市场反哺实体经济。

 

然而摆在刘汉元和通威眼前的是如何战略布局以谋求更稳健、更长远的发展。彼时通威已是全球领先的水产饲料生产企业及主要的畜禽饲料生产企业。如果继续秉持单一的农业属性,通威只有尽力压缩供应链成本,以在这片红海突围。能否找到新的主业以带领通威获得新发展?主业之间又如何能达到平衡与融合?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刘汉元的知识背景,对通威的转型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002年,刘汉元进入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就读EMBA,毕业以后连读DBA工商管理博士,其博士论文即为《各种新能源比较研究与我国能源战略选择》,形成了太阳能光伏发电将成为未来清洁能源主要发展方向的研究成果,这不仅坚定了刘汉元投身光伏产业的决心,也为日后投资光伏产业提供了坚实的研究和理论支撑。这一次,刘汉元选择了光伏新能源产业。

 

区别于当年热衷的搞地产、炒科技,刘汉元和通威把这次主业的跨界突围视作“二次创业”,是完成现有产业链更长远的重塑,也是未来长期、稳健发展的战略布局。

 

一家养鱼的企业,为何跨界做起光伏?

 

1. 面对低谷,“渔光一体”独辟蹊径

 

实际上,仅仅是读一个学位,写了一篇论文,还不足以让刘汉元下定决心搞光伏。真正让他下定决心的,是此前在产业界的一系列动作。

 

在进入光伏行业前,刘汉元曾数次前往德国考察,1995年还差点并购了一家德国半导体企业,但因市场前景不明,最终放弃了合作。

 

2004年,德国政府颁布了《新能源法》,并对光伏发电进行补贴,在此带动下,全球光伏市场大爆发,作为太阳能电池主要材料的多晶硅价格一路飙升。2004年9月,唐光跃找到刘汉元,希望他投资一个新上马的氯碱化工项目。氯碱化是多晶硅的上游市场,错过了多晶硅生产热的刘汉元,和唐光跃一拍即合,受让了唐光跃持有的永祥树脂50%的股份。

 

尝到了做上游供应商的甜头后,2006年12月,刘汉元又宣布“全力以赴进军多晶硅产业”,并于次年5月与乐山市政府签署协议,与四川巨星集团共同在乐山设立四川永祥股份。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光伏行业受到重挫,多晶硅变成了“烫手山芋”。刘汉元也受到了影响,不少工程被迫停滞。2011年美国又启动了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反倾销、反补贴”,2012年欧盟也加入了该行列。当时的光伏龙头无锡尚德、江西赛维相继破产重组,光伏行业进入为期三年的寒冬。

 

危机之时,刘汉元挺了下来。他认为,发展可再生清洁能源将是中国经济的必由之路,光伏产业肯定还存在壮大的可能。他顶住压力,用卖饲料的钱补贴光伏项目,发展多晶硅。同时,选择在中下游寻找,建立光伏电站,收购企业,

 

和那些缺乏固有产业支撑的企业相比,通威发展光伏,有一个独家的优势:结合新旧业务,开创 “渔光一体”的发展模式,即水下养鱼和水力发电,最终实现双赢。

 

早在2013年,刘汉元就针对传统“渔光互补”模式只重视发电不重视养殖的现状,创造性提出打造通威“渔光一体”模式,并开始操作层面的探索。2014年10月24日,通威举行专题会议,正式将这种“上可发电,下可养鱼”的模式命名为“渔光一体”,并敲定将苏北等地作为第一批基地。

 

所谓“渔光一体”模式,是指在合理保证池塘基本渔业生产性能前提下,在水面一定高度架设光伏电站,实现水上发电有效运行,水下渔业生产正常开展的一种新型立体高效的生产方式。通过多年研究实践,这一方案日臻完善,综合成效显著。

 

 

安装光伏电站后的池塘,在原有结构和配套条件未做大的改变情况下,只要以下四个关键因素变化不大或能较好解决,其生产能力就能得到较好维持和保障。具体是:

 

光照性能:指渔光一体池塘正常渔业生产应具有的光照通量,简称“光通性”。

 

水温性能:指渔光一体池塘水体热交换(水温变化)通畅性,简称“温通性”。

 

气通性能:指渔光一体池塘与环境气体交换通畅性,简称“气通性”。

 

生产便利性:指渔光一体池塘渔业生产作业畅通性或方便性,简称“便通性”。

 

在经过规划的“渔光一体”的池塘里,通过底排污解决清淤的问题,保证水质的良好;通过微孔增氧机、水车增氧机等来解决溶氧问题,保证水体溶解氧;通过“渔光一体”风送投饵机来进行投喂,饲料投喂的位置和撒料面积都能进行控制;在“渔光一体”池塘设计25%-50%深水区进行诱捕,可解决捕捞的问题。

 

“渔光一体”模式借鉴国外“池塘水面光伏”模式,创新地把光伏和农业这两个会占用大量土地资源的产业相结合,一举多得,不仅做到了空间上的立体复用,节省了土地,还输出了环境友好的清洁能源。据统计,“渔光一体”已经使单亩利润比单纯水产养殖提高了5—10倍,市场前景十分广阔。2015年底,被誉为“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渔光一体’项目”的通威如东“渔光一体”基地,正式实现并网发电。

 

 

就在这时,整个光伏行业迎来了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已经蛰伏赛道多年的通威,一鸣惊人,成为国内光伏行业的领头羊之一。

 

2. 抓住机遇,饲料光伏两开花

 

其实2015年,光伏行业就进入了复苏阶段,煎熬了数年的刘汉元终于挺了过来。这一年,他重新启动四氯化硅冷氢化技改项目,并在年底宣布多晶硅年产能突破7万吨。不久后,他又在包头投资建设了年产5万吨高纯晶硅及配套新能源项目,一举将多晶硅年产能提高到12万吨,跃居世界第一。

 

2016年1月,国家能源局下发《关于征求完善太阳能发电规模管理和实行竞争方式配置项目指导意见的函》,并征求意见。该政策的现实意义在于规范了市场秩序,确保有实力、有技术、有业绩的企业获得项目资源,促进中国光伏产业技术进步和成本下降,这对于通威的“渔光一体”显然是利好消息。

 

正当通威在多晶硅大展宏图之时,市场很快又发生了新的变化:多晶,正在悄悄被单晶取代!

 

相对单晶硅,多晶硅的生产成本和门槛更低,一直是大多数企业进入这一领域的优先选择。但2015年之后,单晶硅因为成本优势和政策优势后来居上,一跃成为市场宠儿。

 

2016年,单晶硅占据市场的比例还不到10%,2017年,“单晶硅型”太阳能电池板的出货量,首次超过了多晶硅,到了2020年,单晶硅的占比则超过了90%,这速度不可谓不快。

 

刘汉元不得不再次做出改变,于2017年与单晶硅龙头隆基股份及天合光能组建合资公司,共同投资单晶硅棒项目。根据通威股份今年年7月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的回复,公司目前单晶料占比已达到98%。

 

与隆基股份相比,通威股份的毛利率和净利率并不突出。隆基与通威在光伏产业链的定位也略有不同。前者正在奠定自己全链路的龙头地位,而通威股份是全球硅片大户,中下游业务略有涉及。与此同时,光伏产业只是通威股份的主业之一,水产饲料业仍在其企业发展投入之中,占据了公司部分研发投入和经营力量,这也与“一心一意”做光伏研发的隆基股份形成鲜明对比。

 

 

近年,通威的光伏业务营收超过饲料业务,但其在发展饲料生产、销售方面的脚步从未放缓。

 

2019年,通威提出了“光伏反哺农牧”战略,将太阳能先进管理渗透到饲料生产中,推进技术、原料、生产、营销等管理变革,探索独具通威特色的饲料板块新盈利模式。

 

2020年,通威正式启动农牧板块标准化工作,通过原料标准化、养殖品种标准化、产品名称标准化、配方和营养指标标准化等方面升级优化经典配方和高效养殖盈利模式。2021年,通威开启了以“质量方针”为纲的新五年规划,各体系围绕产品线、标准化、满产满销等进行改革,通过实现“成本领先”和“持续增值”成为行业中的“不可替代”。

 

目前国内的饲料行业集中度正持续提升,10万吨以上规模的饲料厂数量、产量以及市场占有率均不断增长。据中国饲料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工业饲料总量为25276.1万吨,同比增长了10.4%。10万吨以上规模饲料生产厂有749家,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4.6%,其饲料产量13352万吨,同比增长了19.8%,占到了全国饲料总产量的52.8%,较去年增加了6.2%。

 

目前,通威股份的经营模式为“农业(渔业)+光伏”,即“渔光一体”。

 

农业方面,通威股份主营为水产饲料、畜禽饲料等产品,用以满足水产、畜禽动物养殖过程中的生长和营养所需。有数据显示通威股份年饲料生产能力超过1000万吨,生产、销售网络覆盖全国大部分地区及越南、孟加拉、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

 

新能源方面,通威股份以高纯晶硅、太阳能电池等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为主。目前,公司形成高纯晶硅年产能8万吨,太阳能电池年产能35GW。高纯晶硅业务方面,公司生产基地位于乐山、包头、保山,主要生产要素采取就近采购方式,产品客户主要为下游硅片企业。太阳能电池业务方面,生产基地位于双流、金堂、眉山、合肥,公司根据市场需求,结合产线结构安排生产经营,产品直接销往下游组件企业。

 

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通威饲料及产业链业务营业收入98.95亿,同比增长16.59%。光伏业务半年实现收入约164亿,业绩持续向好。并且在2020年,多晶硅的产量也高达8万吨。截至11月19日,通威股份市值达2203亿元。

 

光伏产业目前已经从由过去严重依赖补贴发展阶段,步入到了以市场化驱动为主的高速发展阶段,依仗的,则是技术的升级,以及全球“碳中和”进程推进下的巨大的市场需求。据CPIA预测,未来5年光伏新增装机规模将保持年均15-20%的复合增长,预计2021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容量150-170GW,2025年有望达到270-330GW。这一预测,与通威股份供不应求的描述吻合。

 

根据通威股份的宣布,该公司计划2022年底形成33万吨高纯晶硅产能,超过55GW的太阳能电池产能。其近期的可转债募资方案,正是用于光伏硅材料制造技改项目(乐山二期5万吨高纯晶硅项目),光伏硅材料制造项目(包头二期5万吨高纯晶硅项目),15GW单晶拉棒切方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

 

目前,随着碳中和概念来临,光伏产业又将面临新一轮技术革新。未来,通威股份是否还能在这个领域力压群雄,尚未可知。

一场与企业风控从业者相关的社群圆桌讨论时间:11月29日(周一) 20:00三位实操嘉宾分享“套期保值中期现敞口管理和财务核算”干货满满,扫码添加下方助理入群收看直播↓

用户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