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了解>> 根据中国外汇管理局要求:
1. 全球职业交易大赛仅提供交易商所在地监管公布的登记监管信息
2. 全球职业交易大赛为了客观公正,不接任何品牌类、营销类或导流类广告
3. 根据《关于严厉查处非法外汇期货和外汇按金交易活动的通知》在大陆境内擅自开展外汇期货交易均属非法,提高意识,谨防损失

市值风云

市值风云

(422269)个赞

(2368)篇文章

展示账户

账号 净值 余额

暂无

为了摆脱价格战黑洞,明月镜片重金请来“定位之父”;“之父”转脸就突击入股,分享上市盛宴?

作者: 市值风云 | 2021-11-01

作者 | 子璐

流程编辑 | 小白

主动退出价格战。

2020年7月,明月镜片(以下简称“明月”、“公司”)向深交所递交了创业板IPO申请。

经多轮问询,耗时一年,明月镜片终于在2021年7月完成了过会。

目前状态处于走后续注册流程:

眼镜产品大家都非常熟悉,眼镜的灵魂镜片,目前主要有下列品牌:

进口镜片品牌:蔡司(Carl Zeiss)、依视路(Essilor Luxottica)等;

国产镜片品牌:明月镜片、万新光学、新天鸿光学等。

作为一家国产眼镜镜片生产商,公司质地到底如何?

且听风云君详解。

一、公司业绩表现

公司历年业绩表现如下:

暂不考虑2020年新冠疫情的影响,2017年至2019年公司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均逐年增加,收入规模为4-6亿区间。

收入增速高点在2019年,为112%;归母净利率增速高点在2018年,为19%。

2018到2019这两年并不寻常,因为公司坚定地调整了产品战略。

这里不得不提到国内眼镜镜片行业的竞争格局:

国际镜片生产商把持高端镜片市场份额,品牌溢价高价格贵;

国内镜片生产商陷入争夺市场的价格战。

正如公司实控人之一谢公兴在公开场合表述:公司于2019年初,宣布永久退出价格战,转向品牌战略。

所谓品牌战略,就是打广告,提高产品售价,目标是在消费者心中,树立中高端镜片民族品牌。

品牌战略执行效果,在财务指标上的表现如下:

2017年至最近一期财报,公司毛利率从39%提升至56%;归母净利率从4%提升至13%;

品牌推广导致销售费用大增,销售费用率从12%提升至22%。

于是风云君就想知道,主动提价,公司真有足够的竞争优势吗?

二、明月的研发优势,其实是对原材料的改进能力

一枚小小的镜片,你认为需要多高的技术含量?

明月给出的行业共识是:

树脂镜片制造业是一个技术创新推动型行业,融合了数学、光学、有机化学、表面及结构物理、机械加工、医学等多学科领域的高新技术,对产品及其生产过程的技术指标、品质及创新性具有很高的要求。

风云君一看,这不都是俺上学时头疼的科目?总之就是硬核高精!

为方便理解,风云君将树脂镜片制造的技术难点简单划为三个阶段:

树脂单体的制备(也就是原材料)技术含金量最高,难点在于配方。

目前最前沿高折射率镜片原材料,主要是MR聚氨酯,由日本三井化学研发并垄断:

折射率反映了镜片对光线的折射能力。折射率越高,镜片越轻薄。一般1.67及以上被认为是高折射率镜片。

哦豁,“技术创新驱动行业”的金钥匙目前在日本三井化学手里。

所以甭管蔡司、依视路还是国产镜片,高折射率的镜片生产的原材料,大家起跑线一致:找日本三井化学买!

既然拼不了高端原材料配方,明月只能拼低折射率镜片原材料研发和后续生产工艺。

根据公司招股书披露,公司能自产1.56和1.60折射率常规镜片的原材料:

即使是低折射率镜片原材料,具有自研能力也算国内难得的尖子生了。

那此类原材料研发生产技术,是公司纯自研吗?

答案并不是,此研发技术是从供应商韩国KOC的配方改进而来。

(资料来源:招股说明书)

资料里提到的江苏可奥熙,是明月子公司,负责公司原材料研发与生产业务。

江苏可奥熙曾由供应商韩国KOC控股,2016年韩国KOC将3%股权转让给明月,转让后明月持有江苏可奥熙51%股份,韩国KOC变为少数股东持股49%。

所以客观的说,明月目前并不具备对镜片原材料从0到1的研发能力。

明月的竞争力体现在对外来原材料的改进,和对原材料后续加工与批量生产的能力。

这里额外提一句,韩国KOC的母公司呢,也是日本三井化学……

三、品牌战略让明月自废武功

公司主要产品是自产镜片,收入占比超过80%,其次是原材料和成镜的生产销售。

所以风云君将分析重点放在镜片业务。

镜片产品按不同折射率系列拆分:

(数据来源:招股说明书)

如表所示,收入主力来自于1.56和1.60折射率镜片,合计占比常年大于70%。

1.56和1.60折射率镜片也是公司掌握了自产原材料技术的系列。

自产原材料带来的成本优势非常明显:

(数据来源:公司回复函)

按常理来说,公司本可利用成本优势,以更具竞争力的售价提升市场份额。

但由于品牌战略的确定,全系列产品进行提价,成本优势只能自废武功。

提价导致1.56和1.60折射率镜片销量一路下滑:

虽然销量下滑,由于调高了单价,总收入降速不明显:

公司对此的解释是:主动放弃该部分市场。

可正当风云君打算接受这一解释时,又发现了矛盾。

既然公司声称主动放弃,为啥募投项目又拟对以1.56和1.60为代表的常规镜片进行扩产?

(注:常规树脂镜片主要以1.56及1.60折射率为主,占比超过80%)

这么看“主动放弃”更像是为了回答深交所问询。公司其实并不想主动舍弃此细分市场。

但风云君想说,此系列产品提价就销售量下滑的客观事实,说明对应客户是价格敏感型,公司咋还这么有自信扩产呢?

四、明星产品受益于品牌战略

现在从另一个角度对镜片收入结构进行拆析:

在品牌战略的影响下,虽然以1.56及1.60折射率为代表的常规镜片收入逐年递减,功能性镜片却明显受益,收入实现逐年递增。

功能性镜片以1.71折射率镜片和防蓝光镜片为代表。

明星产品1.71折射率镜片是公司特色,国内市场上竞争对手目前尚未推出此折射率产品。

根据公司的描述,1.71系列镜片优点明显:

一般情况下,折射率越高,色散越厉害。

发行人的1.71超薄高折射率镜片产品,实现了镜片产品高折射率、低色散的双重优点。

折射率越高,镜片越轻薄;色散现象越轻,即阿贝数高,看事物越清晰。

提价使得1.71折射率镜片价量齐升:

但必须指出,明星产品1.71折射率镜片原材料完全依赖于关联方供应商韩国KOC进口。

相关原材料研发改进、后续生产工艺目前公司均未形成专利,“护城河”尚未稳固。

总结下来,品牌战略有得有失。

五、咨询公司变身成股东

公司的品牌战略,是公司以共计两千多万咨询费,特意聘请特劳特咨询有限公司为其制定的。

特劳特咨询公司的实控人邓利平,是John Trout 在2016年授权的中国唯一合伙人,John Trout就是这位 :

特劳特借着John Trout 的名气,服务过不少中国客户:

没承想,为明月服务了两年后,2019年4月5,特劳特通过诺伟其以1200万元增资变成了明月间接股东:

(注:特劳特持有诺伟其25.69%股份)

从提供咨询服务,到成为客户间接股东。

特劳特不知是看好明月的未来?还是趁明月上市前分一杯羹?或者二者兼有?

风云君先不做论断。

六、公司最大的竞争对手

前进道路上,要克服的困难并不少。

根据招股说明书,公司将依视路视为目前最重量级的竞争对手。

依视路陆逊梯卡(Essilor Luxottica)是全球领先的镜片生产、销售商。

这个高大上的国际品牌对中国市场虎视眈眈,采用的是全球本土化策略。

意思就是,对新兴市场,以购买当地本土优质企业方式进行市场渗入。

以中国为例,大量的国产镜片生产商陆续被依视路控股:

对比明月首版和终版招股书披露的前五大客户,也可以发现这么个奇妙的情况:

曾经合作的同行业客户(如万新光学、新天鸿光学等)都变成了依视路及其关联方。

不过此类合作金额逐年减少,风云君查了查,2021上半年,依视路及其关联方已经不在前五大客户。

明月如何应对这一局势呢?

可以通过销售渠道的角度分析:

规模最小的代销业务逐年萎缩。原因嘛,可能恰好是因为代销合作方湖南光合作商贸有限公司,也被依视路收购了。

最大规模的直销收入,表现比较稳定,经销收入有较快增长。从2020年开始,公司最大的客户就是来自河南郑州的经销商。

经销商们多以家族为单位运营,特点是分部广泛,耕营于二三四线城市。

不知是公司主动选择,还是被依视路“来势汹汹”的形势所逼,公司开始倚重经销商开发“下沉市场”。

风云君观此举,颇有点“农村包围城市”的打法。

随着中国人口结构趋向老龄化,国民近视情况也趋于低龄化。眼镜市场需求端是可以预期的增长。

在这块增长的蛋糕上,是国际品牌本土化大获成功,还是明月等民族品牌崛起,抑或二者在同一市场不同细分领域共同增长?

我们拭目以待。

免责声明:本报告(文章)是基于上市公司的公众公司属性、以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为核心依据的独立第三方研究;市值风云力求报告(文章)所载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本报告(文章)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值风云不对因使用本报告所采取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以上内容为市值风云APP原创未获授权  转载必究邮箱:yangfeng@wogoo.com /微信:yangfeng562933

用户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