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外汇管理局要求:
1. 全球职业交易大赛仅提供交易商所在地监管公布的登记监管信息

2. 全球职业交易大赛为了客观公正,不接任何品牌类、营销类或导流类广告

3. 根据《关于严厉查处非法外汇期货和外汇按金交易活动的通知》在大陆境内擅自开展外汇期货交易均属非法,提高意识,谨防损失 已了解>>

叶檀财经

叶檀财经

(310730)个赞

(1744)篇文章

展示账户

账号 净值 余额

暂无

万亿产业一夜崩塌! 必须改变的时刻 已经到来!

作者: 叶檀财经 | 2021-08-20

文/顾天杰

市场规模高达万亿的国内教育培训行业,在双减政策出台后一夜崩塌。

风声鹤唳,没有人知道下一步该往哪里走。

曾经的教培一二三名,都在积极拓展素质教育新业务。

比如8月9日51Talk宣布不再售卖境外外教课程,猿辅导旗下南瓜科学子品牌宣布,将重心转移到STEAM科学教育赛道。

连老牌机构新东方,早在十几年前就开设的家庭教育讲座,也被市场解读成了:

培训父母。

站在整个中国普通高等教育饱和背景下看,教育体系的改革已经迫在眉睫,双减政策下最大受益者浮出水面。

它就是职业教育。

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初高中阶段的职业教育,未来必然担负更多的教育、就业、经济和人才分流责任,真正成为普通家庭的另一条上升通道。

被分流的学生

普通高中和职业院校之间,本来就存在生源争夺战。

教育部曾经定下职业院校和普通高中招生比例5:5的要求,然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个比例在实际操作中逐渐异化成6:4。

根据教育部2019年统计公报数据显示,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比例约为57.7%,意味着42.3%的初中毕业生会被分流。

最常见的一种人生路径是:

部分家境一般,天赋有限的学生选择了一所中职或者技校,没有学到多少真技术,毕业后进入工厂成了廉价劳动力。

中国大部分城市的教育资源和户口、房子紧密捆绑。

农村学生和家境一般的城镇学生,在中考高考时期,很容易被考试提前分流,滑落到民营三本学校,或者职校去。

当然也有例外,只要愿意下功夫,在职业院校学一门手艺完全可以养活自己。

比如江苏省技师学院的宋彪同学。

2014年宋彪因为初中成绩不是很理想,只比普通高中高几分,和家里人协商并取得支持后,选择了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机械工程系,五年制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

从文化课转到专业课的他第一学期很不适应,却因为小时候特别喜欢组装机器,凭借热情和刻苦学习,整天向老师们请教,一点点跟上了文化课,掌握了实操技能。

宋彪在2015年以全校第二名进入校集训队,开始准备世界技能大赛。

随后一路过关斩将以江苏第一名进入全国选拔赛,最终层层筛选赢得前往阿布扎比世界决赛的门票。

2017年10月19日,19岁的宋彪从世界技能组织主席西蒙·巴特利手中接过阿尔伯特·维达大奖,成为第一个获得金牌的中国选手。

回国后宋彪还向总理进行了汇报,后来成了学院里最年轻的教师,毫无保留地将技能经验,传授给了下一代学生。

2019年8月他带着同校学弟张维钰参加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获得工业机械装调项目铜牌。

换个角度看,像宋彪、张维钰这样有热情、有理想、专业能力过硬的学生,毕竟只是少数。

职业教育诞生之初,就兼具教育和就业双重保障属性。

像江苏常州等一批东部沿海城市,已经完成了初步的产学研一体化探索,剩下的就是将这种模式,有序推进到全国。

中国目前处于产业升级过渡期,未来对于农民工、临时工和短期培训就能上岗的低技术工人需求越来越少,对专业技能人才的渴求,只会越来越多。

分裂的职业院校

最近两年,一直有这样一种说法:

中国是全球唯一一个,拥有全产业链的国家。

这句话并不准确。

中国制造业的特点在于大而不强,多而不精,很多高精尖制造业都被日韩、欧美的龙头把控,比如制造芯片的光刻机。

(荷兰ASML公司生产的光刻机)

这种产业链特征,某种程度上和中国职教行业的特质,是一脉相承的:

中国既有东部沿海一批优质职业院校,也混杂着众多收费高、教育质量差、生源不足的普通民营职校。

在这样的环境下,社会舆论更认可普通高校大学生,而不是职业院校毕业生。

《教育家》杂志此前发布的《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大型问卷调查报告》显示,中职学生、高职学生、教师和家长选择希望继续升入高校学习的分别占67.80%、67.33%、61.58%和59.85%。

升学是一个避不开的话题,即使学生和家长能接受职校,社会和企业也未必承认他们。

《调查报告》里还说,职业院校学生认为职业教育发展的最大困难是社会认可度,中职和高职学生选择此选项的比例分别为70.26%、73.48%。

另外,调查显示学校开设专业和当地产业匹配度高的占比,只有52.55%。

认可度不高、难就业,成为职校学生家长的主要痛点,短期难以改变。

也有一部分职校选择另辟蹊径,满足服务业细分市场。

比如湖北江汉职业艺术学院,下属的潜江龙虾学校。

第一期毕业生已经顺利拿到专科毕业证,并且全部被企业预定,应届生薪资在6000到1.2万元之间。

(图源:湖北江汉职业艺术学院公众号)

潜江龙虾学院的小龙虾专业,针对的就是当下最火爆的小龙虾餐饮赛道企业需求。

它是职校专业体系里一个很好的补充,但不可能容纳庞大的中学、高中毕业生,况且龙虾生意有季节性,很多店铺在淡季会转为火锅冒菜店。

况且部分中职、高职已经偏离了办学初衷,盲目追求升本率,导致人才结构失衡加剧。

想要解决产业需求、社会认可双重难题,全世界范围内,已验证可行的模式,有日本和德国两种。

它们尝试建立的是一整个职业生涯教育体系,不依赖于单一企业或者行业。

二元制和产学结合 才是突围秘籍

德国教育体系可以分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四大类。

其职业教育的核心体系是二元制,一是指企业,二是指职业学校。

在职业学校里,学生的学习方式包括技能培训和实践操作,使用的设备和企业中一样。有些基础培训会在企业内完成,更直接地掌握知识。

这么做不仅提升了学生积极性,学习目的更明确,学完后也就顺带投入到工作中去了,降低企业成本,解决就业问题。

2018年数据显示,有70%的双元制学生毕业后就被企业留用,从职教到就业无缝对接。

德国青年失业率常年保持在7%以下,远低于欧盟的16.8%平均水平。

德国和日本的双元制之所以能够落实,一方面是有法律制度的支撑,明确了企业、政府、学校各自的责任。

另一方面,已经跨过中低端产业的德国,拥有能够承接学生的企业。

和德国相比,日本的职教模式更偏向于政企合作。

在2014年后,日本普通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合计普及率超过80%,到了2020年只有43%的高中应届生选择报考日本高考。

(日本高等教育VS 职业教育 对比图)

日本学者早就发现了一个问题:

多年以来,高等教育越来越普及,却没有带来高就业率。

于是2013年日本文部科学省召开“新高等教育制度专家会议”,提出建立具有实践性的职业教育体系,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直到2019年4月新政落地,截止2020年底,9所专门职业大学和2所专门职业短期大学获准开设,这些大学、院系积极开设的专业包括:

时装设计、大数据、物联网、数字娱乐、康养护理、动物护理、文化旅游、动漫设计。

可以看出,日本高等职教改革,既要与时俱进培养人才,更要与产业紧密结合,以适应社会发展。

以东京专修学校为例,开设的科目有保育、护理、法律、会计、商务、齿科、美容等等,大部分专修学校都是单一类型,鼓励学生精研一项技术。

反观中国职教体系,从90年代的飞速发展,到如今人才结构不均衡。又被普通高等教育扩招挤压生源,还混杂着大量低质量民营职教学校。

这样的职校培养模式落后,毕业后的人才对企业吸引力不强,导致行业参与度变低,形成恶性循环。

这么多年来,这样一个段子都非常流行:

5000块一个月哪里能招到农民工啊,只能招到大学生。

按照今天的行情算上通胀,8000到10000块一个月能招聘到熟练的农民工和产业工人,企业都得烧高香了。

教育培训行业遭遇监管重拳,恰好提醒我们,精细化、专业化的职教学校必将起飞,在未来中国产业转型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这样才能从底层切入,让中国智造不再是一句空话。

-- END --

▲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叶檀财经,让天下没有难理的财

作者:顾天杰  编辑:苏苏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叶檀财经作品 | 尽情分享朋友圈 

转载合作、成为会员、课程咨询等

请联系微信:yezikaibai

喜欢,记得点个赞/在看哟
用户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