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外汇管理局要求:
1. 全球职业交易大赛仅提供交易商所在地监管公布的登记监管信息

2. 全球职业交易大赛为了客观公正,不接任何品牌类、营销类或导流类广告

3. 根据《关于严厉查处非法外汇期货和外汇按金交易活动的通知》在大陆境内擅自开展外汇期货交易均属非法,提高意识,谨防损失 已了解>>

虎嗅APP

虎嗅APP

(307979)个赞

(1699)篇文章

展示账户

账号 净值 余额

暂无

都急着借钱给90后,但不想害他们的就不多了

作者: 虎嗅APP | 2020-01-11

当代年轻人,真敢穷。

 

报告数据显示,90后九成有负债,不考虑花呗、白条这些消费分期,也有六成90后有实质性借贷。改革开放带来了物质和文化的丰富,也让这届年轻人成为最敢花钱的一代。

 

这群刚刚迈入“而立”的社会中坚力量,被所有人盯上了钱包。尤其是在消费逐渐成为了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市场扩容的主要动力,都放在了年轻人身上。另一方面,当代年轻人被前人从未想象过的金主包围起来,说抢着给他们送钱也不为过。

 

对于这些送钱的公司,它们要思考的更有意思:如何让年轻人花自己家的钱。

 

近九成90后背债,钱花哪儿了?

 

“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有错吗?

 

很多人都听过中美妇女买房的故事,美国妇女借贷购房,住了一辈子还清了房贷。中国妇女攒钱购房,直到成为老太太才攒够房钱。在诚信基础和收入能力范围内超前消费,确实是一种更精明的生活方式。

 

中国观念的改变,跟互联网发展是同步的。90后年轻人是互联网的原住民,物质条件丰富,也接受过良好的教育,更敢花钱。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的发展,花呗、白条、分期平台等方便的透支消费工具出现,也迎合了这类群体超前消费的观念。

 

90后是喜欢超前消费,据尼尔森报告,86.6%的年轻人使用信贷产品,但半数会当月还清,统计结果是学历、收入越高,负债比例越高,可见年轻人的信贷还是建立在对未来收入的信心上,并不是盲目消费。

 

那钱花在哪儿了?主要集中在三方面:买房买车、日常开销以及人情消费。

 

要知道第一批90后已开始结婚生子,据《90后理财与消费报告》, 90后最普遍的压力来源是买房和买车。迈入职场的90后,已经有四分之一背负了房贷,并且可以预见,这个比例会继续提高。

 

而日常开销方面,除了基本生活用度外,90后的信贷主要是用来提升生活品质,旅游、养宠物,买球鞋,买汉服,消费快感只是其次,主要还是在寻求情感认同。这是“精致穷”的根基,为了自己所向往的生活和喜欢的东西变穷。

 

人情消费高第三并不令人意外,孤独的90后原以为社交买单,对维系亲友感情的“情感账户”的投入,大方程度要远高于“个人账户”。在时间和地域上,忙碌的90后无法陪伴家人,往往倾向从金钱上代偿。

 

这届年轻人是敢穷,但他们穷得明明白白。

 

谁在抢着给90后送钱

 

超前消费没毛病,这届年轻人也不傻,但想借钱给他们花的人,却有些不太老实。

 

如今,但凡一个正常使用互联网的90后,想借钱都能找到渠道,因为借钱渠道太多了。一大批互金公司的出现,拓宽了传统金融的服务半径,让以往信用卡等产品无法触达的用户群体的小额金融消费需求得到了满足。方便用户的同时也降低了行业壁垒。

 

但资本逐利,一些公司开始刻意挑逗和引导年轻人的消费欲望,“点点手指,1分钟借几十万”,不填表又不抵押,对信用和偿还问题只字不提。不自己评估风险就大额度放钱,也活该这些公司挨个接罚单或干脆“暴雷”。

 

这对老老实实借钱的信用卡体系造成了很大冲击,比如网上购物时,一些分期消费平台为消费者提供信用支付渠道,这在一定程度上分流了信用卡客户源。基于场景的获客能力,是互金产品的最大的优势。

 

说白了,互金有跟信用卡相同的产品优势,却不按照信用卡的方式进行发行推广,信用卡发行要求严格是为了防风险,同时累积个人信用,很多互金平台干着信用卡的事情,却没有信用卡的“节操”。

 

麦肯锡曾在一项报告中称,调研显示银行在各行业企业“客户最信任名单”中名列前茅。银行的风控体系、监管制度,都确保了他们的长寿基因。很少有人会担心银行倒闭或对客户不负责任,这些情况在某些消费金融企业中很常见。

 

这也是为何银行最适合做陪伴式服务的消费金融服务提供方,不谈国有背景,经过长时间稳定的发展,银行更追求基业长青。很多银行已经有百年历史,例如国内网点最多的邮政储蓄银行,不管是职场白领还是小镇青年都不陌生,家大业大不可能做“赚一把就跑”的事情。

 

所以互金凶猛,但银行卡肯定还有机会。银行卡面临的额度、支付终端、消费习惯等问题,都在跟互金的借鉴中逐渐找到突破方向。一些银行信用卡APP已经跳出金融属性,转变综合生活服务平台。

 

传统银行、持牌消费金融、互联网消费金融竞争激烈,消费金融已经进入“买方市场”。不管是银行还是互金,消费金融产品都是比较同质化的,用户使用消费金融越来越讲究,需要一个说服的理由。

 

借钱给他们,但不要鼓吹消费

 

也不要怪90后爱借钱,在这个消费主义盛行的时代,无数商家都在怂恿、助推、鼓励年轻人冲动消费,导致消费者购买了大量“我可能本不需要的产品”,从各种电商节日后的网友留言不难发现这一趋势。殊不知,年轻人的钱包总一天会被掏空,消费快感迟早会疲惫。

 

面对这群年轻的消费主力,一切产品,包括消费金融,只满足功能属性已经不够了,需要人格化的价值观,有温度有态度,产生认同感的消费金融才能打动他们。这在消费品市场已经得到验证,当下国货的繁荣,底层便是“以国为潮”的自豪感。

 

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是,现在信用卡办卡驱动因素中,卡面变得非常重要,IP联名卡成了银行发卡的常规操作。很多银行也开始立“人设”,打“感情牌”,推出倡导生活方式或价值观的卡片。

 

在这方面,银行如果放得开,要比互金有优势,因为银行的优势是天然的信任,在这之后的问题就比较简单了:如何唤起消费者的认同,把自己塞进钱包。

 

心理学上有一个说法,人们花钱会有不同的“心理账户”,如果一味引导冲动消费,让年轻人为“个人账户”充钱,那财力有限的他们必然要减少“情感账户”的投入,减少对父母亲人的关爱。也是如此才有了俞敏洪说“90后都是利己主义者”这样的负面看法。

 

此前,邮储银行信用卡提出“悦享家庭日”概念,鼓励年轻人享受家庭带来的幸福感。新年伊始,邮储银行信用卡发起了一次特别的“2020阳光的祝愿活动”,征集了上百条新年祝福做成镂空装置迎接第一缕阳光,并邀请三组特殊家庭参与。

 

在工作、生活、感情三重压力下,家成了过年才会被提及的词。但不代表90后逃避责任,淡忘家庭。邮储银行信用卡就希望唤起年轻人对家庭的关注、回归家庭、享受家庭欢乐。

 

回到信用卡的推广上,五折优惠,向来是各大银行信用卡常规福利之一,一周七天都不乏大力优惠,但这样的手法已成传播红海,过度宣传折扣,其实造成了大量无效和浪费。根据中国银联发布的《中国银行卡产业发展报告2018》显示,中国有1.77亿张信用卡处于“睡眠”状态。

 

所以邮储银行信用卡的营销重点放在了年轻人的精神需求上,在传播中没有突出五折优惠的利益导向,而是渲染家庭的美好, 另外,邮储银行信用卡选择去占领“周六”这一时间点。当代年轻人,也只有周末才会放下工作压力与生活包袱,拥有真正的家庭生活,用得上信用卡的优惠。

 

基于对消费者家庭消费痛点的洞察,邮储信用卡重点推介旅行、美食、购物等方面的消费折扣,携手途牛出行、12306、美团外卖、美团电影、大众点评、京东等品牌推出一系列优惠活动,致力把产品与情感消费合二为一。

 

这种接地气、生活化的产品设计,契合当代生活节奏,也会让年轻人更加容易接受和触动。对于人类来说,家是我们生命中“爱”产生的源头,在鼓吹消费的时代,让年轻人关注家庭、回归家庭,是邮储银行信用卡的态度和立场,情感的传递,让冰冷的金融产品变得有温度。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图虫网

特别策划

用户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