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外汇管理局要求:
1. 全球职业交易大赛仅提供交易商所在地监管公布的登记监管信息

2. 全球职业交易大赛为了客观公正,不接任何品牌类、营销类或导流类广告

3. 根据《关于严厉查处非法外汇期货和外汇按金交易活动的通知》在大陆境内擅自开展外汇期货交易均属非法,提高意识,谨防损失 已了解>>

新京报评论

新京报评论

(576171)个赞

(3238)篇文章

展示账户

账号 净值 余额

暂无

韩红基金会被举报:大疫当前,坊间质疑别跑偏 | 新京报快评

作者: 新京报评论 | 2020-02-18

不分青红皂白地一通质疑,最后造成的结果,就是“造谣张张嘴,辟谣跑断腿”。

▲图片来自微博

文 | 姚遥

韩红爱心慈善基金会(简称韩红基金会)被举报一事还在发酵。

 

韩红基金会在新冠肺炎疫情出现后,积极参与募款救灾。然而最近坊间突然出现各种质疑言论。2月13日下午,某社交平台大V宣称实名举报韩红慈善基金会。之后反对与支持的言论交锋更加激烈起来。

 

疫情当前,有人积极行善,有些人却专门盯着他们挑刺儿,这种行为让人难以理解,是舆论监督打错了靶子。

 

当然,评价韩红爱心慈善基金会在疫情中的表现,还是要回到事情的本源。

 

评价慈善基金会的三个基本标准

 

对慈善基金会的工作,当然可以以事实为依据,从专业角度予以评价。不讲证据,打着道德旗号搞有罪推定扣帽子,则并不合适。

 

从社会角度而言,评价慈善基金会有很简单易行的方法,由浅入深主要看三个部分:做了什么?做得怎么样?还能不能做得更好?

 

首先要看韩红爱心基金会做了什么。

 

关于这部分的信息,直接的获取路径是基金会的官方公开信息渠道。当然也有例外不能及时看到信息,比如对披露要求更低的非公募基金会,或者披露频率较低的公募基金会,这点就不太容易实现。

 

从韩红基金会官方媒介渠道来看,基金会的每次行动都有即时发布,关于物资的数量、时间和接收方等。这些信息的真实性是可以质疑的,最直接的真实质疑是与接收方核实是否有真实收到,或者现场核实。

 

其次看韩红爱心基金会做得怎么样。

 

这次事件重点看配送的物资是否符合受助人的真实需求,是不是在最恰当的领域,送达效率是否高,是雪中送炭还是锦上添花。

 

一般而言,和真实需求贴近度越高,事情的效果越好。从韩红基金会公开的信息来看,这部分也是可以正面评价的,基金会将医院急缺的消毒方面物资配送到了对应医院。

 

最后一个评价标准是基金会还能不能做得更好。

 

这点评价同样也是必须的,最合适的时机是在事后复盘。社会捐赠的爱心有没有被真实有效送达是一方面,而更进一步的需求则是是否做到了最优,对资金的利用效率是否最好。这样评价的方式,并不是为了否认基金会的工作,而是旨在帮助提高基金会运营的效率。

 

从目前来看,韩红基金会在思考问题的深度和理性上都值得正面肯定。基金会不仅提出了援助物资缺口的目标,还制定了提高救治能力的目标。非但如此,韩红基金会还曾理性地公开提出,执行能力有限,为此暂停接收更多捐赠。

 

这三点分明说的是,有没有干事,有没有干实事,有没有专业的干事。评价一家基金会的表现,从这三个角度来评价足矣。

 

质疑韩红慈善基金会,到了该拒绝口水的时候了

 

但就目前看,网络上的实名举报者和质疑者,上手就从动机开始攻击,进而质疑基金会管理方面的违法问题。

 

如前所述,这样的行为要求质疑者投入更多的精力和专业度,否则容易因为信息的片面和专业性的不足而带错节奏,或者变成哗众取宠的闹剧。

 

不分青红皂白地一通质疑,最后造成的结果,就是“造谣张张嘴,辟谣跑断腿”。

 

在网上,有质疑韩红基金会的人搬出慈善动机论,声称“自己拿钱出来的叫慈善,让别人拿出钱来的叫生意”,这也是老生常谈。

 

不得不说,迄今为止,这样的观点依然有其市场,这也是为何此前依靠暴力慈善作秀的陈光标能走红的原因。

 

但按照前文提及的三条标准来看,一些类似“暴力慈善”的做法并不及格,因为出钱者或许真拿出了一部分钱捐赠,但是真实捐赠额度和声称额度之间差额巨大,而且并非出于受益人真实紧迫需求而捐赠。

 

所以,有些人此时质疑韩红号召捐款的动机,是在错误慈善观念引导下,否定凝聚社会力量的公开募捐方式,也否定了社会中大量普通人参与慈善的机会,将慈善作为少数富人的专利。

 

可以看得出,质疑韩红者,研读了慈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对照了韩红基金会的公开信息。但个中专业漏洞却很明显。

 

譬如《基金会管理条例》中关于公募基金会与非公募基金会因为性质的不同,有截然不同的工作要求;2016年《慈善法》颁布实施以后,才开始出现慈善组织的认定,《慈善组织信息公开办法》颁布实施于2018年。但有质疑者却将这些不同混为一谈。

 

中国慈善事业的飞速发展中,组织发展和法律要求也在不断快速调整。质疑者进行舆论监督,需要在扎实证据的基础上,根据每个时间段基金会的法律身份及当时的法律要求,有针对性地“找茬”。

 

回到针对韩红基金会的此次争议,韩红基金会当然没有免受质疑的豁免权,但要质疑也得是有理有据,别止于口水争议。

 

现在呢?质疑者并没拿出过硬的证据。正因如此,他们在舆论场激起的反响虽大,但并没多少认同声音,倒是“对质疑的质疑”将他们淹没,他们本人的黑历史也被扒出。

 

说白了,质疑有时候也是个专业活。在此事上,有必要重申:评价一家基金会应回到三个核心要素上,做了什么,做得怎么样,还能不能更好。三个要素做到位,关于法律的规范性要求自会贯彻基金会运作过程。

 

没法在这三点上找出“硬伤”,就搞有罪推定,很容易“误伤”——伤的不只是对方,还可能是自己。

□姚遥(公益从业者)

编辑:王言虎  实习生:张晓雨  校对:李立军

推荐阅读:

万众一心齐“战疫” ,打好武汉湖北保卫战 | 新京报快评

以积极灵活的政策调度,保障企业复工复产 | 新京报快评

公共场所体温检测互认,也是高效抗疫良策| 新京报快评

秉持“首善担当”,全面落实防控政策 | 新京报快评

《寄生虫》和《美国工厂》都指向了同样的现实真相 | 京酿馆

用户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