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外汇管理局要求:
1. 全球职业交易大赛仅提供交易商所在地监管公布的登记监管信息

2. 全球职业交易大赛为了客观公正,不接任何品牌类、营销类或导流类广告

3. 根据《关于严厉查处非法外汇期货和外汇按金交易活动的通知》在大陆境内擅自开展外汇期货交易均属非法,提高意识,谨防损失 已了解>>

扑克投资家

扑克投资家

(105244)个赞

(431)篇文章

展示账户

账号 净值 余额

暂无

记录思考:研究基本面,看结构还是看总量?

作者: 扑克投资家 | 2021-06-26

粉丝福利:7天+27位重磅嘉宾+27场投资策略精讲直播,扫描上方二维码报名!作 者 | 冯夷来 源 | 扑克财经

我在之前的一篇文章中提到过,现在的商品期货的基本面研究者们,很有一些唯供需论的意思。当然这对整个行业的发展是好事,相比当年的庄家时代,市场风气净化了很多。

商品如果不跟着供需走,这难道不是耍流氓?

这个风气也就是近四五年开始盛行的,查理芒格有句话说得很棒:在拿着锤子的人眼中,万物都是钉子。

研究供需平衡对不对,答案肯定是对的。但这就像形容一个人枯瘦如柴,最终原因一定是营养不良,但有可能是缺衣少食造成的营养不良,也可能是慢性病导致的机能损耗,针对不同的情况,我们的对策可能是完全不同的。

也就是说,这是一句正确的废话,每一个大道理,在实践操作中都会有一百、一千个变种,没有人可以靠大道理安安稳稳活到80岁。我们需要正确的废话,就像人需要信仰,投资也需要一些信仰,但不能一刀切搞迷信。

在五年十年的时间跨度中,供需关系几乎是唯一的影响商品价格的因素,尤其是供给,因为供给的周期性更明显,长期波动的幅度更大。但在一两年内,供需很少表现为总量的缺口或过剩,而是以供需错配和库存弹性变化等“结构性失衡”表现出来。

这有一些类似于宏观物理与微观物理的区别,宏观物理世界的真理,在混乱无序的微观世界中可能是谬论。

比如铜,未来三五年,理想的情况下,每年的缺口都在1-2%左右,那在几周几个月内,对铜这样一个显隐性库存规模比较大的品种来说,缺口几乎微不足道,甚至对产量与发运量调节方便的矿山来说,调整三五个点的产量是比较容易的。

因此把长期的供需缺口生搬硬套在一两年内的中短期,是会出问题的,因为中短期的供需关系根本不是这样,与其说是供需失衡,多数时候不如说大家看着长期供需这根指挥棒卖力炒作。

诸多时候,现实的运行往往基于行业格局、库存弹性、比价变化、情绪演变,所以经常有基本面派和券商研究员很痛苦和我说,行情已经严重背离了基本面逻辑,但他们的基本面,某种意义上并不是现在的基本面,任何品种一年之内的基本面变化,炒作的成分都很大,这是不可避免的,期货会炒作,现货基本面也是产业链从业人员炒作之后呈现给你看的,它不是领先指标,也不是确认指标,它们都是现象的一部分。

对一年内的供需变化来说,最重要是往往不是总量,而是结构,是错配与弹性。

比如去年底今年初,欧美因为疫苗普及先复苏,生产国没有疫苗可用,很多还是保持半隔离状态,错配由此形成:需求恢复的很快,供给那边迟迟跟不上。所以从去年10月份开始,商品开始加速上涨,首先是偏于上游的有色金属,到年底,偏下游消费的原油也开始加速了。

这个缺口肯定是远大于1%、2%的,如果加上恐慌情绪导致的抢货补货,这个缺口可能会在10%甚至15%以上。长达5-10年的供需失衡便如温水煮青蛙,等你意识到的时候已经晚了,1-2年内的供需失衡或者说供需错配,则是武火爆炒,在1-2个月或者3-5个月内拉出巨大的缺口或者巨大的过剩。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捕捉3-5个月内的波段,就不需要关注长期供需形势。

在情绪上,长期供需是最重要的情绪风向标,2014-2016年的铜一路阴跌就是例子,供需一直是紧张的,但情绪一路杀进下水沟,因为整个宏观都在通缩,它没有办法独善其身。在逻辑上,长期供需也需要经由某个短期刺激引爆,然后长短合一,行情表面在走短期的错配逻辑,内里却是在走长期的供需回归,也就是所谓的“抢跑行情”。

遇到类似情况,基本面派又看不懂了,然后往往低估了“短期行情”的韧性,他们写出了篇幅五千、一万字的研报,对问题做了非常好的解答,但可惜的是,他们没有提出一个正确的问题。

在投资中,提出正确的问题,比正确的回答问题更重要。

中短期基本面研究的起点,应该是什么?

我的答案是,最好从偏于结构的供需错配、库存弹性、行业格局和品种间比价开始。

对大宗商品来说,在一年四季之内,供给和需求都是有起伏的,尤其是工业品,生产什么时候开动,什么时候检修,新增产能什么时候点火;下游什么时候开工,然后淡旺季又分别是什么时候,如果供给的低谷遇上需求的高潮,未尝不能引发一波波澜壮阔的行情,如2018年3季度PTA合约的大涨。

所以工业品的波动总是比农产品更不规则,因为农产品季种年收,不会产生这么频繁的错配,工业品中则以单体产能规模大的化工品最容易出现错配,所以化工品的波动不规律性雄踞大宗商品前列。

第二点是弹性,同样的供需缺口,高库存和低库存下,可能会出现迥然不同的行情,一涨一跌未必不会出现。这是很容易理解的,小灾小旱,蓄水池是可以解决的,这本身也是建设蓄水池的本意,如果蓄水池足够大足够深,大一些的水灾旱情也未必不能抚平。一年中库存从一个月缩减到两周,就意味着供给增加了4%,叠加情绪影响,可能会达到6%、8%的缺口所产生的效果,幅度显然是大于长期供需失衡均摊到每一年的,如果加上产业链上下游的联动,库存变化会更明显。

所以库存周期是商品最重要的周期,很多时候研究ppi,cpi,研究各种各样的宏观变化,容易费力不讨好,可能你只需要关注库存周期。比如现在,整个库存周期还处在主动补库的初期,整个库存水平还是比较低的,如果比作钟摆的话,从一侧摆动到另一侧,你不能指望它会在中间停住。大宗商品的行情很难说已经反转,想要反转可能还需要几个月或者更多时间。

从库存的角度出发也很容易理解,没有足够的货“砸盘”,指望价格大跌是不太现实的。

第三点是行业格局,不同的行业格局,利润分配格局是有固有的逻辑的,比如铁矿石,我们长期观察即可发现,除了2016-2017供给侧推进的两年,因为需求萎缩太快,矿端调整不过来,铁矿大幅弱于钢材,其他时候,哪怕供给出现了过剩,铁矿石价格一般也会紧跟螺纹。

基本面研究者经常在铁矿石期货上栽跟头,因为他们没有充分理解,看到矿石过剩就想去看空,但螺纹一涨矿石又上去了,问题在哪里?整个铁矿石只有淡水河、力拓、必和必拓、FMG四家,其实只有两家半,澳洲一家半,拉美一家,整个上游这么集中,一般的供需关系已经不重要了,一者他们可以不接受报价,二者矿石生产,产量和发运量,在一定范围内是比较容易调节的。

类似的还有纸浆,我在此前一篇关于纸浆的文章中提到过,纸浆是供给灵活度最大的大宗商品,砍树多或少,早或晚,是不难调节的,所以在2012-2016的整整五年,产地纸浆价格几乎在一个10%的区间内震荡,期间需求“跌宕起伏”,稳定性比9成9的主权货币还高。

最后一点是比价,比价有几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大宗商品间的比价。随着粮油能源化,比如美国,大约1/3的玉米变成了乙醇燃料,全球第一大糖料生产国巴西,超过一半的甘蔗直接被炼化为乙醇,在东南亚,最大的油脂品种,也是全球油脂贸易的核心,棕榈油差不多有20%被转化成了生柴,然后出口到欧洲。

姑且不讨论各国无视亚非拉的大面积饥荒人群,把宝贵的粮食炼化为能源的伦理道德问题,但粮油的顶部由能源价格决定,在十年前就是业内的共识。

而随着大水漫灌时代,大宗商品普遍开始金融化,产业链通过储存套利(低利率环境等于抬高了储存的贴现收益率),把利率和大宗商品价格紧密的联系到了一起,比如在去年这样的环境下,个别商品的基本面是不重要的,如果去强调单个品种的供需逻辑,属于典型的问错了问题,会错失很多捡钱的机会。

经常有人问我,在投资研究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什么。

其实最重要的是把握脉络,把握真实世界的运转机理。一方面不要让细节淹没大脑,只要愿意捕捉,细节和角度可能都是无穷无尽的,然后研究者就会产生虚假的“认知提升”,另一方面,不要被概念框住,你要去了解真实世界的运转,供需失衡是如何博弈的,利率又是如何通过库存变化传导到供需端的。

扑克财经2021大宗商品年中线上策略周『6月16-22日』

7天+27位重磅嘉宾+27场投资策略精讲直播

5大产业主题:宏观、能化、黑色、有色、农产品

扑克财经邀你共同探讨大宗商品下半年趋势策略!

扫码立即订阅,免费加入直播↓↓↓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直播链接☟☟☟

用户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