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了解>> 根据中国外汇管理局要求:
1. 全球职业交易大赛仅提供交易商所在地监管公布的登记监管信息
2. 全球职业交易大赛为了客观公正,不接任何品牌类、营销类或导流类广告
3. 根据《关于严厉查处非法外汇期货和外汇按金交易活动的通知》在大陆境内擅自开展外汇期货交易均属非法,提高意识,谨防损失

市值风云

市值风云

(421854)个赞

(2367)篇文章

展示账户

账号 净值 余额

暂无

SPAC是如何沦为投行和高管的“致富工具”?美股公司“割韭菜”也疯狂

作者: 市值风云 | 2021-05-31

作者 | 扶苏

流程编辑 | 小白

一篇做空报告打掉聚丙烯回收商PureCycle 15亿美元市值。

时至今日,塑料回收仍然是一个全球性难题,原因主要是塑料回收的不经济。

以一种常用塑料聚丙烯(PP)为例,聚丙烯占全球塑料使用量的28%,但目前仅有0.8%的聚丙烯被回收利用。

原因是聚丙烯主要用于食品包装,因此在塑料回收过程中的分类和清洁成本昂贵,同时,聚丙烯也经常用于混合塑料制品中,导致其难以分离。

PureCycle Technologies Inc.(PCT.O,“PureCycle”、“公司”)是一家聚丙烯回收技术公司,于2021年3月通过SPAC合并实现借壳上市。

尽管PureCycle至今未实现商业化,但其上市后的市场估值一度高达31亿美元,企业价值约28亿美元。

然而,公司股价在5月6日发生暴跌,当日收于14.83美元,较前一日收盘价24.59美元跌幅超过66%。

(来源:Google Finance)

原因是知名做空机构Hindenburg Research当日公开发布的一篇做空报告。

尽管公司后续发布了澄清声明,否认做空机构的指控,但仍未能挽救其市值。截至5月12日,公司市值已不足12亿美元。

来看下这篇伤害性极高的做空报告。

一、财务预测极其激进

PureCycle此前吸引了大量中小投资者的兴趣,原因除了所涉足领域的ESG(环境、社会与企业管理)光环外,公司还宣称其与多家全球性巨头建立了合作关系。

公司称其从宝洁(PG.N)获得了技术许可,其近期内即将实现商业化的聚丙烯回收技术,正是来自宝洁。

公司还称与包括欧莱雅(OR.PA)和道达尔(FP.PA、TOT.N)等多家巨头达成了协议,这些巨头需要使用大量塑料。根据协议,一旦公司实现规模化生产,这些巨头将向公司购买再生塑料制品。

公司声称,计划最早在2021年底实现商业化生产。届时公司将建成工厂的大部分生产设施,创造800万美元的收入。

公司的财务预测也相当“大胆”。

公司预测2023财年的净收入为2.24亿美元,并计划到2027年增长近10倍,达到23亿美元。

公司在投资者文件中费了不少心思,试图向投资者证明其估值的合理性。

比如,公司专门写了一个估值分析版块,将公司的2023-2025年预测与竞争对手的2020-2022年的中位数进行了比较。

不过,让人难以理解的是:这把自己与竞争对手分别采用不同时期的数据进行比较,还有啥参考意义呢?

更让人震惊的是公司预测的盈利指标,公司预计2023财年的EBITDA利润率将达到45%,并于2027财年扩大到59%。

这个利润率水平,几乎与全球目前一些最赚钱的科技上市企业旗鼓相当。然而,塑料回收过去一向被视为不经济、无利可图,甚至是许多全球顶级化工企业都不想涉足的业务。

公司的技术当真如此先进?

二、一场精心包装的技术骗局

PureCycle的核心技术来自其于2015年10月从宝洁获得的技术许可。

宝洁之所以开发这项技术,是因为聚丙烯是其使用量最大的塑料类型,而且长期以来很难回收利用。

投资者难免会质疑:如果这项技术是一个重大突破,为什么宝洁不自己将其商业化并作为一种新的收入来源,或是把它授权给陶氏(DOW.N)这样的顶级化工巨头,或其他知名塑料企业和聚碳化合物企业,而是给了PureCycle这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呢?

公司对此的解释是,宝洁的全球业务发展总监与PureCycle的高管团队有长期的私人关系,在内部人士的牵线搭桥下,公司获得了这项技术。

做空机构并不认可这种解释。

做空机构的观点是,宝洁可能确实开发了一种新技术,但认为将其商业化没有任何经济意义,因此选择剥离。还有一个可能性是,宝洁向公司出售的这项技术并不成熟。

宝洁作为全球快消品巨头,长期以来因其大量的塑料消耗而遭诟病,宝洁每年持续不断地进行环保技术的研发,但并非都取得了成果。

很多时候,这种研发项目只是为宝洁提供一个正面公关作用,向社会公众表明其促进环保的努力。

至于公司宣称的与欧莱雅、道达尔的合作关系,做空机构认为后者同样出于与宝洁类似的动机。

许多快消品巨头、大型塑料消耗企业都会定期宣布与塑料回收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以显示它们正在试图“做点什么”来解决它们造成的环境问题。

这些大企业的动机,也就是所谓的“Greenwashing”,中文翻译为“洗绿”,指的是一些企业为了展示其对环境负责的公共形象,投入大量的金钱或时间在以环保为名的形象广告上,而非将资源投入到实际的环保行动中。

这种现象在当前十分常见。

比如,去年10月,做空机构Hindenburg曾发表一份做空报告,指控塑料回收上市企业Loop Industries Inc.(LOOP.O)的财务欺诈问题。而Loop Industries还与欧莱雅、百事可乐(PEP.O)和可口可乐(KO.N)等公司签署过合作协议。

虽然PureCycle向投资者强调其与大型企业的合作关系。实际上,这些合作关系通常并不要求这些大型企业进行深入的尽职调查。

通常,在塑料回收行业,这样的合作协议只规定大型企业有权利,但没有义务购买回收塑料。对于欧莱雅这些大企业来说,合作协议只是一种选择,几乎没有任何风险,还有利于建立正面形象。

另外,当前聚丙烯回收技术的瓶颈在于,对聚丙烯废料污染水平的容忍度有限。

对于塑料回收行业来说,这正是目前难以实现规模经济的原因,因为大型塑料回收工厂难以获得足够数量且污染程度较小的原材料。

PureCycle宣称,其技术和生产工艺在低于5%的污染水平下,能够实现经济性。

但做空机构采访的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在其长达30年的购买聚丙烯废料的从业经历中,几乎没见过污染程度低于5%的聚丙烯废料。

业内人士称,目前,聚丙烯废料的平均污染程度在20%-25%之间,这些污染物包括容器残留物、纸张标签、胶水等。

综上所述,PureCycle宣称的能够实现高盈利水平的聚丙烯回收技术,并不具备可行性,而更像是一场精心包装、专门欺骗不懂行的公众投资者的骗局。

三、“自卖自夸”的SPAC赞助人

那么,PureCycle的投行和高管们,具体是如何通过这场技术骗局“割韭菜”的呢?

2021年3月,PureCycle通过与一家名为“Roth CH Acquisition I”的SPAC公司合并上市,后者的赞助人为投资银行Roth Capital和Craig Hallum Capital。

风云君在这里需要介绍一下美股SPAC上市制度。

SPAC上市的途径通常是先由SPAC赞助人牵头成立一个SPAC企业,赞助人可以是投资银行、私募股权机构,也可以是一些知名的个人投资者。

成立的SPAC企业由赞助人管理,并向原始股东募资。赞助人和原始股东,类似于私募股权基金里的GP和LP的角色。

SPAC企业成立之后,将在证券交易所上市。此时,赞助人需要在2年之内找到一家目标公司,将SPAC和目标公司合并,以实现目标公司的借壳上市。

做空机构称,PureCycle的赞助人Roth Capital在金融界臭名昭著。

美国金融业监管局披露了27起关于Roth Capital的违规信息,其中包括15项监管制裁和12项仲裁。在一个案例中,Roth Capital被指控违反了M条例(该条例侧重于防止市场操纵),并在IPO中担任承销商。

Roth Capital的客户主要是小型股。做空机构称,Roth Capital经常帮助一些企业上市,同时通过其研究部门对这些企业的股票给予 “买入”评级。

Roth Capital的许多客户后来卷入了财务欺诈指控,而最终遭殃的是公众投资者。

比如,Roth Capital曾参与中概股China Electric Motor的IPO ,并发布了5个“买入”评级。但上市大约一年后,China Electric Motor的股票因财务问题停牌并退市,China Electric Motor也卷入了投资者集体诉讼。

投资银行Roth Capital和Craig Hallum作为PureCycle SPAC交易的赞助商,在PureCycle持有约200万份原始股,每份股票的价格略高于1美分。

通常,在传统的IPO中,作为承销商的投资银行会被要求遵守一个“沉默期”(Quiet period)规则,即在至少10天内,它们不能发行相关研究报告,以免过度影响新股的价格。

但SPAC交易并不需要遵守上述规则。于是,在PureCycle上市的当天,Craig Hallum 便发布了“买入”评级和48美元的目标价,PureCycle上市当天,股价上涨13%。

公司股价的迅速上涨又触发了激励条款,Roth Capital和Craig Hallum有权提前解锁股票,即两家投行有资格在4月16日后出售一半股份。

在股票解锁5天后,Roth Capital的研究部门对PureCycle再次给予“买入”评级,设定了45美元的目标价,较该公司前一日收盘价上涨了近94% 。由于这一利好消息,该公司股价当日上涨6.2%。

虽然,Roth Capital和Craig Hallum目前均表示,尚未出售过任何股票。但全部股票将于2021年9月自由流通,而这一时点早于公司宣称的将实现商业化的时点。

四、高管只想套现,枉顾中小股东利益

做空机构还称,PureCycle的高管团队同样是一群“经验丰富”的骗子团伙。

PureCycle在实现SPAC上市之前的母公司是Innventure,后者是一家总部位于美国佛罗里达的创业孵化器,专门帮助科技企业上市。

Innventure由PureCycle 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Mike Otworth、首席科学官兼董事John Scott,以及董事会成员Rick Brenner共同创立。

在PureCycle之前,Inventure已经促成了6起IPO。包括检测细胞疾病的成像系统提供商Chromavision Medical Systems、在线牲畜拍卖商eMerge Interactive、猪粪处理企业AgCert、昆虫防治企业TyraTech、宣称可以将海藻转化为燃料的企业PetroAlgae和风险投资企业XL TechGroup。

虽然Inventure孵化上市的上述6家企业的技术和业务领域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不过最终的命运却类似。

6家上市企业中,有2家破产,3家退市,1家在股价下跌95%后被收购。

尽管最终遭殃的是中小股东,但高管团队的成员多年来却收益颇丰。

做空机构称,这是因为高管团队知道如何定位自身并以套现为直接目的,而不管中小投资者最终的结局。

比如,为了促使公司早日实现上市并后续提振股价,PureCycle从一开始就发布了激进的收入预测。

PureCycle的高管团队仅仅因为完成SPAC交易就获得700万美元的现金奖励。

这些奖励还不包括公司CEO、CFO和CCO每年可从公司领取的丰厚的基本工资,后者每年高达154万美元。

结语

总的来说,PureCycle是一家精心包装的技术骗局,公司聚丙烯回收技术完全不具备经济上的可行性。

凭借近年来备受华尔街青睐的ESG光环,并利用了宝洁、欧莱雅这些全球快消品巨头的“洗绿”动机,公司欺骗的正是多数不懂环保业内常识的公众投资者。

公司的SPAC赞助投行和高管团队作为利益共同体,共同造势哄抬股价,极有可能在禁售期满后抛售,正如它们过去的一贯操作。

公司针对做空机构的回应,也是通篇套话,甚至没有提出任何一个反驳做空机构指控的论据,因此毫无说服力。

另外,风云君注意到,美东时间5月11日,美国知名律所Portnoy Law Firm已经着手准备针对PureCycle财务欺诈案的集体诉讼。

免责声明:本报告(文章)是基于上市公司的公众公司属性、以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为核心依据的独立第三方研究;市值风云力求报告(文章)所载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本报告(文章)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值风云不对因使用本报告所采取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以上内容为市值风云APP原创未获授权  转载必究邮箱:mvlegend@163.com /微信:yangfeng562933

用户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