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外汇管理局要求:
1. 全球职业交易大赛仅提供交易商所在地监管公布的登记监管信息

2. 全球职业交易大赛为了客观公正,不接任何品牌类、营销类或导流类广告

3. 根据《关于严厉查处非法外汇期货和外汇按金交易活动的通知》在大陆境内擅自开展外汇期货交易均属非法,提高意识,谨防损失 已了解>>

新华国际头条

新华国际头条

(184244)个赞

(870)篇文章

展示账户

账号 净值 余额

暂无

一堂特殊的“历史课”

作者: 新华国际头条 | 2021-05-01

“周恩来和邓小平的肖像照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很庄重,能感受到他们内心强烈的情感。”

“中国勤工俭学生做工环境之艰苦让我震惊。”

“如果回到100年前,我是赴法勤工俭学生,我会积极学习、适应环境,不忘风雨飘摇的祖国,随时准备报效祖国。”

……

一百年前,一千多名中国青年在十七八岁的年纪,远渡重洋来到法国,开始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旅法勤工俭学运动。邓小平、蔡和森、陈毅等300余人先后来到蒙达尔纪学习和工作。

法国蒙达尔纪森林中学外景。蒙达尔纪森林中学老师王培文供图

而今,阳光明媚的五月,法国蒙达尔纪森林中学和中国浏阳一中的高中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通过“云课堂”的形式,回顾这段历史。蒙达尔纪森林中学学习中文的高二、高三学生,和浏阳一中学习法语的高二学生参加了对话。

他们为什么来法国?他们的经历给我们带来哪些触动?听听两国年轻人是如何思考的。

“云课堂”视频截图

蒙达尔纪森林中学的莱亚·佩雷拉说,周恩来和邓小平给她留下深刻印象,“他们远离祖国,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国度。他们有着强烈的意愿在法国学习和工作,目的是寻找救国的道路。他们的肖像照很庄重,但能感受到他们内心强烈的情感”。

弗拉维安·加瓦耶则对邓小平在法国生活、工作条件的艰苦感到吃惊,“他为了求学在工厂里做工,住在木棚里,每天工作超过8小时,每小时却只能挣1个法郎。他在贫困和恶劣的条件下坚持学习,令我钦佩。最终,他发现马克思主义可以救中国,他成长为一名革命者”。

2015年,法国蒙达尔纪森林中学的50名高中学生及其老师组成的教育访问团,到湖南党史陈列馆参观。蒙达尔纪森林中学老师王培文供图

浏阳一中的曾国祥同学说,蔡和森的故事给他触动很大。蔡和森在蒙达尼公学学习期间,在公园借助字典看报纸自学,直到公园关门才离开。他的勤奋感动了公园的管理员,管理员主动担任他的法文辅导教师。“他这种对学习的追求和渴望,这种爱国热情和信念,深深打动了我。”

浏阳一中的刘玥芗对《留法百年》纪录片中陈毅的经历印象深刻。“他家境贫困,凭借自己的努力考取官费赴法的资格,怀着一腔爱国热情来到法国,抱着强国富民的理想,在艰苦条件下努力学习。他对理想的坚定信念与爱国热情,触动着我。”

随着讨论的深入,发言的同学越来越多,讨论的内容也从勤工俭学的具体人和故事,扩展到学习方法和思想认识。浏阳一中的王紫嫣说,自己从勤工俭学的革命先辈身上学到了三件事:首先是生存,要适应新环境;其次是学习新思想,增长知识,提升自身;更重要的是要学以致用,报效祖国。

2017年,法国蒙达尔纪森林中学师生,到湖南韶山毛泽东同志故居参观。蒙达尔纪森林中学老师王培文供图

虽然在蒙达尔纪土生土长,但森林中学很多学生并不了解这段历史。作为本次“云课堂”的发起人,蒙达尔纪森林中学中文老师王培文在发言中说,“旅法勤工俭学”是一段极为重要的人文遗产,我们这一代人知道的历史,如果下一代人不知道,就会被遗忘。

她告诉记者,在法国广大汉语老师们的积极推动下,“旅法勤工俭学”历史已成为法国高中中文国际班的必修内容。尤其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让中法学生学习、研讨这段历史很有必要。

2019年,蒙达尔纪森林中学高二学生参加湖南党史陈列馆中法纪念勤工俭学百年研讨会活动,并与浏阳一中、长沙一中学生交流。蒙达尔纪森林中学老师王培文供图

就在“云课堂”开课前的一个月,身兼中国旅法勤工俭学蒙达尔纪纪念馆馆长的王培文带领两国学生做了大量准备工作,例如“云参观”纪念馆,观看《留法百年》纪录片,研读《我的父亲邓小平》一书中关于邓小平在蒙达尔纪生活和工作的章节。

“云课堂”的另一位发起人、浏阳一中的法语老师喻佩瑶告诉记者,从2020年11月开始,浏阳一中和法国蒙达尔纪森林中学先后举行了六次线上交流活动,追寻赴法红色足迹是其中的重要主题,以此鼓励同学们学习赴法勤工俭学历史,拉近他们与革命先辈、以及和法国之间的距离,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举。

2019年5月4日,在距法国巴黎100多公里的小城蒙达尔纪,《百年丰碑》大型雕塑被安放在火车站前的邓小平广场。新华社记者高静摄

在“云课堂”上,王培文向蒙达尔纪森林中学的学生们抛出一个有趣的问题:如何看待该市近年来陆续在火车站设立邓小平广场、并安放以纪念中国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为主题的《百年丰碑》大型雕塑等举措?

尼娜·贝德玛斯说:“这些雕塑和建筑铭刻了历史,让我们不会忘记曾经发生的故事,也让下一代有机会了解这段历史。”

恩佐·鲁奥说,他在学习后和父母进行了交流,“他们很受触动,感叹这些年轻的勤工俭学生和我们的城市竟有如此密切的关联。他们还说,这段历史表明法中两国关系有着极为重要的历史渊源。随着时间推移,两国友谊还在不断发展,这真令人欣慰。”

-END-

策划:陈贽 李生江

监制:李拯宇 田帆

统筹:闫珺岩 唐霁

记者:唐霁 肖亚卓 刘芳

编辑:马晓燕 鲁豫

新华社国际部制作

新华社国际传播融合平台出品

用户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