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外汇管理局要求:
1. 全球职业交易大赛仅提供交易商所在地监管公布的登记监管信息

2. 全球职业交易大赛为了客观公正,不接任何品牌类、营销类或导流类广告

3. 根据《关于严厉查处非法外汇期货和外汇按金交易活动的通知》在大陆境内擅自开展外汇期货交易均属非法,提高意识,谨防损失 已了解>>

中国货币市场

中国货币市场

(126278)个赞

(758)篇文章

展示账户

账号 净值 余额

暂无

对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的解读与思考

作者: 中国货币市场 | 2018-10-20

内容提要

2020年12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对金融机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进行下调,此次下调为年内该参数的第二次调整,引发市场的广泛关注。本文从政策依据、宏观环境变化等方面对此次调整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并对经营主体提出合理安排经营计划、树立“风险中性”概念的建议。

2020年12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公告称,“为进一步完善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引导金融机构市场化调节外汇资产负债结构,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决定将金融机构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从1.25下调至1。金融机构应树立风险中性理念,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此次调整距离2020年3月时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从1上调至1.25间隔九个月,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一、政策背景

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是为提高跨境融资便捷性、做好宏观调控目的推出的、针对企业和金融机构建立的跨境融资管理制度,2016年开始人民银行先后下发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扩大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试点的通知》银发〔2016〕18号(已废止)、《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的通知》银发〔2016〕132号文件(已废止)、《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有关事宜的通知》银发〔2017〕9号(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对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适用的主体及跨境融资行为进行了界定,建立跨境融资约束机制,核心要求是“企业和金融机构开展跨境融资按风险加权计算余额,风险加权余额不得超过上限”,其中跨境融资风险加权余额的计算公式为“Σ本外币跨境融资余额*期限风险转换因子*类别风险转换因子+Σ外币跨境融资余额*汇率风险折算因子”,跨境融资风险加权余额上限的计算公式为“资本或净资本*跨境融资杠杆率*宏观审慎调节参数”。

上述公式中的“本外币跨境融资余额”、“资本或净资本”为适用微观主体的自变量,各类风险转换因子、“跨境融资杠杆率”和“宏观审慎调节参数”则是具有预设值的系数,人民银行可以通过对系数的调整实现宏观审慎管理的目的。关于上述系数的调整,《通知》第二条提出了指导原则“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宏观经济热度、国际收支状况和宏观调控需要对跨境融资杠杆率、风险转换因子、宏观审慎调节参数等进行调整”。《通知》第九条进一步补充“中国人民银行建立跨境融资宏观风险监测指标体系,在跨境融资宏观风险指标触及预警值时,采取逆周期调控措施,以控制系统性金融风险”,“逆周期调控措施可以采用单一措施或组合措施的方式进行,也可针对单一、多个或全部企业和金融机构进行。总量调控措施包括调整跨境融资杠杆率和宏观审慎调节参数,结构调控措施包括调整各类风险转换因子”。

二、有关调整的分析解读

此次金融机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的下调,是降低金融机构跨境融资上限的一种总量调控措施,根据《通知》中参数调节的指导原则,笔者将从宏观经济热度、国际收支状况入手,对比2020年3月12日将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由1上调至1.25时的相关经济环境进行解读。

(一)宏观经济热度分析

1. GDP增速

2020年面对疫情暴发的不利开局,全国上下积极应对,有力控制住了疫情的蔓延并快速恢复生产,使我国成为2020年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从具体经济表现来看,2020年前3季度我国实际GDP累计同比增长0.7%,其中,第1、2、3季度同比分别增长-6.8%、3.2%、4.9%,第4季度GDP增速更是高达6.5%(截至发稿时其他主要经济体尚未公布第4季度经济增长数据),实现强劲的V型反弹。

2. 经济热度调查

银行家问卷调查和企业家问卷调查是人民银行针对宏观经济热度开展的一项调查问卷,每季度进行一次发布。2020年一季度,受疫情因素影响,银行家问卷调查中的“银行家宏观经济热度指数”由2019年四季度的30.7下跌至6.5,“银行业景气指数”、“银行盈利指数”也大幅下跌企业家调查问卷中的企业家宏观经济热度指数由2019年四季度的31.9下跌至12.4,“国内订单指数”、“出口订单指数”、“盈利指数”均出现了环比50%以上的跌幅,显示出当时金融机构、企业对于经营前景的悲观预期。随着我国率先从疫情恢复,2020年三季度银行家问卷调查和企业家问卷调查中的各项数据基本回复至2019年四季度水平,金融机构、企业经营预期明显好转。

(二)国际收支状况分析

1. 经常账户

一季度受疫情影响,我国货物贸易顺差大幅下降,经常账户呈现逆差。随着我国复工复产快速推进,叠加海外货物需求增加,我国货物贸易顺差在二、三季度均达到1500亿美元以上,实现2015年以来最高单季货物贸易顺差水平;另一方面海外疫情加重带动服务贸易逆差收缩。综合上述影响,二、三季度经常账户顺差分别达到1102亿美元、922亿美元,为2008年以来最高水平,而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2020年10月、11月货物和服务贸易数据,两月合计实现经常账户顺差1052亿美元,距离2008年四季度创造的经常账户顺差最高纪录1331亿美元仅一步之遥。

2. 资本和金融账户

资本和金融账户在2020年一季度呈现顺差,二、三季度呈现逆差。分细项来看,二、三季度逆差主要来自于其他投资逆差,三季度我国对外的其他投资净流出(资产净增加)达到历史最高水平1435亿美元;而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是二、三季度主要顺差来源,其中三季度境外对我国的证券投资净流入(负债净增加)达到历史最高水平796亿美元,显示出境外投资者对中国市场和配置人民币资产的巨大信心。

3. 国际收支

2020年前三季度我国国际收支V型反弹,在成功实现复工复产后,经常账户下货物贸易顺差有望在四季度创造历史最高记录,境外投资者加速布局中国市场及人民币资产,国际收支情况大幅好转。

(三)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参数调节分析

综合以上情况可以看出,2020年一季度时我国受疫情因素影响,GDP呈现负增长、宏观经济热度调查悲观情绪浓厚、国际收支呈现多年未遇的逆差,根据《通知》中调整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的指导原则,已经具备了对参数调节的基础。在此情况下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于2020年3月将全口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由1上调至1.25,通过上调审慎调节参数降低经营主体的融资成本;而随着二季度开始宏观环境大幅好转,各项经济指标逐步回到疫情发生前的运行区间,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也得以同步调整回前期水平。

(四)关于“风险中性”的解读

《通知》除宣布调整金融机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外,还特别提到“金融机构应树立‘风险中性’理念,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结合人民银行、外汇管理局近一阶段有关“风险中性”的表态,笔者认为这一表态主要针对的是汇率风险。

2020年以来,受到我国宏观经济环境、国际收支状况影响,人民币汇率走出先贬再升的“V”型走势,11月人民币汇率指数达到95.83,为2018年6月以来的高位,并引发市场对于人民币进一步升值的预期。然而,2020年人民币升值是疫情发展变化、外部环境改变等多方面合力的结果,这些因素未来的不确定性较大,有关方面再一次强调“风险中性”概念,无疑也是对市场的一种风险提示。

三、对业务开展的思考体会

通过分析解读此次宏观审慎调节参数的下调,笔者认为对业务开展的启示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应充分了解监管政策,提高对经济环境变化的敏感度,合理安排经营计划。监管当局应明确宏观审慎管理规则,积极监控宏观经济运行动态,当经济数据明显偏离前期运行范围时,调整参数开展宏观审慎管理,实现逆周期调节的目的,为经济平稳运行保驾护航。对于监管政策及宏观经济情况,相关经营主体都应予以充分了解,并据此安排好包括跨境融资在内的投融资行为,提高资金运营效率。

二是应防范市场风险,树立“风险中性”的概念,始终将服务好实体经济作为业务发展的重点。2020年人民币汇率受到多方面叠加因素影响,波动显著加大,随着疫情发展和外部环境不断变化,未来汇率走势不确定性依然较大,双向波动有望进一步加大。在此环境下,包括金融机构在内的市场参与者应该充分考虑外部环境、市场预期等情况的变化,树立“风险中性”概念,避免市场大幅波动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将精力聚焦主业,做好围绕实体经济发展的服务工作。

END

作者:彭岱,民生银行金融市场部

原文《对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的解读与思考》全文将刊载于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主办《中国货币市场》杂志2021.02总第232期。

更多阅读:

全球货币政策五大趋势:目标框架在调整、技术影响加大

2021年金融市场展望——衍生品市场角度

债市开放加速,境外投资者的中国债券投资行为分析

中国货币市场

更多精彩内容

请扫描二维码

用户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