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外汇管理局要求:
1. 全球职业交易大赛仅提供交易商所在地监管公布的登记监管信息

2. 全球职业交易大赛为了客观公正,不接任何品牌类、营销类或导流类广告

3. 根据《关于严厉查处非法外汇期货和外汇按金交易活动的通知》在大陆境内擅自开展外汇期货交易均属非法,提高意识,谨防损失 已了解>>

中国货币市场

中国货币市场

(125701)个赞

(757)篇文章

展示账户

账号 净值 余额

暂无

以LPR为核心推动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建设

作者: 中国货币市场 | 2020-08-28

内容提要

在阐述LPR改革成效和当前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文章建议未来重点应以LPR改革为契机,推动市场基准利率体系进一步完善,为我国货币政策由数量型调控向价格型调控转型奠定基础,指出在此过程中,商业银行要主动担当,积极作为。

自2019年8月我国以LPR改革推动贷款市场“两轨并一轨”以来,改革已取得显著成效。新发生贷款超过90%以LPR为定价基准,存量浮动利率贷款转换工作有序开展,一般性贷款利率水平较改革前显著下降,让利实体经济效果明显。以LPR改革为契机,推动市场基准利率体系进一步完善,为我国货币政策由数量型调控向价格型调控转型奠定基础,将是接下来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点。

一、LPR改革取得重要成效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人民银行按照“先增量试点,后存量并轨”的路径,进一步深化贷款利率市场化改革,经过一段时间的持续推动,改革取得显著成效。2019年8月以来,央行7天逆回购利率、1年期MLF利率和1年期LPR在调整节奏和调整幅度上基本保持一致,市场化的LPR更好地反映了市场供求变化,货币政策向贷款利率的传导效率明显提高。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3月新发生人民币一般性贷款(不含个人住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48%,分别较2019年7月末和12月末下降62和26个基点,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大幅降低,有效支持了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新发放贷款中运用LPR的占比超过90%,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基准的转换工作已经有序开展,LPR应用覆盖度快速提高,LPR的下调将及时惠及整个贷款市场。

利率市场化改革是商业银行的主战场,银行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商业银行也是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传导机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建设银行始终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使命,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积极落实人民银行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要求,健全报价机制,完成利率发布、合约调整、系统配套改造、管理迭代、客户维护与内部培训等各项工作,实现目标利率管理和价格授权由央行基准利率浮动幅度管理过渡到LPR利率加减点差管理,全面推动LPR定价运用,确保业务实现平稳过渡。一是LPR应用占比显著提升,存量贷款转换加快推进。新发生业务方面,2020年6月,LPR应用占比已达98%;存量贷款转换方面,建设银行按照二季度转换超过75%、三季度转换超过95%安排存量转换工作,其中,存量对公贷款在二季度末的转换比例已达81%。二是坚决打破隐性下限,贷款定价授权挂钩LPR。定价授权随LPR走低,对分行授权自动扩大;2020年6月,建设银行定价低于原贷款基准利率9折的对公贷款占比达58%,较改革前上升50.6%。三是全面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让利实体经济幅度显著。2020年6月,建设银行一般贷款(不含个人住房贷款)利率较改革前的2019年1-7月下降了89个基点。四是理顺利率传导机制链条,内部转移价格调整为挂钩LPR。内部转移价格跟随LPR进行调整,将打通政策传导“最后一公里”,并激发内生动力。五是建立各层级专家团队,做好客户宣传和维护。建设银行在各层级成立了包括业务办理、定价管理、系统运行、法律合约等人员在内的专家小组,加大对客户宣传力度,使客户放心用、喜欢用,及时处理舆情,确保相关政策平稳有序过渡。

二、当前市场基准利率体系面临的几个问题

良好的基准利率体系应当具有较好的基础性、市场性、稳定性、联动性和波动可调控性。经过多年的实践,我国政策利率到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的利率传导体系已经基本形成,信贷市场利率向货币和债券市场利率的“并轨”正在逐步建立。但基准利率体系在运行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当前,我国货币政策调控正处于从数量型调控向价格型调控转型的关键期,进一步强化金融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建设是关系到我国货币政策调控成功转型的关键,也是建立健全新型利率形成与调控机制的重要一环。

第一,货币市场基准利率市场化属性较强,但稳定性不足,短端政策利率形成机制有待完善。从国际经验看,LPR多挂钩隔夜利率。在短端的货币市场利率中,银行间债券回购利率和Shibor具有市场化基准利率属性。DR001和DR007是7天以内市场利率的基准代表。而7天以上的Shibor可作为14天及以上期限的基准代表。但另一方面,从稳定性来看,不管是银行间债券回购利率还是Shibor,均存在变动频繁和波幅较大的问题。Shibor作为报价利率,与真实成交利率也存在一定差异。此次改革,将LPR挂钩MLF,并增设5年期以上LPR利率,主要还是考虑短端政策利率形成机制有待完善,但另一方面,挂钩MLF使LPR的市场化属性有所降低。

第二,债券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已经基本形成,但结构需要优化。债券市场作为中长期投融资和风险管理的重要场所,在组织结构上已经与成熟市场较为接近,形成的中长期市场无风险收益率也已基本市场化。在基准利率选择上,“十三五”规划纲要指出“更好发挥国债收益率曲线定价基准作用”,国债收益率作为债券市场基准利率的地位基本形成。经过多年的发展,尤其是近几年伴随广义基金、保险市场、国债期货的快速发展,我国国债市场的交易规模、投资者结构和二级市场流动性等均有较大改善,但是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国债市场利率走势与信贷市场、货币市场利率走势也时有背离,不同市场间的割裂仍然存在。当前市场更多会将国开债的利率作为债券市场的定价基准。相对而言,国债收益率曲线的锚定功能远不够充分。

第三,LPR报价机制中需要关注的问题。此次LPR改革最大的特点就是采用MLF利率加点报价形成,MLF利率成为LPR利率水平的关键决定因素。改革对于推动货币政策框架转型,强化政策利率引导作用具有深远意义,但也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地方。首先,MLF占比较小,代表的是商业银行边际成本,并不是商业银行主要成本来源。当前,银行业虽然整体稳定,但在一般性存款负债成本难以下降的情况下,面临较大经营压力,预计全年利润增速将明显放缓。若LPR持续下行,叠加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国内经济下行压力等诸多因素,长期积累的风险隐患容易加速暴露,加剧金融市场波动,引发风险扩散。而银行业健康运行对经济有全局性的影响。其次,在市场流动性较为充裕的情况下,由于MLF利率调整频率低、操作量下降,其利率与市场利率变化存在一定差异。另外,从MLF的参与者来看,目前仅有大型银行参与投标,中小银行对MLF利率变化的敏感性有待提高。

三、构建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果

我国金融市场的复杂性和内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决定了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持续推进LPR改革,对推动货币政策框架转型、利率市场化改革、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等具有显著的战略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为进一步顺畅逆周期宏观政策传导,建议以LPR为核心,进一步推动市场利率体系建设。

第一,在短端,应进一步完善利率走廊形成机制,在保持利率弹性的同时降低短端利率波动。有效的利率走廊机制具有市场稳定器作用,能够合理引导市场预期、稳定市场流动性、平抑利率波动。核心工作在于持续优化以“常备”为关键词的政策工具与交易机制。国际经验表明,作为市场参与主体的“常备”对手方,货币当局通过公示成交价格和成交条件,将“常备”利率作为利率走廊上限并据此事实性地参与货币市场交易,不仅可以有效降低市场利率的“超限”波动,而且可以有效促进市场利率逼近政策利率,确保政策目标利率具备足够的市场影响力。当前,人民银行已经初步建立了以常备借贷便利SLF利率为上限、超额准备金利率为下限的利率走廊,建议继续巩固并不断宣示这个利率走廊的含义。同时,还需不断完善相关制度配套,进一步完善合格抵押品制度、缓解银行流动性分层问题、优化利率债市场结构等。

第二,持续繁荣国债市场交易,进一步提升国债利率在无风险利率期限结构中的重要作用。一方面,需进一步扩大短端和超长端国债的滚动发行力度和频率,以形成连续、完整的国债期限结构;另一方面,需进一步增加国债市场交易主体,有效解决不同市场间的割裂问题,提高国债市场交易活跃度,从而强化其在公开市场参与者中作为“一般等价物”的交易属性与政策工具属性,进而完善利率由债券市场向信贷市场的传导机制。

第三,进一步提升LPR的市场化程度。目前LPR参考的MLF发行仅有大型银行参与投标,利率不是以市场交易为基础形成,价格形成机制市场化程度尚需提高。因此,一方面建议适度扩大中小银行的参与度,从而提高MLF的市场覆盖度。另一方面,在短端政策利率成熟的情况下,建议用短端利率适时替换MLF利率作为LPR的定价参考,进一步提升LPR的市场化程度。

第四,进一步理顺各市场利率传导机制,构建协调一致的市场基准利率体系。目前,政策利率和货币市场利率、信贷市场利率、债券市场利率的联动机制已基本形成,但是不同市场利率在多重因素的影响下仍然存在一定的背离。包括国债市场在内的不同子市场利率的关系和传导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理顺,避免不同市场利率走势的背离。

在推进市场化利率体系建设进程中,商业银行责无旁贷,要主动担当,积极作为。

一是更好地平衡资产负债管理,理顺利率传导机制链条。商业银行业务发展与经营管理策略应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金融本质。贷款端,要加快推进LPR全面覆盖;存款端,要强化定价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内部转移定价方面,要通过构建与LPR改革相适应的FTP体系实现“以内促外”。

二是进一步强化在风险定价、利率风险管理、流动性管理、资本集约化管理等核心领域的能力建设。商业银行要更加重视可持续发展,坚持稳健经营,努力打造核心竞争力,从做大向做优做强转变,从看重短期利益向追求长期发展和永续经营转变。

三是充分利用现代管理工具,在以价值创造为本源的前提下,有序推进业务发展,有效平衡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风险、收益与规模问题。商业银行需要以LPR改革为契机,积极探索新常态下的业务发展模式,稳步推进风险定价在政策传导、绩效考核、业务指引等方面的指挥棒作用,在“量、价、险”的平衡中找到符合自身定位的生存与发展空间,进而以自身稳健经营和高质量发展推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需求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作者:生柳荣,中国建设银行资产负债管理部总经理

原文《以LPR为核心推动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建设》全文将刊载于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主办《中国货币市场》杂志2020.09总第227期。

相关阅读:

浅析利率互换在中小银行债券套期保值业务中的应用

从人民币汇率波动提高视角,探境内外汇市场成熟度提升

经济回升但民生恢复缓慢,宏观经济政策该进该退?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吧!

用户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