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部城市大战,影响中国下一个20年
◆前进或者后退,腰部城市与国运紧密相连
正解局出品今年上半年GDP有个十分重要的现象:
四个“一线城市”,只有深圳(0.1%)勉强实现正增长,北(-3.2%)上(-2.6%)广(-2.7%)都跑输全国(-1.6%)。
但有不少体量并不算大,甚至也没多少显赫名声的城市,比如,长春、厦门、南昌、石家庄,保持了增长。
我把这样的城市叫作“腰部城市”。
未来的二三十年,它们与我们整个国家的命运,将变得更为紧密。
腰部城市的兴衰,将不再是一城一池的事,而是会深刻地影响一个大国的走向。
0121座腰部城市
还是GDP总量划分,中国城市可分为六个等级:
头部城市:10000亿+
颈部城市:8000—10000亿
腰部城市:5000—8000亿
臀部城市:3000—5000亿元
腿部城市:1000—3000亿元
脚部城市:1000亿元以下。
以2019年GDP为依据,中国共有17个头部城市,基本被各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包揽。
颈部城市有7个,主要是一些传统经济强市和部分省会城市。
腰部城市有21个,既有烟台、常州这些普通地级市,也有昆明、沈阳这些省会城市,还有两个计划单列市:大连、厦门。
据第一财经·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发布的《2020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17个头部城市,基本上与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重合。
颈部城市,多为二线城市。
至于腰部城市,主要由二线城市和强三线城市构成。
这21个腰部城市,数量不小,但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
一是广东、江苏、浙江这些经济强省的中坚力量,实力不弱,但在高手云集的省内,进不了前三,甚至排到七八名之后。
比如泰州市,2019年GDP为5133.36亿元,属于腰部城市。但其在江苏省内,排到了第9。
更明显的是,这些城市地位并不突出。经济虽然不错,但多数只是地级市。
二是中西部、东北地区的省会城市和省内二把手。尽管经济算不上火热,但地位高,资源倾斜力度大。
比如说大连、沈阳,都只能算腰部城市的中上游水平。
但他俩,一个是计划单列市,上级批复的中国北方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
一个是省会、特大城市、沈阳都市圈核心城市,上级批复的中国东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
图为大连滨海大道跨海大桥
但总体而言,以GDP为指标,将这21个城市归为腰部城市,是简单可行的算法。
毕竟,GDP才是真刀真枪。
GDP越高,经济越强,对地区的影响力也才越大,在区域发展中才能起到更大的作用。
02要成为腰部城市,也很难
在我国333个地级行政区划单位中,腰部城市排名基本分布在前8%—14%,算是很高了。
所以,要想成为一座腰部城市,并不容易。腰部城市的发家史,也各有不同。
主要还是有两类:政策催化、先天条件。
政策与地位往往相伴而行,即前面所说的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这里就不再多言。
而先天条件,主要指资源储备、地理位置、能源状况等。
比如说唐山,2019年GDP接近7000亿,算是一个很典型的腰部城市。
而其兴起,靠的也正是丰富的资源、能源。
据统计,唐山铁矿资源保有量为62亿吨,是国家三大铁矿集中区之一。而其煤炭保有量也达到了62.5亿吨,是国内焦煤的重要产区。
铁矿+煤炭,自然而然造就了唐山钢铁的霸主地位。
“世界钢铁看中国,中国钢铁看河北,河北钢铁看唐山”,唐山“一钢独大”名震华夏已久。
据中信建投研究发展部数据,2011年钢铁行业对唐山国税收入贡献率为27.8%。
相似的还有徐州,作为历史上的兵家必争之地,事关南北盛衰的国运之城,徐州2019年GDP突破7000亿,是21个腰部城市中的扛把子。
而徐州在近代的兴盛,也离不开其优越的地理位置。
以江苏省为视角,徐州地处江苏西北角。
但如果把视线放到整个华东、华北,徐州则是苏鲁豫皖四省交界要道。
高铁时代下,这一位置更是大放异彩。
徐州站是中国第二大铁路编组枢纽站,徐州东站则是京沪高铁七大主要站区之一、陇海客运专线主要枢纽。
京沪线和陇海线两大铁路干线、京沪高速铁路和徐兰客运专线,皆在徐州交叉。
因此,在中国交通史上,有“徐州通,全国通”一说。
图为徐州火车站
0310个“最无前途”的城市,腰部城市却占8个
腰部城市,之所以只是腰部,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还在于没能完整地把握一个风口。
在政策和天然禀赋未能与时代风口完美结合时,腰部城市总归只能止步腰部。
而且,如今这些城市也在面临更大的挑战和困局。
首当其冲的就是大城市的虹吸作用。
不管是中西部、东北的省会城市,还是经济强省的中游城市,在中心城市化的大背景下,这些腰部城市都不得不面对头部、颈部城市的虹吸。
近三年各线城市人口流入情况,单位:万人
据京东数字科技集团发布的《2019年基于京东大数据的中国人口迁移和城镇发展研究报告》,杭州、成都、长沙等新一线城市人口流入强劲,而哈尔滨、大连、沈阳等城市人口流出非常严重。
能让京东一家知名企业用上“非常严重”这样的词,可见哈尔滨、大连、沈阳的形势确实不容乐观。
这三个城市,正好是腰部城市。
东北衰弱,这是不争的事实,以此来判断腰部城市人口流出,不免有些武断。
但实际上,处于经济强省的腰部城市,人口流出的力度也不见得小。
比如,浙江温州。
这座因民营企业家闻名于世的城市,也在面临人口持续流出的压力。
据统计,2018年温州为省内其他城市贡献了72.1万的人口,是全省人口流失最多的城市。而同时,温州吸引来的省内人口只有20.3万人,不到流出量的1/3,全省排名第7。
畸形的房价加快了温州人口流出
除了人口流出,经济结构转型艰难,也是腰部城市面临的一个很大问题。
唐山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二三十年前,唐山因钢铁而荣。如今,钢铁却让唐山背上了沉重的包袱,而这个包袱短时间内难以卸掉。
此外,据唐山发改委测算,仅在2013—2015年,化解过剩钢铁产能,就分别拖累唐山GDP增速2.8、1.9、1.0个百分点。
当然,产业单一、创新能力不足等等,也在制约着腰部城市的进一步发展。
前几年,有人发表了一片文章《我眼中最无前途的十个中国城市》。以人口流失、人均财富占有量、教育水平、产业结构等为衡量指标,列出了中国“最无前途的”十个城市:长春、哈尔滨、沈阳、洛阳、南昌、温州、唐山、大连、大同、兰州。
10个城市中,前面8个居然都是腰部城市。
可见,腰部城市未来面对的局面,容不得半点懈怠。
不进则退。
04出路在哪儿?
要想获得长远的发展,腰部城市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调节溢出效应与虹吸效应。
在头部城市和腰部城市之间,溢出效应最直接的一点就是:前者对后者的产业转移。
而虹吸效应,则是前者对后者的剥夺。
虹吸作用强,溢出效应弱,则在头部城市的辐射下,腰部城市很难获得有利的外部环境,甚至资源、人口会持续流出,不可避免地走向衰退。
虹吸作用弱,溢出效应强,则腰部城市能更好地承接各大头部城市的产业转移和资源投入,在都市产业圈中扮演重要一环。
腰部城市的出路,无疑就是后者。
如何在以特大城市为核心的都市圈中,避免被边缘化,打造自己“美而壮”的角色,成了各大腰部城市的方向。
这方面做得好的,有两个例子,分别是东莞和长沙。
以2003年GDP排名来看,东莞和长沙分别位居第35名、第37名,皆是中游腰部城市的水平。
2003年中国各城市GDP
17年过去了,长沙GDP早已突破万亿,排名第16,成为了头部城市。而东莞的GDP也接近万亿,排名第19,距离头部城市也就临门一脚。
这两座曾经的腰部城市,如今一个已成头部,一个欲成头部,一大秘诀就在于找好了自己的定位。
先说东莞。
从地图上来,东莞的位置并不好,夹在两座一线城市广州、深圳两个巨无霸之间,也没有机场和知名大学。
政策支持和特殊待遇,也没有多少可以谈的。
东莞正好处于广州、深圳之间
正常情况下,东莞的命运不是被广州虹吸就是被深圳虹吸,或者被两者一起按在地上虹吸。
但东莞却成了例外:不是成了广深的附属,而是成了盟友。
在珠三角产业圈中有一席之地,不可缺失,而不是被动地面对资源、人口的流出。
外贸+制造业,就是东莞在珠三角产业圈中的角色。
据中国海关总署主办的《中国海关》杂志,近13年来,东莞一直在“中国外贸百强城市”中排名前五。
2019年“中国外贸百强城市”前二十名
外贸的野蛮生长,带来了制造业的繁荣。据统计,东莞第二产业占比为48.6%,国内的两大手机品牌:vivo和OPPO,就出生于东莞。
故有“东莞塞车,全球缺货”一言。
外贸和制造业的兴盛,使得东莞有了和广深合作的底气。
因为中国经济有一个特点:一个经济圈内部,往往会形成中心城市服务业对外辐射,周边城市立足发展制造业的格局。
广深和东莞,正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前者服务业蓬勃发展,制造业外迁,后者凭借着良好的基础,能够顺利承接和发展制造业。
因此二者才能协调发展、互为表里。
至于长沙的逆袭,同样是在产业圈中找到了一席之地。
虽然贵为一省之首,但长沙的地理位置并不见得比东莞好。南临广深,北有武汉,西接成渝,东面则与上海、杭州相对。
用一句不好听的话来说,有些“四面楚歌”的味道。
但长沙抵挡住了如黑洞般的虹吸,华丽转身,由一个腰部城市一跃成为头部城市。
机械产业,就是长沙在中国各大城市包围下,承接下来的产业链一环。2018年,长沙的工程机械产业产值达到1660亿元,占全国的23%。
三一重工、中联重科这两个机械产业的王牌企业,就是长沙的门面。
避开了广深、上海等头部城市竞争激烈的互联网、金融领域,长沙选择了踏实的机械制造业,最终在各大头部城市的产业圈中占有一席之地。
05结语
如今,腰部城市的重要性越发突出。
因为对于头部城市来说,体量已经足够大,增速放缓,且辐射范围始终会受到物理条件的限制,在中短期内,无法给更多的城市带来溢出效应。
对于腿部、脚部城市来说,体量小,实力不足,无法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更别说对全国经济有很高的贡献度了。
所以,这个千帆竞发的舞台,更多的空间和希望是留给腰部城市的。
腰部城市的壮大和晋升,不仅对其自身是一个质的脱变,对整个国家经济,也是一个福音。
对于千万生活在这些城市的人来说,无论是漂泊在外的游子还是世代扎根的土著,个人的命运都与城市的走向密切相关。
腰部城市壮大,则能给更多人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正解中国经济地理#精选文章
▼
山东寿光·蔬菜之乡 | 深圳香港·追逐大战河南临颍·舌尖传奇 | 江苏广东·一哥之争福建平潭·隧道之王 | 上海广州·贸易比拼浙江台州·塑料简史 | 济南青岛·双核驱动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