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外汇管理局要求:
1. 全球职业交易大赛仅提供交易商所在地监管公布的登记监管信息

2. 全球职业交易大赛为了客观公正,不接任何品牌类、营销类或导流类广告

3. 根据《关于严厉查处非法外汇期货和外汇按金交易活动的通知》在大陆境内擅自开展外汇期货交易均属非法,提高意识,谨防损失 已了解>>

经济学人

经济学人

(69015)个赞

(273)篇文章

展示账户

账号 净值 余额

暂无

马斯克、龙飞船与一场全新的太空竞赛

作者: 经济学人 | 2020-06-26

5月31日成功发射的SpaceX载人龙飞船是全球商业航天领域的一个里程碑。龙飞船不仅结束了2011年后美国依靠俄罗斯火箭运送宇航员到太空的历史,更重要的是它是世界上第一艘由私人公司研发出来的载人太空飞船,而且运载成本也相当低廉。美国引入太空企业竞赛机制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SpaceX取得的巨大成功对于中国发展航天事业有何启示?

《经济学人·商论》六月刊

《飞向未来世界》(The shape of things to come)

这次龙飞船的成功发射是自航天飞机于2011年退役(1981年首飞)之后美国首次发射载人航天器。它圆满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若不是当前这种局面,负责太空计划的美国航空航天局(以下简称NASA,特朗普希望它在2024年前实现载人登月)的这一辉煌成就本可能被大肆宣传。这次重返太空甚至本可能让这个饱受疫情之苦的国家提振士气。这次太空任务之所以备受期待,有两个原因。一是美国这么长时间都没能自己把宇航员送入太空,而只能依靠俄罗斯人的飞船(还得为此支付巨款),这多少有失颜面。令人兴奋的另一个深层次原因是,NASA之前的花费让人认为载人航天的成本十分高昂,而载人龙飞船计划证明它可以便宜得多。太空探索游说机构行星协会(Planetary Society)估计,NASA在龙飞船上只花费了17亿美元,是美国研发的成本最低的载人飞船(见图表)。

龙飞船之所以便宜,很大程度上是因为NASA采购它的方式。NASA以往一直签订“成本加成”合同来制造符合特定设计要求的火箭和宇宙飞船。其间几乎没有竞争,也没有降低成本的动力,特别是因为拿下这种合同的大型国防承包商在国会有很多朋友,这些议员乐于看到NASA慷慨撒钱——只要是在自己的选区或州。而在2005年前后,时任NASA局长的迈克·格里芬(Mike Griffin)开始尝试一种新做法。NASA不明确规定火箭或宇宙飞船要建成什么样子,而是告诉承包商它想要的结果,并同意支付部分可能会需要的研发费用,同时在技术选择和设计取舍等方面给予它们大得多的余地。这种做法为老牌军工企业之外的公司打开了大门,其中包括伊隆·马斯克在2002年为推进自己的星际殖民梦想而创立的SpaceX。

… …

… …

↑扫码下载《经济学人》中英双语App↑

订阅获取完整文章

【付费文章】SpaceX如何一步步取得今天的成功?NASA扶植太空企业的策略对于中国发展太空事业有何启示?《飞向未来世界》(The shape of things to come)已发布在《经济学人·商论》六月刊,欢迎下载商论App,双语阅读并聆听原声音频。订阅更可同步解锁商论发刊至今的2000余篇往期文章,包括1000多篇文章的英文原声音频。

马斯克的SpaceX领跑大运力火箭

近半个世纪以来,把人类送上月球的土星五号(Saturn V)一直坐拥“史上最强火箭”的名号,其运载能力几乎是如今现役火箭的五倍。不过它的最后一次发射已经是1973年的事了。2018年2月,“硅谷钢铁侠” 伊隆·马斯克朝着挑战这一纪录迈出重大一步,他的私人航天公司SpaceX研发的新型运载火箭重型猎鹰(Falcon Heavy)成功发射并进入轨道,成为运力最强的现役火箭。重型猎鹰高达70米,配备了27台引擎。这些引擎总共可产生2280万牛的推力,约等于18架波音747喷气客机推力的总和,足以将64吨有效载荷送到近地轨道。诚然,这样的运力还不到土星五号的一半,但已是当前最强火箭德尔塔IV型重型运载火箭(Delta IV Heavy)的两倍多。

“捆绑”销售价格优

重型猎鹰运载火箭是一台简单的机器,至少从概念上看是这样。它由三枚猎鹰九号火箭组合而成,就像一组排箫。三枚火箭中间的那枚需要加固以应付左右两枚的推力带来的压力。马斯克还希望能同时回收重型猎鹰的所有火箭,这是前所未有的尝试。(注:本文发表后的发射中,两枚火箭被同时成功回收了。)马斯克为重型猎鹰选择的测试用载荷也很特别——一辆特斯拉Roadster电动跑车。这辆电动车被发射到了围绕太阳的轨道上,应该会在那里留驻数十亿年。

尺寸竞赛:我的比你的大

重型猎鹰并非唯一在研的大型火箭。中国和俄罗斯均在研发运力可与土星五号媲美的火箭,前者有长征九号,后者有能源-5V(Energiya-5V)。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佐斯也在研发自己的大运力火箭。而SpaceX计划在重型猎鹰之后推出“超级大火箭”(Big Fucking Rocket,以下简称BFR),这个名字就清楚地体现了其设计目标。谁将研制出史上最强火箭?

谁在引领下一场太空竞赛?

在太空竞赛的早期,进入轨道并非易事。1957年至1962年间,美国和苏联的发射失败率分别为32%和30%。至今仍会发生事故:2018年10月,一枚俄罗斯火箭发射后不久便发生故障(两名宇航员安全返回地面)。过去,只有国家才能担当这样的风险——即使美国公司愿意,美国政府出于国家安全的考虑也不会让它们担此风险。电信公司等迫切想将卫星送至太空的企业不得不搭NASA的便车。

过去十年里,因为勇于创新的后来者SpaceX的入局,西方太空发射市场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但在新兴市场,国营项目仍占据主导地位。

【商论精选】《尺寸很关键》(Size matters)和《长江后浪推前浪》(The next generation)已分别发布在《经济学人·商论》2018年二月刊和十月刊,欢迎下载商论App,试读双语文章并聆听原声音频。

【夏日特惠】订阅季度《经济学人·商论》

即可免费加入学习社区

点击“阅读原文”,免费下载《经济学人·商论》App:

用户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