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外汇管理局要求:
1. 全球职业交易大赛仅提供交易商所在地监管公布的登记监管信息

2. 全球职业交易大赛为了客观公正,不接任何品牌类、营销类或导流类广告

3. 根据《关于严厉查处非法外汇期货和外汇按金交易活动的通知》在大陆境内擅自开展外汇期货交易均属非法,提高意识,谨防损失 已了解>>

叶檀财经

叶檀财经

(308538)个赞

(1743)篇文章

展示账户

账号 净值 余额

暂无

关于房贷断供 说一些反思

作者: 叶檀财经 | 2022-07-24

文/燕十三

国内房地产很多时候像一个另类的“资产池”:

地方政府是“底层资产提供方”,而地产商是“打包方”(住房成本主要来自于土地价格),银行提供融资加杠杆,最后打包卖给了普通民众。

而所谓预售,则类似于SPAC,资产尚未注入资产池,而项目已经完成了融资和打包卖出。

房地产商在默许下提前拿到了很大部分的预售资金,地方政府为了资产池的高周转,默许了预售监管资金被提前挪用,哪怕近几年银保监会和人民银行三令五申。

整个运转体系,自始至终,都没有人真正来踩一脚刹车。

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前,房地美和房利美以类似的“资产池-打包-融资加杠杆-证券化-卖出”的方式,让数千万美国人实现了“住房自由”。

这一个过程,把政府、地产商、金融机构、购房者等社会各界的利益高度捆绑在了一起。

每一部分参与者都可以在房价上涨中获益,而且可以实现高速周转,在短时间刺激大量的房屋供给,反过来压制房价不会过快上涨。

所以这一套体系从1970年“两房”成立开始,一直健全运行了38年,直到2000年后格林斯潘把联邦基金利率拉低到“脚踝”。

一时间市场流动性泛滥,泛滥的资金冲入房地产市场跟风炒作,而房屋供给跟不上疯狂上涨的房价,最终导致了泡沫破裂。

传统研究者普遍认为,这套体系的运转,一方面依托于购房端较低的坏账率,另一方面依托于融资方较低的利率水平,理由是2006年后美联储因为通胀高企开启“加息风暴”后,泡沫被快速刺破,最终引发了次贷危机。

实际上并非如此。

1970-2000年间,尤其是1988年前的高利率环境下,两房仍旧运转良好,错的不是两房甚至是次贷,而是美联储在低利率环境下保持了过长时间,给市场注入了过多的流动性。

我们不能说一栋坐落于山腰上的房屋被洪水淹没,是因为它建设的位置还不够高,应该把房屋放在山顶上。

洪水才是罪魁祸首。

中国此次“断供”危机与次贷危机中的“断供”则有一些本质上的区别。

如果说2008年次贷危机的发生,是因为贷款方对购房者的资质不加甄别,导致后期坏账横行。

而“断供”危机的发生,主要原因:“打包方”在各方默许下追求极限的周转率,把预售资金挪走,去尽快启动其他楼盘项目,在短时间内铺开大量工地。

就像在120公里/小时的车速下,去追求160、200公里/小时甚至更高的车速,最终导致车身解体、车毁人亡。

绝不能说车毁人亡,是因为乘客在司机飙车过程中行为过激。

因为如果没有司机的疯狂举动、当地交通部门的一路绿灯和汽车状态监控软件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什么都不会发生。

此时此刻,谈孰对孰错可能是最浪费时间的问题。

但当一方大摇大摆的违规,而各方为了各自利益选择性忽视的时候,弱势方采取一些过激举动就被视为违法,那法理就会成为坏人反逼好人的武器。

房贷断供的账是很容易计算的。

全国现在停工的地产面积,大约是1.5亿平米。

我们2017-2021年每年可以卖出17-18亿平米,这几年少一点,可能会在14-15亿平米左右,也就是略高于十分之一,以全国均价1万元左右一平米计算,差不多就是15万亿左右。

当然这是一个粗略的估算。

断供的地产价值,差不多就在1.5、1.6万亿左右。

根据数据,去年国内按揭比例,是37.5%,不到40%,但不排除有人借钱付首付,就以40%比例为基准,就是6000亿。

截止去年底,按揭余额,也就是尚在还贷的,规模是39万亿左右,占比差不多1.5%。

如果其中有2/3断贷,那就是1%,如果是1/3断贷, 就是0.5%。

显然规模不大,在总量的层面上,影响有限,哪怕考虑了连锁反应和信用危机。

真正的风险,在于预售体系的坍塌,在建的房屋面积尚有13亿平米,价值14万亿。

一旦出现问题,影响可能十倍于断供的规模,部分“转速”较低、本分经营的房企,也会被拖下水。

计算得失,是人性的本能,也是人类社会生存的必要。

此前城镇银行每人赔付5万,并非真正的公平。

虽然赔付一小部分是必要的,但贪婪如果没有代价就会怂恿贪婪。如果有人用8%、10%的利息高息揽储,相比于1.7%的活期存款利率,相信我奶奶也会知道保护自己。

但“断供”危机的发生,绝非来源于购房者的贪婪,而是部分人明知违规而妄为的结果。

保障购房者的公平,让他们“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可能更加重要。

(免责声明:本文为叶檀财经据公开资料做出的客观分析,不构成投资建议,请勿以此作为投资依据。)

-- END --

▲ 扫码关注「叶檀股市学院」,免费领取福利

叶檀财经微信矩阵号

声明:由叶檀财经运营并管理的微信公众号有且仅有叶檀财经、叶檀股市、叶檀楼市、叶檀股市学院、叶檀财富、叶檀放心保,上述六个账号,请用户认准上述微信账号。但凡与上述微信账号不一致的公众号均非叶檀财经注册,也并非由叶檀财经负责运营管理,叶檀财经对其任何行为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请檀香们小心识别,谢谢!

作者:燕十三 编辑:始末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叶檀财经作品 | 尽情分享朋友圈 

转载合作、成为会员、课程咨询等

请联系微信:yezikaibai

喜欢,记得点个赞/在看哟
用户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