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了解>> 根据中国外汇管理局要求:
1. 全球职业交易大赛仅提供交易商所在地监管公布的登记监管信息
2. 全球职业交易大赛为了客观公正,不接任何品牌类、营销类或导流类广告
3. 根据《关于严厉查处非法外汇期货和外汇按金交易活动的通知》在大陆境内擅自开展外汇期货交易均属非法,提高意识,谨防损失

券商中国

券商中国

(1047755)个赞

(5024)篇文章

展示账户

账号 净值 余额

暂无

史上罕见!440万美国人辞职,发生了什么?企业家急哭,空缺1040万个岗位却招不到人!超级风险被低估?

作者: 券商中国 | 2021-11-19

躺平、不工作,似乎成了越来越多美国年轻人的选择。

种种迹象表明,越来越多的美国年轻人不想“打工”。据美国劳工部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9月,美国主动辞职的人数再度增加16.4万人,达到创纪录的443.4万人,已连续第2个月刷新有统计以来的最高纪录。

与此同时,美国大部分企业为了招聘、留住员工绞尽脑汁,涨工资、加福利、给股权激励……据美国最新披露的就业报告显示,当前美国的平均劳动工资涨幅已创下20年来最高,这也是连续第2个月的涨幅超出市场预期的水平。

美国可能正在面临工资-通胀的恶性循环:高薪酬推高企业成本,企业无奈上调消费品价格,导致生活成本上升,工人们要求更大幅度的加薪……使得通胀率继续飙升。2021年10月,美国的通货膨胀数据再度“爆表”,CPI同比上涨6.2%,创下1990年以来的新高。东吴证券认为,当前美国工资-通胀螺旋式上升的风险可能被低估。

在就业、通胀率的双重压力下,美联储的态度依然是市场最关心的焦点。

罕见!440万美国人辞职

美国史上罕见的离职潮,似乎愈演愈烈。11月12日,美国劳工部发布的职位空缺及劳动力流动调查(JOLTS)显示,2021年9月,美国主动辞职的人数再度增加16.4万人,达到创纪录的443.4万人,这已经是连续第2个月飙升至历史新高。自主离职率也从2.9%攀升至3%,创2000年以来最高。

据美国劳工部的数据显示,这一轮离职潮几乎席卷了美国的所有行业,其中零售业、餐饮业和酒店业是重灾区,这三大行业的离职率同比几乎翻倍,而这三个行业正是受疫情冲击的“重灾区”。

辞掉工作的人数越来越多,而美国的招聘入职人数却在减少。2021年9月,全美招聘人数相比8月再减少3.8万至645.9万人,而8月的数据更是出现了断崖式下跌,单月环比下降达26.4万人。

辞职人数飙涨、入职人数下滑共同导致,美国全社会的职位空缺数量持续超预期,这也让企业主非常焦虑。今年9月美国职位空缺数达到1043.8万人,高于市场预期的1030万人,仅略低于7月1090万的历史新高。今年6月至9月,JOLTS职位空缺数均突破千万大关。

JOLTS报告显示,美国劳动力需求在9月保持强劲,职位空缺数比失业人数多出280万,再创新高,连续三个月站在200万整数关口上方。仍然高企的数字意味着美国的劳动力短缺延续至秋季。

另外,超过1/4的美国人考虑在未来12到18个月内换工作或退休,这表明劳动力市场将进一步流失。

种种迹象表明,越来越多的美国年轻人的“打工”意愿正在降低。

疯狂“撒钱”的后遗症

美国年轻人的“打工”意愿下降,很可能与美国政府持续大规模撒钱存在着联系。

美国新冠疫情爆发以来,特朗普政府、拜登政府先后多次向美国家庭直接派发现金,部分美国人领到的疫情补助甚至超过了正常工作的收入。

尽管疫情正在逐渐过去,但美国年轻人似乎习惯了“躺平”的状态,工作意愿降至谷底,而这背后的原因,是美国政府持续给失业人群发放高额补贴。

自2020年新冠爆发后,美国突然出现了失业潮,失业率一度高达14.7%。为了救助失业者,在现金补贴、失业保险之外,美国联邦政府每周还会给失业者发放400美元的补助(后来降到300美元/周),再加上失业保险,失业的美国人躺在家里就有2000多美元/月(约合人民币12000元)的收入,部分人的补助收入甚至比出去辛苦工作的收入还高。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各州发放失业金的周期一般为3-9个月不等,部分美国年轻人在失业金即将到期时,便开始找工作,被聘用后,工作一段时间,再辞职,继续回家领取3-9个月的失业金,以此往复,便导致了美国离职潮愈演愈烈。

最终导致,全面复工的各行各业,面临招不到人、留不住人的尴尬局面。最极端的情况是,有的美国企业几乎每天都在培训新员工,即使合格后,工作一段时间,又面临一波离职。

大量美国公司为了招聘、留住员工绞尽脑汁,涨工资、加福利、、给股权激励……美国劳工部的数据显示,2021年第三季度美国工资上涨1.5%,像餐厅、酒吧和酒店员工等低收入人群的工资涨幅更是高达8.1%,工资涨幅创下20年来最高。其中,麦当劳给门店给员工平均加薪已经超过15%,沃尔玛、星巴克、亚马逊等也都实施了涨薪计划,尽管如此,依旧留不住美国的年轻人,依旧招人难。

美国商会曾表示,过度慷慨的政府福利正在降低劳动者重返岗位的意愿,送钱给不工作的人“正在削弱本应更强劲的就业市场”,扼杀经济复苏,令美国供应链继续受阻。

工资-通货膨胀的恶性循环

就业与通胀率,一直都是影响美联储决策的2个最重要的指标,全美国的主动辞职人数,曾是美国财长耶伦在担任美联储主席时最看重的劳动力指标之一。

当前,美国消费需求正在回升,各行各业也正全力复工复产,对人才的需求迅速复苏,因此导致,美国劳动力市场出现了供应短缺的问题。无奈之下,大量用工企业便采取涨薪的手段,招聘人才,使得美国企业的人力成本迅速上涨,无奈之下,便对下游消费品进行涨价,从而引发美国物价进一步上涨,最终导致通胀率上升。

今年以来,麦当劳、百事、宝洁、奥利奥、高乐氏等消费品巨头纷纷发布了涨价计划,涨价的原因都包含了人工成本上涨的因素,这也进一步加剧了美国的通胀压力。

美国曾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现过一轮工资-通胀螺旋式上升的恶性循环,东吴证券认为,通胀水平可能高于美联储预计的水平,而在通胀主要推手之一的薪资方面,当前劳动力供给紧缺导致美国企业不断涨薪,目前工资-通胀螺旋式上升的三个条件已满足两个,薪资增速向通胀的传导可能更强,当前美国工资-通胀螺旋式上升的风险可能被低估。

 

因此,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一直强调,美国就业市场的问题比通胀的问题更加重要,通胀只是暂时的。美联储官员表示,刺激政策和提高失业福利等措施,可能会推高美国全社会的工资水平。

在美国政府的巨额补贴和工资上涨的推动下,美国年轻人手中的现金越来越充裕,进一步激发了消费欲望。据美国运通公司CEO透露,美国Z世代、千禧一代的消费开支较2019年增加了125%,他们对旅行和消费的需求在被压抑后正处于井喷状态。

一系列因素的推动下,美国通胀率仍在迅速飙升。2021年10月,美国的通货膨胀数据再度“爆表”,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6.2%,超过5.8%的预期,创下1990年以来的新高。美国总统拜登紧急表态称,通货膨胀损害了美国人的钱包,扭转这一趋势是当务之急。

 

美国企业的人力成本超预期上涨,大概率将继续向终端销售传导,或将进一步加剧美国通胀率的上升。在通胀的压力之下,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在11月初意外崩塌,初值为66.8,为2011年以来最低,人们对美国未来一年通胀的预期创2008年以来新高。

桥水基金达利欧警告投资者,持有现金的人最受伤害,因为他们忽视了自己的购买力正在被(通胀)所侵蚀。

美联储何时加息?

在就业、通胀率的双重压力下,美联储的态度依然是市场最关心的焦点。在最近一次的表态中,鲍威尔依然坚定的表示,通胀仍然是“暂时的”,因为目前的通胀高企,主要还是体现为一些暂时性的因素。

但美国财长耶伦却给出了更悲观的观点,当地时间11月14日,耶伦表示,控制疫情是抑制通货膨胀的关键,在新冠疫情得到控制之前,美国的通胀水平将持续保持高位。

11月15日开始,美联储将正式启动 Taper(缩减QE),将每月购买债券金额从800亿美元减至700亿美元。

接下来,美联储何时加息显得最为关键。近日,高盛在2022年全球经济展望中,将美联储加息的预测提前一年至2022年7月,预计当缩减结束时,核心PCE 通胀率将保持在3%以上,核心CPI通胀率将保持在4%以上,将促使政策从“缩减”无缝过度到“加息”。然后在2022年11月进行第二次加息,此后每年两次加息。

高盛更担忧的是,通胀上行可能导致全球央行执行更加激进的缩减政策,尤其是美联储。

无独有偶,另一家华尔街巨头——摩根士丹利在2022年度投资展望中表示,投资者明年要远离美国(USA)股票和债券,货币政策的支持减弱和高估值将在2022年阻碍美国资产的进一步上涨。

但,摩根士丹利对美联储加息的预期更谨慎一下,预计,美联储(Fed)将在2022年年中结束缩减资产购买(QE),预计将在2023年加息。

责编:战术恒

百万用户都在看突发!特斯拉被国际大行告上法庭,发生了什么?马斯克连续6天套现500亿,市值暴跌11000亿,减持还将继续?重磅!加仓万亿"宁王",海外最大中国股票基金动向曝光!宁德时代下调募资总额,啥情况?产业扩张速度未减缓判刑12年!康美药业原董事长一审宣判,昔日"普宁首富"凄凉退场…11位时任负责人也受惩处所有投资都是赌国运!中国制造为何经得住疫情和逆全球化双重打压?看清楚这一大局,长期投资才有定力一夜风暴!美国通胀爆表,纳指大跌260点!13万亿科技巨头败了,遭重罚180亿!这才是美股"致命杀器"?

券商中国是证券市场权威媒体《证券时报》旗下新媒体,券商中国对该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相应法律责任。

ID:quanshangcnTips:在券商中国微信号页面输入证券代码、简称即可查看个股行情及最新公告;输入基金代码、简称即可查看基金净值。

用户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