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了解>> 根据中国外汇管理局要求:
1. 全球职业交易大赛仅提供交易商所在地监管公布的登记监管信息
2. 全球职业交易大赛为了客观公正,不接任何品牌类、营销类或导流类广告
3. 根据《关于严厉查处非法外汇期货和外汇按金交易活动的通知》在大陆境内擅自开展外汇期货交易均属非法,提高意识,谨防损失

市值风云

市值风云

(422766)个赞

(2368)篇文章

展示账户

账号 净值 余额

暂无

两年风口天下闻,匆匆忙忙来上市:聚和股份,“行业老大”速成记

作者: 市值风云 | 2021-08-20

作者 | 木鱼

流程编辑 | 小白

用不到1800万元的设备投入,外加不到80万元/年的租金,就能够达到近500吨/年的产能,那么,要扩建1700万吨产能,真的需要募资2.73亿元来买地盖楼吗?

6月29日,一家被称为“光伏银浆龙头”的公司,向科创板递交了招股说明书。

说到光伏,这不巧了嘛,风云君虽称不上专家,也是相当熟悉了。毕竟常年百乐门代客泊车,哪行哪业的大佬碰不到?所以在过去的研报中,大大小小光伏组件相关公司也基本都覆盖过了。

提起这光伏银浆,风云君也熟,2020年6月登陆创业板的帝科股份(300842.SZ),就是这个行业的。

但要说到今天的主角聚和股份(A21292.SH),风云君确实有点不熟了。

一年前,帝科股份的上市招股说明书中,对聚和股份是只字未提,就连同行业分析时,都未曾将其纳入可比公司之列。

(帝科股份招股说明书,时间:2018年度)

怎么才短短一年时间,聚和股份突然就成了行业老大了?

是因为这几天街角打印店促销,名片上加印“行业老大“四个字,30元就可以印200张吗?

又或者是机构添油加醋,添加了很多个限定词之后的结论?

嗯,你们懂的,风云君是时候出马了。

一、是真的吗?是真的

聚和股份目前的实控人为刘海东,此前还曾经历两次实控人变更,分别为高纪凡(注:亦是$天合光能(688599.SH)$的实控人)、吴伟忠。

对于市场地位,聚和股份的招股说明书拿出了一项权威数据。

根据《2020-2021年中国光伏产业年度报告》,2020年度,聚和股份正面银浆产品市场占有率为23.43%,排名国产厂商第一位、全行业第二位。

目前市场前三的厂商分别为聚和股份、帝科股份、苏州晶银,2020年光伏正银的销售数量分别为500.73吨、328.25吨、154.01吨,销售金额分别为25.02亿元、15.81亿元、7.53亿元。

从这一数据来看,聚和股份确实称得上行业龙头。

此时,风云君实在忍不住要提一下国联证券,刚刚在2021年7月26日,为帝科股份发过一篇研报。

(数据来源:Choice)

文中的一个结论为:帝科股份仍是目前国内光伏银浆市场份额最大的公司。结论的依据,竟是2019年的数据。

而研报发表时,帝科股份2020年报、聚和股份招股说明书都已经披露了,这么显而易见的事实,是确实、还是装作没看到呢?

(若无特殊说明,数据均摘自聚和股份招股说明书,下同)

再回到聚和股份的话题上。

又从2018-2020年的销售数据变化来看,2018年,聚和股份正面银浆的全年销售量仅有53.04吨,大约只有帝科股份、苏州晶银两家公司的四分之一,确实是有一些不值一提了。

从2019年开始,聚和股份的销售量和销售金额才开始突飞猛进,到2020年已经与帝科股份、苏州晶银不在一个水平线上了。

聚和股份目前的业务主要以销售光伏正银为主,因此产品销售规模的扩大,也带动了整体业绩的提升。

2020年,聚和股份的营业收入从2018年的2.18亿元增长至25.03亿元,净利润从2018年的498.58万元增长至1.24亿元。

聚和股份如此迅速的增长态势,都能称得上国内企业的典范了。

那么,问题又来了,短短三年时间,聚和股份是如何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成长为行业龙头的呢?

风云君继续带大家解密。

二、产品端有优势?

1、技术上没有明显优势,近九成专利是外购

光伏正银,又称为太阳能电池用正面银浆,是一种以银粉为基材的功能性材料,是制备太阳能电池金属电极的关键材料,其产品性能和制备工艺直接关系着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

与正面银浆相对的,还有背面银浆,主要起到粘连作用,对导电性能要求较低,用量也相对较少。

聚和股份、帝科股份两家公司都以销售正面银浆为主。

目前主流的太阳能电池,主要有P型电池、N型电池两种。从普及度上看,P型电池的普及度高于N型电池。但是,N型电池的转换效率更高,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其中,P型电池是受光面需要用到正面银浆,N型电池则双面都需要,两种电池所需要的正面银浆类型也有所不同。

从公开信息来看,聚和股份、帝科股份均可生产P型、N型电池用正面银浆,产品描述口径大不相同,但技术上似乎没有太明显的差距。

后来,风云君也终于找到一些优势,即在专利上。

截至2021年5月末,聚和股份累计拥有152项专利,而帝科股份截至2020年末的专利数仅有43项。

但聚和股份的专利大都是在2020年末刚刚受让自三星SDI、无锡三星,数量为135项,占比近九成。

其实,帝科股份以及许多其他上市公司也存在从外部受让专利的情形,但像聚和股份如此大的规模,还是有些少见的。

2、原材料才是关键,需要外购

同时,风云君在招股说明书中也了解到,正面银浆主要由高纯度的银粉、玻璃粉、有机原料等成分组成,其中银粉作为导电材料,是正面银浆的主要成分,与太阳能电池的导电性能直接相关。

2018-2020年,聚和股份原材料采购明细中,银粉的采购金额占比达98%左右。

另外,招股说明书还披露,银粉的优劣性直接影响到电极材料的体电阻、接触电阻等。

因此,银浆配方中银粉的选样至关重要。但是,聚和股份、帝科股份两家公司,均不具有银粉的生产技术和生产能力,需要对外采购。

目前,全球著名的银粉厂商主要有日本的DOWA和美国的AMES两家公司。其中,DOWA是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导电浆料的银粉供应商,其产品粒径、包覆性、分散性、稳定性等方面的性能更优,是多数正面银浆知名厂商首选的银粉供应商。

同样,DOWA也是聚和股份、帝科股份两家公司主要的银粉供应商。

以2020年为例,聚和股份向DOWA采购银粉的金额达22.76亿元,占总采购额的94.92%。

帝科股份未具体披露2020年前五大供应商的具体名字,但依据往年的数据推测,第一名供应商大概率依然是DOWA,占比达77.46%。

总之,从原材料重要性及采购占比来看,两家公司对供应商的依赖度可以说是相当高了。

3、单价高于同行,利润被原材料涨价侵蚀

众所周知,过于依赖供应商,并不是一件好事。

风云君也从多个地方,发现了其中的负面影响。

首先,聚和股份、帝科股份向DOWA采购银粉通常以现款和信用证结算,采购环节付款周期较短。这样的付款模式,也是简单直接的反映了他们对于上游的议价能力。

另外,对于银粉采购价格,一般为伦敦银价折合为结算币种金额的基础上加收一定的加工费。

数据显示,2018年以来,银粉的价格持续增长。

上游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到了正面银浆的产品价格上。2018-2020年,聚和股份的正面银浆产品价格上升趋势明显,到2020年已增长至4,996.26元/KG。

风云君还注意到,同期,竞争对手的产品价格也有增长,但聚和股份的涨幅更大,并从2019年开始明显高于帝科股份、苏州晶银两家公司。

但尽管如此,上游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仍然侵蚀了聚和股份的利润。

2020年,聚和股份的毛利率同比减少了4.65个百分点。依据招股说明书中的解释,这主要是受到了银粉价格大幅上涨的影响。

同期,帝科股份的毛利率也同比减少了3.66个百分点,从数据上看,也是由于营业成本的增长幅度明显高于营业收入增长幅度导致的,原因应该也大致同上。

分析到这里,可以发现,聚和股份、帝科股份的产品并没有明显的差距,而光伏银浆的关键技术在银粉这一原材料上,但它们并不掌握其中的生产技术。

并且,两家公司在材料采购上也存在众多相同点,但聚和股份又为何能以更高的价格卖出更多的产品呢?

咱们继续往下寻找。

三、客户端有优势?

1、客户结构相似,集中度高

正面银浆的客户主要为太阳能电池生产企业。

而目前太阳能电池的行业份额基本都集中在通威股份、隆基股份、晶澳科技等几家公司手中,整体市场集中度较高,这也使得聚和股份、帝科股份的客户集中度也较高。

2020年,聚和股份、帝科股份前五大客户的集中度分别为64.81%、61.53%,也是出奇的相似。

具体来看,聚和股份单通威太阳能一家公司,在2020年就贡献了37.27%的收入。

如此高的客户集中度,聚和股份对下游的议价能力更是可想而知了。

那么,相似的客户模式下,聚和股份又是如何在相同时间内抢占了更多的市场份额呢?

2、营销上亦没有花费更多力气

难道是聚和股份在营销上做了更多功课?

2018-2020年,聚和股份的营业收入迅速扩大,但相应的销售费用支出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对比来看,2020年,聚和股份的销售费用率为0.76%,明显低于帝科股份的2.09%。并且在绝对金额上看,聚和股份的营收规模更大,但实际发生的销售费用支出却比帝科股份更少。

似乎,营销依然不是我们要找的答案。

3、信用期比同行更短

难道是聚和股份对下游客户给予了更长的信用账期?

依据招股说明书,聚和股份授予客户的信用期一般为30-45天,而帝科股份的信用期一般为30-120天,匡宇科技的信用期为90天。

可见,聚和股份在信用期上也没有特别的吸引力,依然不是最终的答案。

4、答案揭晓:产能是关键

最后,风云君在产能上找到一些突破。

2018-2020年期间,我国光伏银浆需求量有所增长,但绝对增量不算大。

同期,对国内厂商光伏银浆需求的增长,主要来自国产化替代。

2018-2020年,国产正银市场占比从30%左右升至50%,预计未来还将继续增长。

与此同时,聚和股份的产能利用率从2018年的22.91%升至81.75%,并在2020年扩产之后,依旧保持增长趋势,达106.70%。

此前已经上市的帝科股份,2019年的产能为367.2吨。募投项目的扩产计划也只是增加到500吨/年,并且计划在19个月后才能投产60%。

从这个角度来看,聚和股份大概率是在已经备好产能的前提下,并成功抓住了国产化替代的这波浪潮,才得以抢占市场份额。

四、真的有必要上市吗?

1、募资扩产,近七成用来买地建厂

鉴于这一成功的经验,此次上市,聚和股份又计划募集2.73亿元,用于扩产,建设“年产3,000吨导电银浆建设项目(一期)”。

一期建成后,聚和股份将新增光伏银浆产能1,700吨,包括正面银浆1,200吨、背面银浆500吨,建设期为12个月。

外加现有的487.50吨正面银浆产能,聚和股份正面银浆产能将合计达1700吨。

2020年,全球银浆总消耗量为2,990吨(其中,正面银浆2,137吨、背面银浆853吨),国内的银浆总消耗量为2,467吨(其中,正面银浆1,763吨、背面银浆704吨)。

由此来看,聚和股份的目标,是拿下几乎全部的国内市场份额。

在没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下,不知聚和股份到时候能否消化这全部的产能?

此外,从2018年开始的光伏新政,平价上网使光伏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利润空间缩减,聚和股份目前的产业链地位,能够保证今后的盈利能力吗?

同时,风云君注意到,聚和股份此前一直是轻资产运营。

截至2020年末,其固定资产共计1,760.16万元,占总资产的比重还不到2%。

另外,从2019年到2020年,聚和股份的产能从264.00吨扩大至487.5吨,固定资产也只是从2018年末的742.53万元,增加至1,760.16万元,没有明显的变化。

从明细来看,截至2020年末,固定资产主要由机器设备构成,截至2020年末的原值为1,779.84万元,占比74.54%。

而公司生产所用的场地是通过租赁获得的,全年的租金大概为76.74万元/年。

也就是说,用不到1800万元的设备投入,外加不到80万元/年的租金,就能够达到近500吨/年的产能。

那么,要扩建1,700吨产能,真的需要高达2.73亿元的投资吗?

从扩产项目投资明细上看,有将近70%的资金是用来买地建厂房,设备购置及安装花销占比不足总投资的1/4。

风云君倒是觉得,与其把固定资产搞大,让折旧摊销侵蚀本就不多、且受制于上游的毛利率,不如还是采用目前的轻资产运营状态,进可攻退可守,灵活性十足。

2、急于上市补血

其实,聚和股份此次上市,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目的——募资补血。

扩产之外,聚和股份还打算募集7.00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占比达68.16%。

因为,聚和股份的经营活动净现金流是相当的不好看。

2018-2020年,聚和股份经营活动净现金流一直为流出状态,合计达-10.77亿元。并且,随着收入规模的扩大,聚和股份经营活动净现金流的流出规模也在扩大。

联想上文:聚和股份向供应商采购原材料需要支付现款,但向下游销售时,却要给予30-45天的账期。

这样的模式下,现金流怎么可能好看呢?

说到这里,风云君突然觉得,在整个光伏银浆上下游产业链中,聚和股份、帝科股份等生产厂商的地位实在是有些尴尬。

产品的关键技术被上游垄断,自身也没有太核心的技术优势,面对强势的下游更是没什么议价能力。

是不是更像一个垫资的呢?

3、为上市准备,IPO前分红2,000万元

巧的是,2020年,聚和股份还向股东实施了2,000万元的现金分红。

客观地说,这2,000万元可多可少。

说它可少,是因为聚和股份在2020年的净利润有1.24亿元,截至2020年末有1.78亿元的累积未分配利润。

对比来看,这一分红并不算多。

说它可多,是因为在完成此次现金分红后,聚和股份的账面只剩2,998.74万元货币资金,还有1,100万元理财。

也就是说,在自己经营活动仍需要消耗大量资金时,聚和股份仍在为数不多的账面资金中,拿出了近三分之一用来分红。

是在为上市做准备吗?

总结

三年时间,聚和股份从一家同行都瞧不上的小公司,抓住国产化替代的浪潮,迅速超越竞争对手,成长为行业龙头。

但是,这份成绩单仍然难掩背后尴尬的产业链地位,现货采购,赊销卖货,更像一个为下游垫资的厂商。

最后,聚和股份此次IPO的目标是科创板,看完这篇报告的老铁们,觉得合适吗?

大家评论区说一下,风云君也借机验证一下自己的判断到底准不准。

免责声明:本报告(文章)是基于上市公司的公众公司属性、以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为核心依据的独立第三方研究;市值风云力求报告(文章)所载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本报告(文章)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值风云不对因使用本报告所采取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以上内容为市值风云APP原创未获授权  转载必究邮箱:yangfeng@wogoo.com /微信:yangfeng562933
用户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