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外汇管理局要求:
1. 全球职业交易大赛仅提供交易商所在地监管公布的登记监管信息

2. 全球职业交易大赛为了客观公正,不接任何品牌类、营销类或导流类广告

3. 根据《关于严厉查处非法外汇期货和外汇按金交易活动的通知》在大陆境内擅自开展外汇期货交易均属非法,提高意识,谨防损失 已了解>>

澎湃新闻

澎湃新闻

(688528)个赞

(3342)篇文章

展示账户

账号 净值 余额

暂无

《光荣与梦想》导演:剧本创作不易,反季节拍摄特别要命

作者: 澎湃新闻 | 2021-06-27

澎湃新闻记者 杨偲婷

2019年10月,导演刘江接到了来自广电总局的任务,要拍一部致敬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从“一大”一直讲到“抗美援朝”的“立国之战”,主人公以党的领袖人物为主:“以毛泽东、周恩来等领袖人物为主角,他们个人奋斗的路程跟党的奋斗路程,有很大程度的重合。以他们跟共产主义思想的接触,到慢慢成长为共产主义斗士、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一员,走上革命道路这条线索来展开。”

那时,这部剧还没有名字,直到创作过程中,有一位策划提出了两个词来概括这个故事,主创团队觉得十分贴切,就此,这部剧的名字有了:《光荣与梦想》。

《光荣与梦想》海报

刘江在接受澎湃新闻专访时表示,《光荣与梦想》的拍摄过程,也是他学习党史的过程,“我是真心被我们的革命者们,那种大无畏的精神,那种人格魅力感染。中国有今天,绝对是历史的必然,是人民选择了共产党,历史选择了共产党,我是发自心底这样认为,所以我才能真正投入情感在这部作品里。”

时间紧 ·  任务重

近来,《光荣与梦想》正在各大平台热播,它算得上是近年来制作最精良的主旋律题材电视剧之一。然而刘江回顾它的创作过程,其中满是艰辛和挑战。从“党的诞生”,一直讲到“抗美援朝”,三十多年的时间跨度,交织无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从剧本创作来讲,其难度能让大多数编剧头皮发麻。《光荣与梦想》的前期创作并不顺利,中间换了几次编剧,才定下现在的编剧赵宁宇。刘江表示这也是机缘巧合,“一开始赵宁宇老师没有时间来写,结果由于疫情的原因,他把后面的事情‘黄’了,才有时间来创作这个剧。”

刘江(左)在《光荣与梦想》片场然而,这个项目时间紧任务急,定在了2021年“七一”前后播出,“那倒推的话,我们2020年‘七一’就必须开机,可赵宁宇进入这个团队,已经是2020年2月份了。创作时间上非常紧张,但非常幸运的是,他对于党史非常熟悉,也写过相关作品,所以他能游刃有余地徜徉在党史的大海中。”为了按时保质完成这个剧本,赵宁宇在密集创作期中,瘦了十几斤。剧本创作已经不易,实际拍摄更是困难重重。首先三十多年故事跨度,涉及到无数场景调度。“整部剧场景太多了,像个大的‘公路片’。这是一个没有主场景的故事。”刘江说道,“一般来说,40集左右的戏,200多个场景是很合适的一个场景量。而我们这个戏有900多个场景。从长沙一路到北京、上海,一路随着人物的成长历程,辗转大半个中国,最后到中南海,天安门,后来又去了朝鲜。”

《光荣与梦想》剧照同时,反季节拍摄也是“特别要命”。《光荣与梦想》2020年7月开机,正是横店最热的时候,剧中大量的戏又都以冬天为背景,据刘江透露,拍摄期间,每天都有人中暑,“制片组专门安排了几个人,负责每天送人去医院。”由于制作庞大,拍摄开了三个组,剧组的成员不算群众演员也达到了1600多人。“制作难度极大,我们只能用更多的人力跟物力,专业的技巧和智慧,去克服这些困难。”

党史里面·  “人”在哪里

但这些对于刘江来说,并非最大的困难。在他看来,《光荣与梦想》的创作过程中,最大的难点是:故事跟党史的关系。“这是从前期一直到后期制作,到最后的修改,我一直在反复思考的问题,它始终在左右着我的创作。这其实就是我们创作当中一个最核心的问题——艺术跟生活关系的问题。”

《光荣与梦想》剧照“我们一直在思考:党史里面,‘人’在哪里?”刘江这样表述他刚接到这个项目就开始考虑的问题,“一段历史太宏大时,事件太纷繁时,就容易淹没‘人’。一旦‘人’被淹没,从戏剧的角度来说,它的可看性就会受到影响。因为这一点,我们剧本在拍摄中经常会做修改,包括后面审查的时候,这也是最困难的一点。”刘江认为,实际操作上的问题通过各种方式,都是可以克服的。但思维方式、创作原则是需要反复摸索的,“这最费脑子,我拍这个剧白了好多头发。怎么能体现诗意,怎么能体现‘人’?这方面是最难的一点。”“艺术是来自于生活,但是又高于生活的。有时候,艺术的‘虚’恰恰反映了生活本质的‘实’,就是所谓的艺术的真实。有时候需要一些变形,来反映生活本质的东西。”刘江坦言,“那么我们党史之中这些伟大人物,他们身上要不要有普通人鲜活的、生活的东西,而且这个要怎么表现?这种虚实之间是难拿捏的。”

《光荣与梦想》剧照重大革命历史的影视创作向来有一个定调——“大事不虚,小事不拘”,“但它只是原则,中间的边界是非常模糊的,度的把握是非常难的。对于我来讲,我只能去碰撞,只能去用艺术的‘虚’跟历史的‘实’进行一次磨合。”“首先我非常了解自己在做什么事——我们是在拍故事片。那拍故事片的话,我们所掌握的素材,必须具备故事的特征,必须按照故事的规律来做。这样就有一个框架,我们必须在党史的大海里,找符合故事特征的事件来展开刻画。在这个原则下,就会少走很多弯路。”“另外一个原则,故事是刻画人物的,我们要跟着每个人物走。所以我们是一个‘点线面+单元’结合的结构来进行叙事。”最后主创团队达成的一致是:要展开党史中人物的情感世界,拉近他们跟观众之间的距离。“比如说杨开慧在离开孩子,走向刑场的时候,她当然是义无反顾的,但她是不是心碎的?她一定是心碎的,正常人都会心碎的,那么我们就要让观众看到她心碎的这一面。”对于观众来说,柴米油盐是天大的事,表现伟大人物生活中的这一面,能迅速跟观众建立无比亲密的联系。“这个故事尽可能在这方面去做了些突破,包括杨开慧带着孩子忙不过来,毛泽东也帮忙带孩子,这样一些场景也会出现在我们故事里面。”刘江希望,宏大的“光荣与梦想”能在这个剧里照进观众最在意的“一蔬一饭”,因为最了不起的“光荣梦想”,就是为了让一代代普通老百姓过上有饭吃、有梦做的日子。

《光荣与梦想》剧照,毛泽东与杨开慧“我们不是要矮化伟人,而是让观众能更加理解他们,就是说:他们跟我们是一样的人,我们每个人都珍惜生命,热爱生命,可他们为什么能不顾生死?能为了理想抛头颅洒热血?他们不怕死的原因,是因为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这东西是理想信念,他们活着的意义不光是活着,而是为了‘真正的’活着。”

让人看清他们· 真正伟大在什么地方

当伟大不再是一句口号,一个简单的概念,才能让观众真正读到伟人的伟大之处。“我们所谓的‘凡人化’,其实是为了让人看清他们真正伟大在什么地方。”《光荣与梦想》试图把过去历史和当下生活建立起观众可以感知到的链接。刘江试图表达一种真正的、“脚踩在地上”的现实主义。在《光荣与梦想》的第一集,开头便是1982年,众人在修缮杨开慧故居时,找到了杨开慧烈士此前从未被发现的一些文档。“天阴起朔风,浓寒入肌骨。念兹远行人,平波突起伏......”杨开慧所作《偶感》一诗作为旁白,开启了整个故事。一般而言,鸿篇巨制如《光荣与梦想》,会有一个“提纲挈领”的宏大开端,却没想到它闲出一笔,从一首小诗,一种个人情感,作为开篇。

《光荣与梦想》剧照对此,刘江表示,他希望让人看到共产党人的情感世界。“他们除了是烈士,革命者,他们还是丈夫,妻子,是父亲,是母亲。这样的一种情感世界,我认为得通过一个家庭的结构和关系才能体现。”在整部剧里,主创团队设计了毛泽东家庭的一条主线,来表现共产党人的情感世界。“第一集里毛泽东从箱子里拿出的那把梳子,是妻子送给丈夫的梳子,手表是在朝鲜牺牲的儿子的遗物,毛泽东的眼泪,是作为父亲跟丈夫的眼泪。但响起的音乐是《国际歌》,因为他们是为了人类的事业,为了人民和国家的事业,才做出了这样的牺牲。”刘江在采访中,专门提到了对党史研究专家们的感谢。在《光荣与梦想》的创作过程中,“专家们提出的意见,大多是关于历史细节的准确性,我觉得都应该改,因为确实不能在一个以党史为载体的故事里,留下历史硬伤,这是不能犯的错误。而我自己最想表现的一些东西,我艺术创作的一些方面,基本上得到了各方认可,都被保护下来了,所以呈现出来的,是我自己很满意的一个作品。”本期编辑 周玉华推荐阅读
用户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